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後巷的格雷特
-
2 # 夢開先生
1、統一文字,這是最主要的先進之處。由於文字得到統一,使全華人們形成統一的向心力,有利於文化、風俗、習慣的統一,從而有利於鞏固國家統一。
2、統一度量衡,促進全國各地的交流,促進全國經濟的發展,為鞏固全國統一打下經濟基礎。
3、統一錢幣,進一步保障經濟交流,進一步促進經濟向前發展。
4、灌輸大一統思想,有利於純潔人們的思想,有利於打擊分裂,從而保障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
-
3 # 悟空齊天又如何
作為中國古代的第一個王朝,秦朝在中國的歷史上確實佔據了很大的地位。但是沒有想到他統治的時間居然這麼短,甚至第三位皇帝僅僅只是在自己的龍椅上坐了不到兩個月便被人所殺。其實秦朝當時有很多先進的技術,而且更是開闢了很多不一樣的制度,但是卻依然還是沒有能夠挽救這個王朝的命運。其實究其根本還是有一些非常可怕的原因,使得秦朝在後期越來越富庶的民眾的重視與喜愛,更是在最終被農民軍推翻了自己的統治。早在之前就已經有很多的人表示對秦朝的統治極其的不滿,因為秦朝的統治總是讓大家感受到無比的壓力。
-
4 # 纖筆如椽
秦朝較春秋戰國先進的最根本的地方是消除了貴族分封制,建立了統一的封建集權國家,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奠定了兩千年中國版圖和行政管理基本構架。所以毛澤東曾說“歷代皆行秦政法"
-
5 # 黑白非人生
早在秦之前,每個朝代實行的都是分封制,每個受封地區都有自己的生殺大權,軍政也都是獨立的,儼然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小政權。
然而秦王登記,實行的是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這為後世2000年的行政管理奠定了基本的框架。
除此之外,“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也對國家人民在道德觀,文化理解各方面建立了標準,也是方便了後世帝王參照管理。
只不過法家治國過於嚴苛,沒有給新統一的其它六國一定時間的緩衝期,這也成了二世而滅的導火索。
-
6 # 熱門話題評論員
秦朝的制度在當時應該說是非常先進。想在公園前能把各種度量單位統一。有一個完整的國家制度。想想在當時全世界能有誰做到。在那個年代,全球可能還存在於部落年代。一個國家有完整的立方完整的。測量單位。而且你完整的統一。個在當時是不可想像的。說當時可以說。幾乎於完美狀態。
回覆列表
秦制以前,西周八百年通行的是各自獨立的分封制,分封制實際上也可以用現代的概念去解釋——就是一種共和制度。
天下諸侯尊周王為共主,又同時尊周《禮》為當時的通行法律。
而今天因為盲目的反儒思潮的影響,使得奠定華夏文明根基的禮法制度被攻擊為封建落後,如指《周禮》無能~只取得名義上的統一;或言《周禮》(同指儒家)桎梏人性,導致華人自此有了“奴性”如此云云。
其實,這些全是坐而論道。
以《周禮》為例,我可以為你解答出為何秦始皇的“專制”制度會是先進的制度。
有人老是問:為什麼周朝統治者建立王朝後不去謀劃統一天下,而只是滿足於“守禮尊王”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今天說某某古都或某某古城,在用今天的地望比照時,總是說“在今XX城的東南角”、或“東北角”、“西南角”,略有不同的頂多是“今XX城的東邊(或西南北)”。
就沒有見過直接等於某城——當然了,許多不嚴謹的書籍還是直接寫某古城即今XX市/縣這樣的。但這是不嚴謹的寫法。
周《禮》有“禮”而無“制”,主要靠人自覺遵守道德禮儀去執行,沒有強制性。而分封制只有朝貢體系,沒有行政干預。因此,前者造成了諸侯若不信《禮》這一套理論的話,就等於“目無王法”,比如楚國;後者則造成了土地的兼併,使大的諸侯國不斷吞併其他小國——這裡面既有稱霸的野心,也有現實的需要,如人口發展起來後,對農耕地的需求。從而最終成了周王朝禮儀文化與分封制的掘墓者。
孔子說“禮崩樂壞”,就是指人們不再遵守《禮》《樂》,不再學《詩》《書》,因為都人丁興旺起來了,也富有起來了,有資本去掠奪、去攫取、去侵吞其他利益。
正所謂“亂世用重典”,法家思想在天下大亂中比《禮》儒思想先進的地方就在於此——都不聽話,必須狠治才行!
而自三家分晉後,七雄爭霸,無日不戰,又合縱連橫,爾虞我詐,天下蒼生,大多渴望承平盛世到來,那麼,法家能治亂世,當然是民心所向——長平之戰中的一幕,可以說是反映這種民心的當世典型!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秦王(秦昭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原本這些百姓都是南韓的人,但是他們因為戰亂的原因導致了災難,自己都顧不上了,更加顧不了國家了……於是這時候秦昭王的親自到臨,並“雪中送炭”,從此以後,這些“異華人”對秦國從此就死心塌地了。
這可以說是“歷史趨勢”的一個縮影。也就是即便天下人知道秦乃“暴秦”,但還是渴望“和平”快來。若沒有這股向心力,那法家再牛逼也怕難成一統。
所以,法家與秦制的優越性不言而喻。秦始皇建立的專制制度與秦制本身沒有錯。錯的是他的方法:
一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禮》是有“禮”無法,而法家則是有“法”而無“禮”——就是不重視思想文化建設工作。不僅不重視,還敵視,如焚書坑儒。
二是不懂與民生息,前面說過,天下苦亂久矣。因此大家都翹首以待規復和平(既然秦國要統一那就支援吧),但是很遺憾的是,秦始皇剛能太過,一點都不體恤民情,統一沒多久後就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而又因外患而屢屢用兵。瑤役兵役加天災人禍,這才導致秦朝的失敗。但是秦法與專制統一,卻是順應歷史潮流的。
秦制的“先進”,首推柳子厚的《封建論》:
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宰,據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製四海……人怨於下而吏畏於上,天下相合,殺守劫令而並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數年之間,奔命扶傷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然封建之始,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於己也,私其衛於子孫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盡臣畜於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所謂“專制”,就是為了郡縣行政管理制度地而確立的,若不能直接管理到郡縣及以下,那就是和分封制沒啥區別了。
如此,為什麼秦專制是先進,不是一目瞭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