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因為日軍對駐守在盧溝橋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今天是七月七,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的日子。大家說抗戰打了八年,實際上是打了十多年啊,因為1931年9月18日柳條湖事變(在靖國神社裡面公然寫著是我軍先進攻,給全世界的遊客看,我親自去驗證,呆然站立在公示板前,默默無語)。

    日本佔領東北,我們不敢宣戰,還寄希望於國際聯盟呢(當然自己實力也很差)。七七事變是日本真正蛇吞象的開始,最後全部崩盤(當然也主要由於美國參戰,美國不可能坐視日本坐大,吞掉整個我們)如果當初沒有胃口這麼大的話,今天的東北,內蒙,臺灣,半島,都是日本的。

    加上日本本土,我們基本都在日本的弧形包圍中,大家可以想象這是多麼可怕的實力;只是,日本太貪心了,最終打回“原形”。所以日本是不甘心也不認輸的,從靖國神社便可看出,我當時也去參觀了下,不過被很多人罵成漢奸,拜託我只是去拍照.見學.寫稿。

    日本的首相中,只有鳩山由紀夫(態度鮮明些,曾在南京屠殺紀念館雙手合十,表示哀悼,回國便被“右翼”攻擊。日本“親和我們”的首相都幹不長,親美“想侵華”的都做的比較久,如小泉,安倍等。美國當年幫我們打日本,是因為不想日本太強;美國目前拉日本一起唱衰我們,也一樣是因為不想我們太強。

    這不是哪方好與壞的問題,而是平衡問題,政治很多時候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平衡,並且盡力保持這個平衡,這就是國際政治!顯然,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變,是試圖打破平衡的舉動,必將失敗則是其可以預料的結局。

    上面這些話,都是我和朋友參觀完靖國神社後,坐在涉谷街頭的星巴克門口聊天時講的,涉谷街頭作為全世界人流量最大的路口,並沒有想象中吵鬧。最後她問我對日本的感覺,我記得我說,你看這街頭,也許就像這街頭一樣,安全但壓抑,平靜但騷動—70多年以後,我們要銘記國破家亡的恥辱。

  • 2 # 董春某

    七七事變:1.這一次中日戰爭,早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就已經打了,所以前後應為14年。2.七月七日那天晚上的衝突,第一聲槍響已經過了午夜,照講要算八號才是,所以不是七七,而是七八。3.最開始,日軍攻擊的目標都是宛平城,所以那場仗不是在盧溝橋打的。

    盧溝橋於1192年建成,橋面堅固,其獅態各異,橋墩分水尖端鑲三角鐵柱,以銳角迎擊冬天的浮冰,稱斬龍劍。鳳凰臺上加六層壓面石平衡橋基,八百年形容不變。因七百年前的《馬可波羅東遊記》而聞名西方,西方人稱“馬可波羅橋”。

    值得一提的是盧溝橋的景觀石碑“盧溝曉月”,因乾隆皇帝的題字而聞名。其寓意是人與人之間情誼之美好。可就在事變發生後,日軍在碑前的合影卻顯得格外諷刺。

    在當時,日本已經把平津兩地團團圍住,就等一個藉口便要發起戰端。七月七日夜,駐豐臺日軍越界演習,聲言“失蹤”一名士兵,要求進宛平城搜查。宛平城守軍團長吉星文斷然拒絕,日軍即將包圍宛平。無奈便委託縣長王冷齋出面協調交涉,可當時雙方實力差距較大,國軍勢微,而日軍盛氣凌人,陳兵城下就是態度。但王冷齋毅然單刀赴會,直奔敵營。此時,已是凌晨兩點多,“失蹤”士兵也已回營。但日方態度傲慢,仍然堅持進城查明原因,王冷齋費盡唇舌卻徒勞無功。回程中,他看到日軍已經向宛平城陸續集結。凌晨約四點半,王冷齋回到城中。不多時,便聽見槍聲大作。中日全面戰爭,於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凌晨四時五十分左右正式開始。往小了說,這也預示著平津保衛戰即將拉開序幕。

  • 3 # 阿呆有點呆

    同盟作戰中華民國居功厥偉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破壞最巨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是以中華民國、美國、英國、蘇聯、法國等國組成的同盟國,對抗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家組成的軸心國。這場戰爭約有19億人口陷入烽火深淵,總計造成了6,200多萬人死亡,高達當時世界人口數的2%。

    其中,身處亞洲的中華民國可謂受害最深。軍事作家賈忠偉所著──《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國近代史(一)》一書,除了詳細條列國軍作戰傷亡資料,更直指有形財產損失超過6,000億美元;另遭摧毀與劫掠之古蹟文物等無形財產損失,更無價可計。

    堅持抗戰絕不妥協

    儘管當時中日兩國實力懸殊,但我軍民仍秉民族誌節英勇抗敵。根據統計,當時日軍的戰鬥機與轟炸機總數超過2,700架,同時已經具有自主設計生產飛機的能力,日本每年製造各式飛機高達1,580架,全國總計擁有各式飛機超過20,000架;海軍兵力總數為127,000人,配備有近280萬噸艦艇,且具自制戰鬥艦艇的能力,每年造船能力為47萬噸,另中日開戰初期有6艘航空母艦,總噸位超過110萬噸,為當時世界第三大海軍。

    此外,日本因應龐大戰需,每年還產製大口徑遠端火砲、戰車;對比當時中華民國處境,不但無法制造與其爭鋒之武器裝備,也沒有足夠國力採購必要軍需。要與敵抗衡,真可謂血肉築長城,以命衛家邦。

    事實上,二次大戰期間,中國確實在幾乎沒有勝算的情況下,堅持與日本奮戰長達8年之久,那怕軍民死傷數千萬,也要周旋到底。正因為堅持抗戰,對日本不妥協、不投降,牽制了近百萬日本陸軍與眾多空軍,使其無法全力投入太平洋戰爭,成功阻卻日軍與德軍會合,深深影響了後來的戰局。

    這點,連當年美國總統羅斯福也認為,先總統蔣公領導中華民國對日作戰並且堅持到底,是二戰勝負的重要關鍵。

    贏得勝利臺灣光復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戰中遭日本殖民的臺灣,也受戰爭烽火波及。根據戰後日本厚生省資料顯示,當時在臺灣強徵兵力,臺籍軍人人數達80,433人,軍屬(含軍夫)更高達127,650人,二者合計208,083人,至於戰死及病死者,多達30,304人。換句話說,遭派遣替日軍打仗的臺灣青年,每7人中就有1人死亡;這個資料,還不包括在校讀書的青年學生,也必須參加的「學徒兵」。如果以戰爭結束時臺灣人口約600萬人來計算,約每2,000人就有1人為日寇所發動之侵略戰爭而犧牲。

    證據會說話!沒有中華民國政府領導對日抗戰,就沒有二戰的全面勝利;沒有臺灣光復,同胞至今仍將在異族鐵蹄之下苟延殘喘,焉有今日民主自由安享。

    歷史的錯誤或可被原諒,但歷史的教訓不能遺忘。願華人認清歷史真相,共同捍衛家園,確保民主自由成就,國祚永續發展,綿延不絕。

  • 4 # 歷史評說

    不知道這樣的問題是不是華人問出來的……既然問了,就來回答一下……

    盧溝橋事變也叫作七七事變,1937年七月七日,日軍悍然對駐守在盧溝橋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標誌著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駐守的中國軍隊第29路軍8000餘人奮起反抗,受到了全中國各界的聲援。第29路軍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後壯烈殉國。

    七月二十八日,中國軍隊撤出北平,二十九日,北平淪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怎麼種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