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78735133539
-
2 # 正興舜展
這其中有一條,我前五年參加全華人口普查,中國人口己光棍很多,加上歷史傳統遺留風俗,剩男的不會剩女的,從這個邏輯道理就在這裡。
-
3 # 樂哉情感
你們分手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一起多長時間?
分手後對方是什麼態度啊?
這需要你詳細的敘述清楚啊
-
4 # 綠林詩人
問題:跟男朋友分手了,想和好,怎麼和他說成功的機率會大一些?
當這些混亂的想法來臨的時候,你要知道,這不是你瘋了,而是大腦在艱難地處理這段失去,從中整理出關於關係和自我的新認識。
抗拒結束的三種方式
和其他的轉變一樣,關係的轉變也會經歷結束——迷茫——重生這三個階段。在結束的階段,我們的頭腦會以各種方式來抗拒結束。
在這裡,我想說說三種典型的方式。
第一種拒絕結束的方式,是對挽回的幻想。
這時候我會說:“不好意思,我並不擅長透過這些來判斷一個人,我不會比你更瞭解他。”
他們就會說:“你不是學心理學的嗎?怎麼會不知道呢?”
有些人會直接問:“那你能不能告訴我,我能做什麼來挽回這段關係呢?”
我只好說:“我也不知道。在一起需要兩個人做決定,可是離開,只要一個人就可以決定了。如果對方真的決定了離開,那你做什麼,都是沒有用的。”
這是在關係裡,我們很難接受的一個事實。
如果你是被離開的一方,那這段關係是不是結束,並不是你來決定的。如果對方去意已決,你再做任何事,都不能幫你挽回這段關係,只會增加對方的負擔。
當然我也並不是說一分手,就沒有複合的可能了。我只是說,複合不復合,不再是一件你能決定的事了。而現在,你只能去忍受這種不確定性了。
第二種拒絕結束的形式,是把對方和關係理想化。
其實一段關係逐漸走向結束,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兩個人真的不合適,那結束也未必不是好的選擇。
可是在有些時候,出於對失去的恐懼,這段失去的關係在你的頭腦裡又變得光芒四射起來,對方也忽然變得異常理想,以至於你會不停哀嘆:沒有把握好這段關係,我再也找不到一個像他那麼好的人了。
這其實是大腦玩的把戲。它在用這樣的方式督促你去挽回這段關係,以避免結束。這會讓你沒法客觀地看待這段關係,從而增加了結束的痛苦。
我有一個來訪者,老公接二連三地出軌,還經常不回家。兩個人陷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爭吵和猜忌。到後來,她實在忍無可忍,選擇了分手。
可是離婚以後,她卻不停譴責自己,覺得是自己沒處理好,才把事情搞砸了。哪怕我一再跟她說,這並不是她的錯,也無濟於事。
後來我才慢慢理解,她像是一個記憶的剪輯師,把關係中所有好的片段都剪輯下來,拼接成了一段完美的關係,而把關係裡那些背叛、傷害都排除了。
這種理想化為我們保留了關係的美好,同時也增加了結束的困難。
所以,如果你正結束一段關係,你也可以提醒自己:你所失去的,並不是一段完美的關係,無論你把它想得多美好,它都不是。
如果這段關係本身已經充滿了厭倦和衝突,其實誰提出的結束,並不重要。
第三種拒絕結束的形式,是讓自己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
情緒是有物件的,悲傷雖然不好受,但它也是一種聯絡的方式。
我有個來訪者,和前男友分開快三年了。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仍然是開啟前男友的微博,看看他在做什麼,固定得像一個儀式。
前男友的微博裡會有老婆孩子的照片,會有現在的生活,當然不會有她的痕跡了。每當看到這些,她都會黯然神傷。
我一直不明白,她為什麼非要用這種方式讓自己悲傷。直到有一天她跟我說:
“我在前男友那邊已經找不到感情的痕跡了。如果我還悲傷著,說明這段感情還在。如果我也好了,那這段感情就真的結束了。”
她寧可讓自己悲傷,也不願去承擔結束的痛苦。因為後一種痛苦,要疼得多。
我聽到另一個姑娘跟我說過類似的話。她說:
“失戀了。但我卻不想結束,不想從痛苦中走出來,覺得結束像是一種背叛,哪怕痛苦也寧願留在過去。”
停留在過去有什麼好處呢?
大概是,它還會在我們的心裡生起一些虛幻的希望,我們藉由它來對抗孤獨。而承認了結束,就是從心底承認我們已經永遠失去了所愛的人。
可是,就像我們在前面所講的,如果不經歷結束和迷茫,你又怎麼能迎來關係裡的重生呢?
如何接受結束?
那最終,我們是怎麼接受這種失去的呢?
心理學家庫伯勒·羅斯(Kübler-Ross model)曾經研究過一些重症患者的心理。她說,這些重症的患者接受自己生病要經歷五個階段。
其實,這五個階段也適用於接受像分手這類關係的結束。
第一個階段,是否定。我們不相信關係真的會結束,還以為只是跟過去一樣吵架而已。
第二個階段,是憤怒。覺得自己被欺騙、被拋棄了,哀嘆為什麼是我們遇到這樣的事。我們會不停地指責對方,就好像對方不僅沒有永久地離開,還會回來接受我們的指責一樣。
第三個階段,是討價還價。想著也許對方會改變,也許我們可以等待,也許我們還有機會在一起。
第四個階段,是抑鬱。這就是我們在前面所講的迷茫期。
第五個階段,我們的心才會慢慢重歸平靜。
我喜歡的一個日本電影《情書》,講的正是關於怎麼接受結束的故事。
電影裡的女主角博子一直走不出未婚夫登山去世的陰影。故事的結尾,博子的新男友帶著她,去了她未婚夫遇難的雪山。哪怕在山腳下,博子還拉著新男友的手不安地說:
“這太過分了,我們會驚擾到他的,我要回去。”
可是那天早晨,當博子看著遠處聖潔又安寧的雪山,壓抑已久的悲傷終於痛快地釋放了出來。她跑向雪山,對著雪山一遍遍大喊“我很好,你好嗎?”淚流滿面。
那一刻,她終於願意去直面逝去的悲傷。而她的新男友,就在雪山這邊,微笑地看著她。雪山那邊的結束,和雪山這邊的開始,生活在讓人心碎、又帶著奇怪安寧的悲傷中,滾滾向前。
所以,該怎麼接受結束呢?
去承認損失、去哀悼、去迷茫、去失聲痛哭,然後去固執地相信,會有新的未來從生活中長起來,哪怕我們現在還看不到這個未來。
回覆列表
如果是你提出的分手,再想和好,要看男友的具體情況,還是有這個可能的!如果男友提出分手,有了心上人,就不用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