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燊1

    電力是以電能作為動力的能源,十九世紀七十 年代,電力的發明和應用掀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潮,是人類歷史十八世紀以來,世界發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從此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二十世紀出現的大規模電力系統是由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和用電等環節組成的電力生產與消費系統。作為國民經濟的先行,電力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離開了電力,不要說工農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僅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航空、高鐵、火車就要停運;車水馬龍來往穿梭的城市交通會因紅綠燈的熄滅而陷入癱瘓;人們的正常生活也會因斷水斷電而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那麼,電力作為如此重要的動力能源,是否能夠儲備貯存,電力又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應該先了解一下電力的生產過程。以火力發電為例,電能的生產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能量轉換的過程。首先是將熱能轉換成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的過程,即先將一定工質的水加熱變成蒸汽,然後推動汽輪機旋轉,汽輪機再帶動發電機產生電能,最後透過輸配電線路將電能源源不斷地送到工農業生產和千家萬戶當中去。因此,電能是不能夠儲存的。

    不難想象,按照糧食儲備、水力儲蓄的思路,假如要將電量儲存起來那該需要有千千萬萬無窮大的“電倉”啊,這在現實當中是不可能實現的。電是不能大規模儲存的,發電廠發出的電和外界各使用者用的電應當是平衡的。換言之,就是使用者需要多少電,承擔電能生產的發電廠就生產多少電,透過電力職能部門的監管調配,要保持發電量與用電量的相對平衡,這一環節在實際當中顯得尤為重要。在中國,隨著產業政策的出臺和清潔能源的迅速發展,在火電、水電以及核電有可靠保障的基礎上,具有強大生命力且環保節能的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興產業結構正在積極興起,透過龐大穩定的輸電網路,把具有一定品質的電能輸向工農業生產第一線,把光明送到了千家萬戶。因此,電力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

  • 2 # 鳳棲夕陽

    發電廠發的電是如何儲存的?

    答:電能是無法儲存的,儲存只能以其他能量的形態來進行,比如電廠的大型蓄電池組、抽水蓄能電廠,這些都是將在用電低谷時電廠發出的多餘電量以其他形式的來進行儲存,蓄電池組是儲存的化學能、抽水蓄能電廠儲存的是水勢能。

    電廠是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成電能提供給使用者使用,這轉化就存在效率問題,為了保證大型電廠的發電機組在最高的效率點保持執行,以及一些風電、潮汐電廠、水電廠等清潔能源發電,但使用者端的用電量是在實時變化的。為了解決這些矛盾就有了抽水蓄能電廠、大型蓄電池組、調峰負荷電廠。

    發電廠鍋爐每停一次再重新點爐會花費幾十上百萬的費用,其中熱爐需要的燃油就是需要幾噸,鍋爐點爐正常到蒸汽達到標準這產生的蒸汽沒用的,一般不是熱電聯產的電廠,這部分蒸汽是直接排放的。避免大型火電站的停產造成損失,在用電低谷的時候所生產的多餘電量就需要以其他形式來儲存,大型抽水蓄能電廠的綜合效率在0.75-0.77左右,在電力系統的調節上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

    電力系統也提出的一些政策來儘量平衡用電,比如峰谷電價,在晚上10點以後用電的電價較低,一些耗能較大的企業也有對應的措施,比如長期需要製冷的廠房可以透過冰蓄能來滿足生產需求,在晚上10點以後用空調主機將加有防凍液的水降溫到零度以下,在白天電價較高時停止空調執行,用儲存溫度較低的水來提供冷源。

  • 3 # 張家小智兒

    發電廠的電一般來說是不會儲存的,發出的電都是直接上電網,然後直接被使用者用掉。正因為如此,電廠的負荷實際上是有一個調節機制的。

    電廠,或者說發電裝置,有一個分類:一種稱之為承擔基礎負荷,另一種稱之為承擔調峰負荷。按道理來說,正常情況下,風能、太陽能、水能等一些季節性或者時效性比較強、沒有或者少有資源投入的發電裝置一般都是發多少電就向電網傳多少;核電出於經濟性和安全性的考慮一般負荷都比較高;燃煤發電中,由於大容量、高參數的機組,譬如百萬機組,其經濟性比較高,因此一般也承擔基礎負荷。只有一些相對較小的機組,比如六十萬、三十萬或者一些迴圈流化床機組,會承擔調峰任務。所謂調峰,就是發電量隨時變化。當然這個不是絕對的,但大體如此。

    每天不同時間的用電量是有明顯區別的,不同季節的用電量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每天排程中心會提前劃一條線,電廠大致根據這條曲線進行負荷調節。此外,也會有實時情況傳遞給電廠進行調節。這樣調節下來,發電量和用電量的差距實際上很小。因此,對於電廠和使用者來說,基本是用多少發多少,不存在如何儲存。

    不過事情不是絕對的,現在也有一些大型的儲存電力的方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是在高處建造一個水池,電量過剩的時候用過剩的電將低處的水抽到高處的水池中,需要用電的時候將高處水的重力勢能透過水輪機轉化為電能供人類使用。這種方法是將電能轉化成重力勢能儲存。只不過這樣的話平白無故多了兩道能量轉化,而轉化就有損耗,因此這種做法實際上並不經濟。

    另一種方法就是建造大型的蓄電池組,將多餘的電量儲存在蓄電池中,需要的時候再釋放出來。這樣也多了兩道能量轉化,因此也會有一定的損耗。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蓄水池還是蓄電池,其電力儲存的代價都是比較高的。因此這種方式並沒有成為主流,只在少數情況下使用。我們一般都不會看到相關的資訊,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大型電力儲存的少見。

    因此,發電廠發出的電根本不需要儲存。一般情況下就是發多少用多少。某些情況確需儲存的時候一般會採用蓄水池或者蓄電池。

    網上有一種說法,說節約用電是沒必要的,因為你節約了這些電也不會存下來,而是會被白白傳入地下。瞭解了上面所說的發電廠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就會明白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如果大家都節約了電,那調峰電廠的發電量就減少了,燃料消耗量、汙染物排放量也會有明顯的下降,因此,節約用電還是很有必要的。

    新手上路,給個關注唄~

  • 4 # 星輝650

    電力本身難以儲存在電網。

    可以用蓄電池超級電容,

    另外可以用抽水蓄電站把低水位的水抽到高水位。

    一些小型的風電可以把水抽到水塔,供應高樓。

    也可以把水庫水箱存成熱水和冰。

    還可以存成金屬鋁。

    金屬鋁耗電量大,鋁錠,容易運輸儲存,

    使用時用超聲波把鋁錠的氧化膜震碎,就可以順利氧化,變成氧化鋁,釋放巨大能量。鋁熱劑很厲害的。鋁水反應很牛逼的。

  • 5 # 流星雨123abc

    電應該在不停的發吧,比如水發電,水不停的流,驅動發電機不停的運轉,如果輸出端的負荷越小,則發電機的運轉阻力越小。大家知道電的速度是光度,那並不是電子流動的速度,應該是產生電場的傳播速度

  • 6 # 臨界紀年

    儲存不了,發多少用多少,當然會有一些儲能電站,用電較少時把水抽上去,用電多時,水放下來發電。也會有一些儲能電池,不過都比較少。基本上都是用多少發多少。電廠的發電能力是可以變化的。

  • 7 # 尉蘭的天空123

    電無法儲存,發多少用多少,這個時候一般國網排程會負責用電負荷和供電負荷來儘量達到供需平衡,具體到發電廠帶多少負荷或者降多少負荷來滿足,有負責調峰的電廠,夜間降負荷執行,儘量避免機組啟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考指南 | 自考考生如何申請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