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淘氣棠媽

    買買買是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曾經以自給自足模式為主的小農經濟不同,現代人的生活豐富了很多,需求也和曾經大不相同,買買買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需求。某寶每年購物節不斷,打折,滿減,購物券一個不少,實體店和超市也經常舉行抽獎和折扣活動,讓人忍不住剁手。那麼看起來佛系的多的古代人剁手嗎?沒有大超市沒有某寶要怎麼剁手呢?今天就來看看古人買買買的一些事。

    在哪裡買?

    所謂買買買就是商業活動了,中國的商業活動誕生的也很早,從商朝開始,就有了商業,商人善商,商業的名字也由此而來。“商人之四方,市賈倍徙,雖有關梁之難,盜賊之危,必為之” (《墨子·貴義》),無論是什麼樣的世道,都有買賣需求,所以商人也總是有生意做的。現在有各種市場商店,那麼古代做生意買買買在哪裡呢?

    古代買賣的地方叫市,唐代及之前都是和居民區(坊)分開的專屬地區,會根據商品類別等進行分割槽。班固《西都賦》是這樣描述東漢的市的:“九市開場,貨別隧分”,這裡的隧是根據商品類別分割槽之後的道路,其實就是現在市場裡各個攤點之間的道路,可見東漢時期市場就比較有序了。

    杜甫有一首《鹽亭縣》中有一句“山縣早休市,江橋春聚船”,這些的是小縣城裡的市,雖然不是大都市,也出現了市,而且十分熱鬧。至於隋唐之後開始發展的南部大城市甚至出現了夜市:“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杜荀鶴《送人遊吳》)。

    到了宋代,坊市不分,宵禁解除,上野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東京夢華錄》中關於宋代市的描寫層出不窮,宋代市場數量多種類全,各種店鋪鱗次櫛比,小販走街串巷叫賣,飯店還發展出了外賣服務,這些清明上河圖也有所體現。

    賣同種類的東西多了,就可以成為組織,稱作“行”,商行一詞由此而來,主要就是同行的一個組織,後來朝廷為了便於管理和徵稅,把行變成了半官方的組織,要求從事相關商業活動的人必須加入對應的行。

    行也叫做團或者市,吳自牧《夢梁錄》中有記載:

    “有名為團者,如城西花團、泥路青果團、後市街柑子團、渾水閘謄團。又有名為行者,如官巷方梳行、銷金行、冠子行、城北魚行、城東蟹行、姜行、菱行、壩子橋鮮魚行、州北諸行、候朝門外南諸行、南土北土門菜行、橫河頭布行、雞鵝行。更有名為市者,如炭橋藥市、官巷花市、融和西坊珠子市、修義坊肉市、城北米市。”

    可見宋代的時候行(市、團)發展得已經很全面了,各個方面的商行都有,尤其是各種日用食品,和吃穿住行有關的非常全面,也代表了商業的發展程度。就像現在商場會把同樣的東西安排在同一層一樣,古人也可以去城裡對應的地方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目的明確,便於管理,十分方便。

    買誰家的?

    有商業就有競爭,核心就是客源,買的人多了自然盈利就上來了,因此廣而告之吸引顧客無論在什麼時代對於商人都是一等一的重要。現代的營銷從打折優惠到各種積分辦卡層出不窮,那麼古人想要營銷會怎麼做呢?

    最純天然最容易想到的自然是吆喝,隨著現在城市的發展,城裡是聽不到走街串巷的吆喝了。不過在人相對少也沒有高樓大廈的古代,吆喝顯然是一個不錯的 ,各種行業獨特的吆喝讓人遠遠就知道叫賣的內容,需要的也可以早做準備,如果吆喝有特色的,說不定還能吸引到新的顧客。

    《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了商人們的吆喝:“御街州橋至南內前趂朝賣藥及飲食者,吟叫百端。”,這個吟叫就是吆喝,各種各樣,是獨屬於集市的熱鬧。《燕京雜記》中寫清代商人們吆喝:“呼賣物者,高唱入雲”;“京師荷擔賣物者,每曼聲婉轉,動人聽聞。”

    屈原的《天問》裡有一句“師望在肆,昌何識?鼓刀揚聲,後何喜?”,寫的也是商人們宣傳的辦法,屠夫把切肉聲弄得很大,吸引客戶,和吆喝是類似的手法。

    為了吸引顧客,現代我們用到的什麼試用,品嚐,優惠券等,機智的古人也想得到,其中先嚐後買也就是“撒暫”,還有帶有博彩性質的“關撲”,很受消費者喜愛。

    《夢梁錄》中記載宋代的商人用撒暫的方法引客: “有賣食藥香藥果子等物,不問要與不要,散與坐客,名之‘撒暫’。”試問不管買不買都可以免費嘗一口誰不願意呢?若是嚐了滿意再買一些,只要東西好吃質量過關,商家穩賺不虧。

    至於“關撲”,就是透過競猜博彩,把商品當作小彩頭,顧客花一點錢競猜,猜對了就送,比起買賣,更像是一種活動,也主要在節日裡出現。《夢梁錄》中寫臨安的夜市裡就有關撲:“大街關撲,如糖蜜糕、灌藕、時新果子、像生花果、魚鮮豬羊蹄肉,及細畫絹扇……諸般果子及四時景物,預行撲賣,以為賞心樂事之需耳。”

    除此之外,在店鋪門口掛上寫著鋪子名字的大燈籠,或者用大的招牌幡布讓客人遠遠就能看到。大一些的鋪子或者是大酒樓更是精細,在裝修和門面上都會十分講究,可見看臉進店自古有之。《東京夢華錄》卷二《酒樓》中記載:“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綵樓歡門”,“九橋門街市酒店,綵樓相對,繡旆相招,掩翳天日”;這些都描寫的是店鋪為了吸引客人的裝幀,顏色鮮亮裝飾繁複,甚至還有店鋪印傳單廣告,營銷思路非常先進。

    至於常規的銷售方法打折和購物節,古代也都有。打折的祖宗是范蠡,他提出了“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的思想,倡導薄利多銷,用打折吸引顧客。至於節日也永遠是購物的狂潮時間,商人們自然是不會放過,古代的商人們在春節,元宵,端午等節日都會舉行活動和集市,大家一起買買買。

    現代城市裡大型購物中心鱗次櫛比,古人也不遑多讓,古代城市中的市也十分繁榮,有大商行有小攤販,各行各業各家各店都絞盡腦汁營銷引客,更有節日購物狂歡,可見人類在剁手方面從來沒有輸過。

  • 2 # 守鹽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古人買的方式、購買的錢幣、一般等價物等都很值鎝探究,有的地方甚至使用貝幣、鹽幣等作為貨幣流通,古典經濟學、經濟史應該去挖挖。總體上來看,主要還是逢集市(俗語趕場天)、各種傳統節日或婚喪嫁娶、生辰等,購買慾和購買力更強。

  • 3 # 劉犇犇的搞笑解說

    古人居住和逛街的特徵決定了他們買東西有如下特點:

    【湊熱鬧】畢竟擠在一堆說明認可度高些;

    【熟人介紹】有熟人指點的商鋪會更靠譜一些;

    【現場感受】比如擂臺、胸口碎大石這些表演之後賣的跌打損傷膏,比如現場補的鍋碗瓢盆等等;

    【透過香氣吸引】上好的美酒、香氣撲鼻的花生油芝麻油等等;

    【打折促銷】買幾送幾之類的比比皆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在《火影忍者》中面對佐助的叛逆,而鳴人還要去拯救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