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方姑娘馨媛

    4歲時,孩子開始好奇自己從哪裡來,渴望瞭解自己的生命,性教育啟蒙也由此開始。相比於母親,孩子這時會更加渴望得到父親對自己性別的確認——家中的男性長輩代表權威和規則。所以無論兒子還是女兒,都期待得到父親對其性別的認同。這種來自父親的肯定反饋,可以使孩子獲得充分展現自己性別特質的力量。

    所以在這個年齡段,爸爸需要透過讚賞孩子的性別使孩子獲得性別的確認,如經常說“小男子漢真勇敢!”“兒子,你真有勁兒!”“我的小公主,看到你就覺得很幸福”……這樣被賞識的孩子,男生長大後會陽剛之氣十足,女生長大後會盡現陰柔之美。

    相反,如果一個女孩的父親重男輕女,那麼這個女兒就會拼命地去證明自己不比男生差,而且會輕視男性,討厭自身的性別,性別認同會出現混亂,行為和心理會更加傾向於男性。如果男孩缺少了父親的認同,就會比較女性化,內心敏感、柔弱,心理趨同女性,長大後會渴望強壯、勇敢的人保護。

    雙親要扮演好各自角色,出現缺失要及時補位

    中國家庭中普遍存在“喪偶式育兒”的現象——父親角色缺失。母親和孩子長期在一起,爸爸參與家庭生活很少。這會讓孩子沒有父親角色上的模仿物件。抑或家庭中母親強悍,經常指責父親,父親沉默懦弱,缺乏男性的陽剛,導致孩子耳濡目染,變得懦弱、依賴,性別異化。

    其實孩子在0-3歲時最需要母親,之後父親的影響力都是高於母親的,尤其在青春期。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在這個時候渴望父親的親近,因為父親代表的就是社會規則,這種親近能夠讓自己邁向成人的過程中更加具有社會性。男生在青春期後從崇拜父親直接走向社會,但女生會反過來再次走向母親,學習如何在社會上成為女性。

    以單親家庭為例,如果是父女兩人長時間相處,女兒缺少女性模仿物件,也會形成女生心理趨同男性化,在與人相處上表現出男性化,母子常年相處對男孩的的影響同理。

    所以如果是參照物件缺失,就非常有必要經常藉助親戚朋友這些“外援”的力量,與他們經常走動,讓孩子接觸更多同性參照物。奧巴馬就是典型的例子,從小父母分離,跟隨母親生活,但母親從他很小時就會帶他到各種場合參加聚會社交,以此讓兒子的人際溝通和交流能力不受家庭氛圍的影響。

    當然,也有例外,母女或父子長時間相處,關係一直很惡劣,導致孩子非常討厭自己的性別,造成孩子產生“如果是另一種性別就好了”的渴望。但這些情況會比較少見。

    所以說當女生或男生喜歡自己的性別並引以自豪時,這種性別特質就會隨著孩子的長大自然而然顯露無遺。在孩子2-6歲的性別認同關鍵期,希望父母們不要錯過這個關鍵期,接納孩子的膽小、柔弱等,給予無條件的愛和鼓勵,讚賞我們的公主與王子,讓他們真正地愛上自己,自信地做自己!

  • 2 # 楠秋爸爸育兒經

    相對於媽媽的敏感和小氣,大度不計較的爸爸帶女兒似乎更和諧一些。只要爸爸稍微用點心,也不會影響到孩子的性別認同的。

    首先,就算爸爸帶女兒,也不會是隻有兩個人,小區、幼兒園、小學等等,都會對小朋友們進行性別教育。

    其次,就算爸爸也經常會告訴女兒,兩個人之間的性別有差異,不會讓女兒有性別上的誤解。

    另外,只要是從小時候開始,就不斷讓女兒認識到自己的性別,和爸爸是不同的就行。有的父母,因有心或者無心說出“你要是男孩/女孩就好了”這樣的話語,才會讓孩子產生對自身性別的不認同感。

    或者有的家庭,因為想要女兒/兒子,潛意思有把孩子的本來性別混淆的行為,也容易導致孩子對自身性別的錯誤認識。

    性格上,從小就讓孩子認識到女孩和男孩性格上的不同,比如女孩喜歡打扮,男孩喜歡打架等等。讓女兒從小認識到自己的某些想法和做法和爸爸不同,是正常的情況,本來就是女孩子喜歡的事情而已。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只是爸爸一個人帶大的女兒,自然會比父母一起帶大的女兒有不同。但這個不同,更多的是性格方面以及行為模式方面,可能更傾向於男性化的處事方式而已。

    所以,爸爸帶女兒,只要不是亂給孩子灌輸什麼觀念,是不會把女兒帶偏。

  • 3 # 鈴蘭讀書

    爸爸帶女兒是什麼體驗?會影響孩子的性別認同嗎?

     

    爸爸帶女兒是什麼體驗?孩子會很開心吧,媽媽帶孩子小心拘謹,爸爸帶孩子會更放得開,會懂得放手,讓孩子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爸爸的性格里有孩子的一面,就像明星鄧超和女兒小花,小花經常給爸爸扎辮子,在臉上塗鴉,父女倆玩得很開心,可以打成一片。女兒在和爸爸的互動中,學習到了如何和異性相處,而且爸爸是個什麼樣的人,會直接影響女兒的婚戀觀。爸爸溫柔,體貼,負責任,女兒也必定按照這個模板去尋找自己的擇偶物件。

     

    央視曾出過一則公益廣告。廣告中的父親去看女兒,看到女兒在家中忙碌著,收拾屋裡屋外,沒有時間休息,和爸爸也沒時間說話。爸爸似乎明白了什麼,他反省了自己年輕的時候,就是坐在家裡,等著老婆照顧的人。所以他領悟到了,自己的言行影響到了女兒的幸福。所以爸爸如果希望女兒得到幸福,那就要多付出一點。給女兒做好榜樣。

     

    與媽媽相比,爸爸帶孩子有很多好處。一是爸爸自己像個孩子,不拘小節,懂得適度冒險。能和孩子玩到一起去。他會鼓勵女兒勇敢探索,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更好的促進孩子身體、智力和性格的發展。

     

    二是爸爸懂得等待和忍耐。他們善於保持冷靜,不會感情用事。爸爸會更有耐心,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讓女兒更好的成長。

     

    三是爸爸知識面更廣,懂得更多。爸爸可以幫助女兒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培養女兒的邏輯思維,開啟孩子的智慧。

     

    四是爸爸身體更強壯,更有活力,可以帶女兒鍛鍊身體,培養孩子的耐力和毅力。他們願意讓孩子經受挫折,讓女兒學會自己面對問題,讓女兒學會獨立。

     

    爸爸帶女兒,三歲以後,不要做這幾件事,一是不要和女兒同床,二是不要給女兒洗澡,三是在玩具、服裝、和語言上要區別男女,給孩子正確的性別教育,換衣服也儘量讓媽媽做。在這幾件事情上,爸爸要回避,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讓孩子知道男女有別,

     

    我是靜靜,政務服務工作者,不專業養老保險知識達人一枚;14歲男孩的媽媽,愛好讀書、寫作、彩鉛手繪。

     

    我能提供的價值:1、養老保險政策解答,2、彩鉛畫入門繪畫,3、分享養育孩子過程中所走的彎路及自我情緒管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能投資債券型基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