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抖商公社坤哥
-
2 # 逆天戰帝1
與大家分享第四個怪人的故事。
四怪住在一個古老的村子裡,只有三間狹小、陰喑、潮溼的屋子。父母雙全,老而不衰,精神爽朗。長兄是個五十多歲的啞巴,樸實勤勞,略通文字,禮讓顧家,不曾娶親。姐姐早嫁,孩子已經讀書了。再就是四怪兄弟倆。兄弟倆都生得矮胖、圓實、滑稽,好為不肖之事。家裡的重活都賴給啞巴兄長。
四怪的父親多才多藝。可惜的是,這些才、藝都不是時刻可用的,發不得家。例如唱皮影戲。解放以來,被當成“封資修”禁止演出。改革開放以後,作為民間藝術解禁,在農村又風行起來,劉李張何有了生日婚慶喬遷就開演。但是,時代變遷的步伐越來越快,除了老年人,其他人“開一回眼”之後,就蹭電影電視去了。過去的老年人總是越來越少,皮影戲也就越來越唱不下去。八十年代中期復興,八十年代晚期就射幕了。後來國家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計劃,皮影戲也在其中,但訊息閉塞的四怪一家全不知情。
大怪跟父親學會了皮影戲。他的唱腔與古典戲劇相仿,是一種聲腔藝術。我個人很喜歡聽。但是,社會大眾欣賞聲腔藝術的範圍,還侷限在流行歌曲。因此,憑這個還掙不到起碼的錢。皮影戲沒有生意,他哼唱的癮卻依然大,時不時的亮開嗓子唱幾句。
大怪還跟父親學會了跑堂,就是俗稱的外堂。紅、白喜宴上張羅禮儀、上席、出菜、洗碗筷,等等。但是,一個地方通常有好幾個外堂師傅,僧多粥少,競爭非常激烈。大怪居然忽視了這場競爭。偏偏他又有個拈輕怕重、做事馬虎,又好吃吹牛的惡習。
有一回,大怪與父親參與一個白宴。按照風俗,主人家收到的布匹都要寫上客家的名字,掛到奠堂的兩壁。這家主人請的賬房先生是喪禮禮生中的一員。賬房吩咐跑堂的大怪將布匹掛好。大怪不肯,聲稱掛布匹是賬房的事務,與外堂無關。賬房十分惱火,串通所有禮生和叭生,要把大怪父子從宴席行業中開除出去。之後,凡有主家相請,禮生叭生就會提出不與大怪父子共事。請外堂有選擇性,而禮生叭生只此一班,主家只能遷就禮生叭生。
本來,社會上有一個公理:“生意各做各的,不能欺行霸市。”但這個成了虛空的、漂亮的言詞。大怪父子就沒有得到它的護祐。
當地小學按照上級的規定,畢業班必須寄讀。這樣,就需要一個專門做飯的工友。四怪的父親有幸被聘用。但他年紀大了,挑水費勁,就差啞巴長子代勞。沒過多久,大怪貪圖學校的安逸,自行替換啞巴,當起了工友。
起初,大怪比較盡心,頗得師生的好評。久而久之,與教師們混熟了,就喜歡纏著人家吹牛皮,既打牌又打賭。工作大滑坡。有時吃夾生飯,有時延遲一個小時才吃,有時連水也缺用。切菜象劈柴,大塊長截,煮沒熟,不進油鹽。有學生又告他收食糧減斤壓兩。
還有,遇上學校會餐,或招待上級來賓,大怪特別上勁,提酒買肉如疾風掃殘雲,切菜捲起袖子一陣噹噹響。吃的時候呢,說他當仁不讓就完全埋沒他的才華了。說他明火執杖,趁火打劫,吞山倒海,才符合實情。他自說大話,吃多少斤酒不醉,吃多少塊肉不膩,以便激起別人的質疑。於是,就有人打賭。於是,他就應戰。於是,他就大獲全勝――肚脹脹頭暈暈。於是,人們當面大加讚賞,背後則大肆刻薄。
結果,鬧到了這樣的地步:學校指名不要大怪。大怪離開了學校。
大怪三十老幾了,還沒娶到老婆。大約熬不下去,總喜歡追著女人開下流的玩笑。常用的一句話是:“我願意幫你。只要你陪我睡一覺。”開這類玩笑到了不分長幼輩份,不分場合,不分時間節點的地步。惹得遠遠近近的賢妻良母們唯恐避之不及。
本來,早在婚姻適齡階段,大怪定過一門婚。那時正好任生產隊出納,掌握不少公款。他嚮往外面的世界,攜款跑了出去。回來後,免了職,被劃成“外流分子”。婚事也就跟著黃了。
此刻的大怪,頗有自知之明,黃花閨女娶不上,有模有樣和未節育的單身婦娶不上,他就擱到一邊,把目光盯緊那些貧寒、力小、節育了的寡婦。這個他“最有資格”,準備找媒人研究。他張著指頭仔細計算:東邊有一個,南邊有一個,西邊……但他終究沒有娶上一個。
小怪兒時好打好鬧,且有小偷小摸的習氣。人稱“小怪賊子”。正因為這些劣習不改,小學沒讀完就被開除了。走上社會的小怪,逐漸迷上了武俠小說,不僅購買了成箱的武俠書,而且廣泛地換閱,達到了跨年齡跨地域的規模。因此,小怪的人緣特別“好”。成年後的小怪,依然喜好打鬧,但不再小偷小摸。在待人接物上,頗有俠客的氣度,落落大方。但絲亳不影響他順手牽羊,搜你的煙,沒煙就搜錢買。
小怪有個趕熱鬧的癖好。比如看電影,別的地方不去,專與放映員“交朋友”,遞遞東西,倒倒複製。
如今的小怪已成家立業,做起了小老闆。
回覆列表
年初朋友圈瘋轉的《寒門狀元之死》一石激起千層浪,文章是否屬於非虛構寫作引起多方討論。上月,澎湃舉辦的“鏡相”非虛構大賽“揭曉結果,最高獎金10萬元的設定顯示的不僅僅是平臺對挖掘優質內容寫作者的渴望,更是對當下非虛構作品良好生存土壤的培育。
|對非虛構寫作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嗎?
當下對非虛構寫作的定義不一,整體來看其實就一個意思:我們能看到的傳記、報告文學、遊記、散文等型別都屬於非虛構寫作,特稿實際也就是新聞領域中的非虛構寫作;重點是第一人稱敘事;仍然強調新聞真實性,但更注重融合文學性的表達。
可以說,非虛構寫作第一強調不是虛構:寫作敘述的必須是真實的事件和真實的人物。第二強調反對虛構:作者應該是持有如實講述事實,不進行主觀的再次加工。
|這種創新文體什麼時候開始受到關注?
實際上,國內在上世紀末就開始了非虛構寫作的新聞實踐。“非虛構寫作”不是當下剛出現的文體,只是近年被屢屢提及。
傳統媒體之外,《新週刊》、《時尚先生》等時尚媒體開始提倡把新聞的非虛構性與文學的審美性完美融合起來。澎湃、介面等現象級新媒體平臺也開始設立專欄、舉辦非虛構比賽等來支援非虛構寫作的發展。|非虛構寫作的侷限性在哪裡?
非虛構寫作所期望與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貼近“第一現實”,也可以說,就是儘可能貼近生活,想達到這個目標卻很困難。
1. 無法蒐集和關照到所有的現實,無法窮盡所有事實。
2. 只能看到事件的最後一面,也就是隻能追求“事後性”,而無法獲知事件之前和之中的真實。
3. 生活存在無數的表象與本質、真相與假象,作者無法做出全面而準確的甄別。作者也同樣受到自身的知識背景,立場態度的左右,不可避免在文字中打上主觀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