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腸,聽起來直白而又隱秘,不知道大家對它有多少認識。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在大一(應該是大一吧,重度痴呆症患者表示記不清了)。某次在宣武醫院見習完後,某小夥伴盛情地要帶我們嘗一嘗牛街美食,第一站就是七拐八繞之後的——炸灌腸。
當時懵懂無知的我一路上都在內心yy它的色香味並暗自滿心拒絕,端上來以後,嗯……
後來的某一天,我遠在新加坡的小夥伴暗戳戳問我,“你知不知道咖啡灌腸”。當時我內心的os是:坡坡真是個中西合璧的地方。咖啡+灌腸?那是甜的還是鹹的?味道應該不錯吧!
隨後,得知真相的我,咳咳咳咳咳咳……
再後來,在至今還沒終結的醫學生和臨床工作的日日夜夜裡,這個詞就變得和“打針吃藥”一樣平常。不僅聽起來平常,連幹起來也行雲流水。
前陣子,我陪微微安去拔牙,拿完藥的她一臉猥瑣地把我的腦袋引領進了藥袋裡,拿出一顆吲哚美辛栓衝我微微一笑……
彼時我對她的小樣兒表示鄙視,並且放出豪言,我要就灌腸這件事,跟大家好好說道說道……(這聲話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了……)
灌腸(enema)是一項與排便有關的護理技術,是將一定量的液體由肝門經直腸灌入結腸,以幫助患者清潔腸道、排便、排氣或由腸道供給藥物或營養,達到確定診斷的治療目的的方法。
除了被用在醫療上,灌腸也有其它的“市場”。中情局曾將其作為一種刑罰;美容院給它換上時髦的名字,變成了腸道spa;也有一些人透過灌腸來獲得某種滿足……
對“清腸”的執著不是現代人的專利
灌腸的歷史源遠流長。不論是在古印度、古希臘還是古巴比倫,都存在著灌腸的歷史。
古埃及人認為所有疾病都是源自攝入的食物,定期清洗腸道是保持健康的必要途徑。它們效仿神鳥朱鷺,從肛門注入水對腸道進行清洗。到公元前1500年,埃及開始由直腸給藥,將藥物以溶液的形式灌入腸道。
灌腸療法在中國也是由來已久。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就有記載透過竹管將豬膽汁、陳醋等從肛門灌入,排出大便。東晉時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更是記載了對筒吹起的加壓灌腸給藥法。
在西方中世紀,灌腸是貴族的時尚。17世紀是一個灌腸的時代,有些人在“清洗腸道可以促進健康”的觀念下,每天要做三四次灌腸。
路易斯十四統治期間,灌腸更是達到了流行高峰。而到了19世紀,大腸水療法風靡歐洲。
20世紀後,灌腸在醫學中仍在繼續應用……
“灌腸”雖只兩個字,卻有不同方式
根據目的和灌的多少,灌腸主要分為4類:保留灌腸、小量不保留灌腸、大量不保留灌腸和清潔灌腸。
保留灌腸
顧名思義,就是要讓灌進去的溶液待在裡面別出來,至少1小時以上。
這種方式常用來給藥,透過粘膜吸收藥物達到鎮靜、催眠或治療直腸感染的目的。通常灌入的容量不超過200ml。
但是200ml也不少,要想藥不往外跑,除了灌的手法好,還要患者憋得牢。
所以保留灌腸不適合大便失禁的患者,灌之前要讓患者先排便,灌的時候要插得深,滴得慢,給的少,灌完要墊個屁墊,把pp抬高。
小量不保留灌腸
一般用於軟化糞便,解除便秘,排出腸道內氣體,減輕腹脹。灌後平臥15分鐘~20分鐘後排便即可。
大量不保留灌腸
一般用於解除便秘、腸脹氣。也用於腸道手術、檢查前的腸道清潔。採用大量不保留灌腸還可以有效減少糞便中有害物質的吸收,減輕中毒。如果灌入的溶液為低溫溶液,則可以起到為高熱患者降溫的作用。
常用溶液為生理鹽水或0.1%-0.2%的肥皂水。成人每次用量500-1000ml,小兒200-500ml。溶液溫度為39-41℃,降溫時用28-32℃。
反覆多次的大量不保留灌腸至排出物乾淨,即為清潔灌腸。
大量灌腸中,溫度、濃度、流速、壓力和量都是關鍵。過程中一旦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劇烈腹痛、心慌氣急等,應該停止灌腸,採取急救措施。
方法雖有四種,姿勢就只一樣
灌腸需要的工具最基本的是:裝溶液的容器或注射器,肛管、潤滑劑。
早期,人們普遍使用由骨頭、蘆杆或金屬管與動物膀胱連線在一起形成的灌腸器,在灌腸時用雙手擠壓灌腸囊,使囊內液體順利流下。
18世紀中期,人們發明了靠重力和注射泵壓力來促進灌腸的灌腸器。
到如今,
醫院內多數使用的都是一次性灌腸袋。
甭管怎麼灌,
灌什麼,
被灌的姿勢都是一種——
躺著,
向左側躺著,
雙腿屈膝向左躺著。
因為這種姿勢使降結腸、乙狀結腸處在下方,利於灌腸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結腸。
與排便有關的腸子們
不過,兒童可以趴著灌。
給自己灌,也可以仰著。
洗面奶、洗髮水、洗潔精,哪一種也不能洗腸子
想shi,也不要用愚蠢的方式。
灌腸儘管已經經過了千百年的檢驗,但並不代表它是毫無風險的。前有咖啡灌腸,後有果汁輸液,人類總有一些奇思妙想,但真的不是什麼都適合用來灌腸的。
直腸擁有其固有的生理環境,貿然灌腸可能刺激直腸,使腸道內酸鹼度失衡,導致感染、穿孔、出血等後果。同時,腸道中含有很多細菌,可能隨著灌腸深入,造成感染。
普通自來水大劑量反覆灌腸會造成腸壁水腫,甚至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充血性心衰和水鈉儲溜的人使用生理鹽水灌腸會加重病情。給肝昏迷患者肥皂液灌腸會增加氨的產生和吸收。
國內外有一些人提倡用咖啡灌腸加速“排毒”。但醫學上沒有任何證據支援咖啡灌腸有解毒或抗癌的作用。相反,咖啡灌腸可能引起感染、敗血症、心衰等嚴重的併發症。
直腸粘膜皺褶多,感覺神經敏感等解剖生理特徵導致腸道吸收藥物的過程與口服或注射給藥大不相同,無法準確判斷其量,可能導致其它後果。目前,只有部分藥品明確註明可以直腸給藥,大多都為栓劑。
從臨床來看,由於可操作性及給患者帶來的不適感,灌腸似乎正在慢慢退出舞臺,但在民間它又在用一種別樣的面貌重新回到我們的視野中。
灌腸之法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並非無可取代,如非必要,還是不要自己或在奇怪的地方嘗試灌腸。
灌腸,聽起來直白而又隱秘,不知道大家對它有多少認識。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在大一(應該是大一吧,重度痴呆症患者表示記不清了)。某次在宣武醫院見習完後,某小夥伴盛情地要帶我們嘗一嘗牛街美食,第一站就是七拐八繞之後的——炸灌腸。
當時懵懂無知的我一路上都在內心yy它的色香味並暗自滿心拒絕,端上來以後,嗯……
後來的某一天,我遠在新加坡的小夥伴暗戳戳問我,“你知不知道咖啡灌腸”。當時我內心的os是:坡坡真是個中西合璧的地方。咖啡+灌腸?那是甜的還是鹹的?味道應該不錯吧!
隨後,得知真相的我,咳咳咳咳咳咳……
再後來,在至今還沒終結的醫學生和臨床工作的日日夜夜裡,這個詞就變得和“打針吃藥”一樣平常。不僅聽起來平常,連幹起來也行雲流水。
前陣子,我陪微微安去拔牙,拿完藥的她一臉猥瑣地把我的腦袋引領進了藥袋裡,拿出一顆吲哚美辛栓衝我微微一笑……
彼時我對她的小樣兒表示鄙視,並且放出豪言,我要就灌腸這件事,跟大家好好說道說道……(這聲話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了……)
灌腸(enema)是一項與排便有關的護理技術,是將一定量的液體由肝門經直腸灌入結腸,以幫助患者清潔腸道、排便、排氣或由腸道供給藥物或營養,達到確定診斷的治療目的的方法。
除了被用在醫療上,灌腸也有其它的“市場”。中情局曾將其作為一種刑罰;美容院給它換上時髦的名字,變成了腸道spa;也有一些人透過灌腸來獲得某種滿足……
對“清腸”的執著不是現代人的專利
灌腸的歷史源遠流長。不論是在古印度、古希臘還是古巴比倫,都存在著灌腸的歷史。
古埃及人認為所有疾病都是源自攝入的食物,定期清洗腸道是保持健康的必要途徑。它們效仿神鳥朱鷺,從肛門注入水對腸道進行清洗。到公元前1500年,埃及開始由直腸給藥,將藥物以溶液的形式灌入腸道。
灌腸療法在中國也是由來已久。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就有記載透過竹管將豬膽汁、陳醋等從肛門灌入,排出大便。東晉時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更是記載了對筒吹起的加壓灌腸給藥法。
在西方中世紀,灌腸是貴族的時尚。17世紀是一個灌腸的時代,有些人在“清洗腸道可以促進健康”的觀念下,每天要做三四次灌腸。
路易斯十四統治期間,灌腸更是達到了流行高峰。而到了19世紀,大腸水療法風靡歐洲。
20世紀後,灌腸在醫學中仍在繼續應用……
“灌腸”雖只兩個字,卻有不同方式
根據目的和灌的多少,灌腸主要分為4類:保留灌腸、小量不保留灌腸、大量不保留灌腸和清潔灌腸。
保留灌腸
顧名思義,就是要讓灌進去的溶液待在裡面別出來,至少1小時以上。
這種方式常用來給藥,透過粘膜吸收藥物達到鎮靜、催眠或治療直腸感染的目的。通常灌入的容量不超過200ml。
但是200ml也不少,要想藥不往外跑,除了灌的手法好,還要患者憋得牢。
所以保留灌腸不適合大便失禁的患者,灌之前要讓患者先排便,灌的時候要插得深,滴得慢,給的少,灌完要墊個屁墊,把pp抬高。
小量不保留灌腸
一般用於軟化糞便,解除便秘,排出腸道內氣體,減輕腹脹。灌後平臥15分鐘~20分鐘後排便即可。
大量不保留灌腸
一般用於解除便秘、腸脹氣。也用於腸道手術、檢查前的腸道清潔。採用大量不保留灌腸還可以有效減少糞便中有害物質的吸收,減輕中毒。如果灌入的溶液為低溫溶液,則可以起到為高熱患者降溫的作用。
常用溶液為生理鹽水或0.1%-0.2%的肥皂水。成人每次用量500-1000ml,小兒200-500ml。溶液溫度為39-41℃,降溫時用28-32℃。
反覆多次的大量不保留灌腸至排出物乾淨,即為清潔灌腸。
大量灌腸中,溫度、濃度、流速、壓力和量都是關鍵。過程中一旦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劇烈腹痛、心慌氣急等,應該停止灌腸,採取急救措施。
方法雖有四種,姿勢就只一樣
灌腸需要的工具最基本的是:裝溶液的容器或注射器,肛管、潤滑劑。
早期,人們普遍使用由骨頭、蘆杆或金屬管與動物膀胱連線在一起形成的灌腸器,在灌腸時用雙手擠壓灌腸囊,使囊內液體順利流下。
18世紀中期,人們發明了靠重力和注射泵壓力來促進灌腸的灌腸器。
到如今,
醫院內多數使用的都是一次性灌腸袋。
甭管怎麼灌,
灌什麼,
被灌的姿勢都是一種——
躺著,
向左側躺著,
雙腿屈膝向左躺著。
因為這種姿勢使降結腸、乙狀結腸處在下方,利於灌腸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結腸。
與排便有關的腸子們
不過,兒童可以趴著灌。
給自己灌,也可以仰著。
洗面奶、洗髮水、洗潔精,哪一種也不能洗腸子
想shi,也不要用愚蠢的方式。
灌腸儘管已經經過了千百年的檢驗,但並不代表它是毫無風險的。前有咖啡灌腸,後有果汁輸液,人類總有一些奇思妙想,但真的不是什麼都適合用來灌腸的。
直腸擁有其固有的生理環境,貿然灌腸可能刺激直腸,使腸道內酸鹼度失衡,導致感染、穿孔、出血等後果。同時,腸道中含有很多細菌,可能隨著灌腸深入,造成感染。
普通自來水大劑量反覆灌腸會造成腸壁水腫,甚至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充血性心衰和水鈉儲溜的人使用生理鹽水灌腸會加重病情。給肝昏迷患者肥皂液灌腸會增加氨的產生和吸收。
國內外有一些人提倡用咖啡灌腸加速“排毒”。但醫學上沒有任何證據支援咖啡灌腸有解毒或抗癌的作用。相反,咖啡灌腸可能引起感染、敗血症、心衰等嚴重的併發症。
直腸粘膜皺褶多,感覺神經敏感等解剖生理特徵導致腸道吸收藥物的過程與口服或注射給藥大不相同,無法準確判斷其量,可能導致其它後果。目前,只有部分藥品明確註明可以直腸給藥,大多都為栓劑。
從臨床來看,由於可操作性及給患者帶來的不適感,灌腸似乎正在慢慢退出舞臺,但在民間它又在用一種別樣的面貌重新回到我們的視野中。
灌腸之法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並非無可取代,如非必要,還是不要自己或在奇怪的地方嘗試灌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