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鯨向海鳥投林
-
2 # 仁觀天下
華為可能會暫時退出美國市場,以後條件具備,時機成熟時再進入也不晚。
從市場大小來看:在很多人印象中,美國是世界最大市場,能把產品打入美國市場才能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
然而世易時移,現在情況有些變化,有些商品,尤其是按人頭算的商品,美國的市場容量不再是世界第一了。
比如汽車:2017年,中國銷售新車2800萬輛,美國是1700萬輛。
智慧手機:2017年,中國出貨量4.91億部,美國1.78億部。全球是15億部。
美國只有3億多人口,中國有近14億人口。
美國的汽車,手機市場已經飽和,中國還在持續增長。美國是重要市場,但已經不是決定性的市場了。成熟市場裡的歐盟市場,日韓市場,華為都大有可為。成長中的印度市場,東南亞市場,都是潛力很大的市場,增速很快。印度有13億人口,東盟人口6億多。未來都是超過美國的大市場。
所以,離開美國市場,對華為來說,天塌不下來。
從營商環境上看:德國剛剛為華為的5G技術提供了市場準入。美國正在積極籌劃限制華為,調查華為,試圖制裁華為。中美貿易戰如今看來是不可避免,只是大打還是小打的問題。在這種環境下,不適合到美國市場去做“人質”。
從華為最近的動向上看:華為剛剛解僱了美國的一批高階僱員,業務收縮跡象明顯。
在正在舉行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華為展示了自主開發的汽車用“物聯網(IoT)”服務平臺。4月,標緻雪鐵龍將在中國發售搭載華為物聯網平臺的互聯汽車“DS 7 CROSSBACK”。並計劃2019年在歐洲銷售,爭取到2020年在170多個國家向1000萬輛以上的汽車提供互聯服務。
在博覽會上,華為說:“華為得到了全球170個國家的政府和客戶的信任,所帶來的網路安全風險絕不會大於任何一家(通訊)供應商。
-
3 # 馬繼華
圍繞著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中國的高科技公司風險陡然增加,中興首先處在了風口浪尖上,而接下來人們都在關注華為的境況。 顯然,華為比中興的抗干擾能力要強得多。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信裝置商和第三大智慧手機生產商,華為對於整個產業鏈的影響力比中興要強很多,即便美華人躍躍欲試,也得考慮再三。
更重要的是,華為在一些關鍵技術和專利上擁有明顯的優勢,很多美國企業也需要與華為交叉授權才可以生產,如果美華人對華為“制裁”,可能相關的美國公司也跟著遭殃,這對於美華人是不合算的。
在海外業務的合規經營上,華為做得也比中興要好,不容易被抓住攻擊的把柄,而且華為在美業務本來就很少,在進出美國市場方面掌控主動權。
當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華為還是希望有機會在美國市場上有所作為,這樣講有助於鞏固其市場地位,也有助於增強華為在很多技術方面的進一步能力,但是,市場是有所取捨的,既然美華人對華為心有恐懼,那麼暫時遠離也不是沒有可能。
據一些媒體報道,華為最新一輪裁員正在進行,主要波及美國僱員。實際上,這也意味著華為將迅速縮減其在美國的業務規模(包括銷售、市場營銷和其他業務部門)。據其網站介紹,華為的美國總部設在得克薩斯州普萊諾,其在13個區域辦事處僱用了大約1200名員工,這些區域包括了矽谷、布里奇沃特、紐澤西、芝加哥和聖地亞哥。
如果這些資訊屬實,那麼確實意味著華為對於美國市場的暫時前景是看淡的,很多業務不再進行拓展,有逐步收手的跡象。不過,這也並不代表華為要退出美國市場。 不久前,華為輪值董事長在分析師大會發言時說,“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改變,所以最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華為的輪值執行長徐直軍(Eric Xu)說。“藉助這種方式,我們將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客戶,並透過創造更好的產品來滿足客戶需求。在某些情況下,只要放手,我們會感到輕鬆許多。” 這也印證了華為的態度,對於美國市場採取觀望的態度,沒有必要花很多精力去拓展,因為天時不對,不必為難自己。
對於華為,美華人從來都是忌憚的,也採取了很多不友好的限制措施。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阿吉特·帕伊(Ajit Pai)曾說:“多年以來,美國政府官員一直對某些外國通訊裝置供應商在其通訊供應鏈中所隱含的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表示密切關注。透過路由器、交換機和其他網路裝置中隱藏的“後門”,許多敵對的外國勢力可以趁機注入病毒或是其他惡意軟體,以竊取美國民眾的私人資料,監視美國企業,甚至做其他一些事情。”
基於這樣的“莫須有”擔心,華為曾經在美的收購被否決,美國運營商無法採購華為的裝置,就連華為的智慧手機也“莫名其妙”的讓美國運營商在公佈前退卻,貿易保護主義本質是一種自信心不強的表現,面對華為這樣的科技企業的時候自然就更加嚴重。 即使美國市場對華為做出了重重限制,華為也不再將美國市場作為重點,但這並非可以說華為宣告退出美國市場。
可以這樣講,華為不會主動放棄美國市場的,也更不會高調的對美國政府對抗,採取低調的觀望策略而已。 美國一些媒體炒作華為退出,也炒作美國對華為進行調查,都是別有用心的。
商業就是商業,打嘴仗鬥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更不是華為一貫以來的行事作風。中美經濟合作是大勢所趨,風雨之後見彩虹,華為終究會有光明正大在美國市場發展的時機,一切只是需要等待。
近日,在華為在深圳舉行的2018華為分析師大會向外界傳遞出訊號:美國市場已不再是其全球戰略的一部分,該公司對美國市場不再感興趣。這也意味著華為或許有了退出美國市場的打算。華為官方也表示美國的發展情況將會一切以官方釋出為準。
回覆列表
其實華為有一段歷史很多人都不知道,2010年時候,當時華為在3G通訊方面的成就全球領先,這是美國的spirnt(美國運營商巨頭之一),它的通訊裝置招標想找華為,並且雙方細節都已經談妥,華為內部很多人簽證都辦下來了,就等去美國直接開始專案了,結果美國以網路風險安全的理由直接拍死專案。
不僅僅是這一次,華為在美國一直是單打獨鬥或者組建合資公司,但是一直都沒有成效,前後一共三次併購被美國政府拒絕,一次專利併購被拒絕還有兩次商業合約被拒絕,十年的付出,美國市場的市場份額還不到百分之一,所以說日前傳出的放棄美國市場,並非無中生有,這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不過這件事情也從側面反應出了美國心虛了,不管是專利方面的積累,還是華為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和銷售收入,都讓其感受到了威脅,擔心華為的發展會使自己的產業收到損失,甚至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使中國企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不過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相信華為相信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