回覆列表
  • 1 # 熱帶雨林的午後

    “亢龍有悔”,是《周易》《乾卦》上九爻的爻辭。

    什麼是“亢龍”?

    《易傳》說的很清楚,龍是用來象徵具有天德的君子的。所謂天德,就是天道生生不息的性質。《乾卦》是純陽之卦,是六十四卦的首卦,也是《周易》的靈魂。

    《周易》透過《乾卦》六爻的逐級變化,反映了龍和君子在各種情況下的處境、表現和命運。

    龍的最佳狀態當然是上卦的中爻,也就是五爻。這個五爻也是天道爻的中爻(按照《易傳》,初爻、二爻,是地道爻,三爻、四爻是人道爻,五爻、上爻是天道爻。)。代表龍的力量充足,並且處於與天道合二為一的合規律、合天時、合身位的地位,這時可以大展宏圖,所以是“飛龍在天”。

    但是再往上上升到六爻,也就是最末端的爻,就是“亢龍”了。“亢龍”,就是離開了天道的中位,越過了正道,處於自己不應居有的過高的地位和層級,既不合於天道,也失去了天時,也不合身位,這就是“亢”。

    “亢龍有悔”的啟示有以下幾點:

    1、緊緊把握規律和趨勢,保持既中且正,盛滿時致戒。

    能做亢龍,一般都有一定的成功經歷,大概有過或長或短的飛龍在天的體驗。不管成功的原因是什麼,都鼓舞了他的進取之心,強化了他的自信。但是,如果由此而忘乎所以,逞強冒進,或者把過去的經驗複製到新的路徑裡來,而不是認真總結經驗,認清新的進取規律和情勢需要,那就要成為“亢龍”了。這是君子在認識方面、心志方面的亢進。

    所以《朱子語類》針對這種情況提示道:“盛滿時致戒。” 這是失道之戒。

    2、知進知退,方能成事。

    有才有德,不一定都很清醒地識別形勢,一旦得力,力不盡不肯收手;通得其道,道不窮不願回頭。這是陽剛盛滿之人容易犯的過失。即使尚有餘力進取,但也是愈行愈遠,不可久長。《易傳·大象傳》指出:“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朱熹的《周易本義》:“亢”者,過於上而不能下之意也。

    人不能逞強冒進,失去正確的方位。這是失位之戒。

    3、形勢是變動的,處事不能失時。

    人們常說,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道出了時移境遷的常態。象龍一樣飛騰的有為之人,當形勢已經發生變化的時候,應當隨時遷變。繼續運用過去的經驗,擺老資格,炫耀老經驗,很容易象斷線的風箏,高則高矣,就是面臨失控的局面。

    《易傳·文言傳》指出:“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程氏易傳》:“中正者,得時之極,過時則‘’亢矣。有過則有悔,唯聖人知進退存亡而無過,則不至於悔也。” 這是失時之戒。

    4、作為君子,不論是哪一方面的精英和管理者,都不能脫離社會實際和群眾。

    《易傳·文言傳》說: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做人做事都不可亢而忘下,忘了自己的來龍去脈,忘了自己之高,是有他人處下相扶。一旦無輔,必然會從高處跌落。這已經有無數的社會歷史佐證。這是失實之戒。

    5、“亢龍”的出路,在於復歸中位。

    進取精神充足的君子,應當繼續擔當大任,或者回到接地氣的實際之中;如果進取的志向或者地位都難於持續,則應當順應潮流,轉變到坤順精神的方面,為而不爭,功成不居,謹守中道,兢兢業業,以養育事物、成就事功為己任,成就君子之德。

    總括以上四戒,之所以有悔,都是因為這是“窮之災也”(《易傳·文言傳》)。

    《易傳·文言傳》說:“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進退也是自知處於“亢龍”地位的君子的去悔之道。

    我們把正確的道路、地位、時機、實際看做是“中”。這個“中”在乾有九二、九五,在坤卦有六二、六五。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夬卦上六,雖然不是中位,但也是轉機之中的一個關鍵。(《九家易》認為應當下退到坤卦的六三爻,荀爽注“其惟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進”謂居五,“退”謂居二。上“聖人”謂五,下“聖人”謂二。見《周易集解》)

    總的思路是“復歸中位”,體現“以復天地之心”(《易傳·彖傳·復卦》,我們理解“天”之心,指上卦的五爻,即天道爻的中爻;“地”之心,指下卦的二爻,即地道爻的中爻。可參考本人關於“復卦”在問答的答題)的糾正過失的規律和意義。也是體現了高而抑之、盈而損之的易理。

    這可以分五種情況來取捨。剛剛離開“飛龍在天”的乾卦五位不遠,只是一時過亢,應當反思過失,糾正過失,回到六五的盛大光明的狀態,繼續奮發有為的事業。

    如果已經力量不足,陽剛之氣尚還充實,脫離實際和群眾有一段距離,則應當迴歸九二的“見龍在田”,老老實實腳踏實際地重新修養、補充自己的能力、知識、力量。

    乾卦雖然是純陽卦,轉化的方向則是純陰的坤卦。如果過亢已極,這是應當既不放棄君子的純陽天德,又要體現純陰的地德。

    如果力量充分,陽剛之氣充實,但是失去了方向,就必須變革自己。這時應當體現坤卦所體現的地德,取坤卦六五的姿態,不再為首,“黃裳元吉”,處中而顯示謙下在後,身位仍然是天道的中位,可獲元吉。

    如果力量和陽剛之氣,已經不足以支援處上卦天道之爻,則再退一步,退到坤卦的六二爻,“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跟隨規律和天道,包容曠大,向前有直的志向,橫向有廣闊的心胸,處謙下之位,重新塑造自己,在不爭、不驕的心態下,發揮自己的德性,體現自己的修養,以培養萬物成就大家的事業為定位。仍然不失君子的風度和境界。

    處於上六的天道上爻,雖然過中,但是要像前面所說放棄亢進的上位,復歸適應自己狀況的中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這種艱難,體現在卦變方面,就是乾的上六變,而成《夬卦》,《夬卦》只有上六一個陰爻,象徵的是五個陽爻聯合起來應當除去的陰柔牽連的事情。這個陰爻,對於《乾卦》上六來說,就是難於自我割捨的錯誤和表面利益。所以,從“亢龍”之處,返歸中位,必須象《夬卦》表示的那樣,應當決然了斷,除去戀戀不捨的表面上的好處,外部襲來的誘惑,和內在心智所受的矇蔽,以恢復和保全純陽的天道和君子之德。這是非常關鍵的一箇中間環節。否則,只能“亢龍”到底,由“有悔”可能招致到“終有兇”的境地。

    不能不提及,這裡的所謂“亢龍有悔”,畢竟是對有天德的“龍”而言。如果並不具備天德,沒有龍和君子的德性,那就不僅僅是“有悔”,而可能是“有兇”了。不是君子,還論不上“有悔”的問題。這是應當注意的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雞柳裹粉的正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