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王頭痛欲裂
-
2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如果李自成、張獻忠、南明的主力(而非餘部)聯手,或許能打出個劃江而治。當然,這個假設實際上就不可能,但如果哪位有幸帶本歷史書穿越回去,在主角光環佑護下,還是有可能促成這個聯合的。
光是李自成和張獻忠聯手,對歷史也不會有任何改變。畢竟,真實歷史上,大清先破大順再破大西,幾乎是一馬平川。兩家主力雖未合兵,但彼此都沒拖彼此後腿,在主君被殺後,餘部也進行過深度合作(不光兩支農民軍一起配合,他們和南明也在配合了),可以說是非常配合了。但結果呢?
假設一代聖賢,抱著統一戰線的理論把南明也聯合起來呢?
最多劃江而治。
首先,北中國鐵定是大清的了。自山海關門戶洞開後,八旗和吳三桂在北方完全沒有對手。大順軍傾洪荒之力發動的潼關之戰也是幾乎毫無懸念地敗了。後來,北方的幾次明人反正,也是敗得沒有懸念。可以說,當時,無論你把歷史怎麼假設,北中國被大清統治是沒有任何懸念的。
對於當時的其他勢力來說,如果彼此不內鬥,聯起手來,穩住半壁江山,還是可能的。
事實上,最後南明內部搞自爆,可即使是永曆和張獻忠餘部在西南區區一隅聯合,大清就有點吃不消了。張獻忠乾兒子李定國一度反攻得氣勢如虹,“兩蹶名王”,即使最後只最後小股餘部了,磨盤山一戰也打得吳三桂膽戰心驚。足見大清當時南方水網、山地中完全沒有軍事優勢。漢人政權如不內耗,利用大西山地軍、鄭成功水師以及南明政權的法統,是足以守住半壁江山以待時變的。
當然,假若大清貴族廟算水準如此之差,把所有敵人都推到一起反抗自己,那他們也確實不配一統天下近300年了。
-
3 # 野史春秋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十八路反王作亂,外有滿清、蒙古等異族入侵,明軍深陷東北、西北兩線甚至多線作戰,疲於奔命。最終1644年闖軍攻破北京,朱由檢自縊而死,明朝滅亡。同年福臨派多爾袞入關,擊敗李自成,清朝正式入關。
如果李自成與張獻忠聯手可以抵禦清軍嗎?答案是抵禦不了,這個參考前期他們聯合抵禦明朝政府軍,下場可想而知。
崇禎八年(1635),明兵部尚書洪承疇調遣大軍準備圍剿起義軍,起義軍攻佔滎陽,並召開滎陽開會,商討拒敵之策。與會的有“老回回、闖王高迎祥、革裡眼”等十三家農民軍。此次大會,農民軍的首領們制定了聯合作戰,分兵出擊的戰略方針,主動攻擊官兵。
崇禎九年,“闖王”高迎祥被捕,押解北京凌遲處死,其他農民軍首領有的被勸降,然後被處死。聯合失敗,農民軍依然是各玩各的,沒有真正達到聯合的目的。
雖然最終李自成攻破北京,滅掉大明,(這只是明朝政府已經潰爛的不成樣子,而崇禎帝的又很有個性(可以參考我前面發的文章)。政府軍給餉還是可以的,這麼多年兩線作戰的折騰,明軍還是有實力的。)但是此時的清軍可不是明軍,清軍一般都是殺,不只是殺打仗的,不打仗的也會殺,殺完之後就沒有流寇了,就組織不起軍隊了。李自成與張獻忠聯合起來,依然是流寇,沒有根據地,成不了氣候,清軍收編的明軍就夠他們喝一壺的。
只是可惜,最終是洪承疇、吳三桂等大明降將充當帶路黨,各個擊破,被清軍撿個大便宜。
以上純屬一家之言。
-
4 # 於左
我認為是可以的。其實,即使只有李自成一家,如果戰略得當,也可以抵禦清軍。
從今天的視角來看,李自成在襄陽完成整編後,打敗孫傳庭、攻入潼關,控制陝甘晉之後,應該停下腳步,不要急於進攻北京,逼死崇禎皇帝。這樣有很多好處,比如:
第一, 讓崇禎皇帝繼續維護北京那個爛攤子,抵擋關外的清軍,做陝西、山西的屏障。只要崇禎政權還在,多爾袞短期之內不會向山海關大舉進攻。
第二, 李自成同時向四川進軍,把張獻忠擠出四川,建立更廣闊的後方根據地。
第三, 好好進行政權建設,培養元氣,讓自己的根基更牢固。
但是,真實的歷史我們都知道了,李自成從北京一路敗回陝西,再到襄陽、武昌,最後在湖北通城意外死亡。
當初進入北京之後,李自成犯了許多的錯誤,其中最不應該、完全可以避免的一個錯誤,就是殺了吳三桂的父親和吳家幾十口人。這種作法出了自己一口惡氣,但是在道義上授人以柄,並與吳三桂結下不共戴天的大仇。此後吳三桂像瘋狗一樣,率軍死咬住李自成不放,後來和阿濟格一道,窮追不捨,直到確定李自成已死,方才作罷。
順治二年初,李自成離開陝西時,馬步兵加上家眷,一共大約十三萬人,一路上死亡、走散了許多,到襄陽之後,整理起來二十萬眾。身邊的謀士都走散了,但骨幹的軍將基本都還在,比如劉宗敏、李錦、李過、高必正、田見秀、袁宗弟、劉體純、劉芳亮、張鼐等人。
李自成對外揚言,要向南京進軍,這是十分錯誤的——去南京的路上有左良玉的人馬,南京那裡有多鐸,江浙一帶有南明的大量軍隊,哪一股力量都不好對付。
個人認為,此時李自成最好的策略就一個字:跑。跑得越遠越好,不要向東南,要向南、向兩廣跑。充分利用廣大的地域來稀釋清軍有限的軍力和銳利的攻勢。
後來李定國大敗清軍,兩次殺死清軍親王,都是在湖南廣西這些地方完成的,這是有其必然性的——清軍孤軍深入,戰線漫長,其實是犯了兵家的大忌。強弩之末,遭受大敗也就是必然的了。如果是在華北和中原與清軍作戰,很難取得同樣的戰績。
至於張獻忠,最擅長游擊戰,運動戰,而且他帳下確實也有一些悍將。李自成不要急於消滅他,也不要急於聯合他。實踐已經證明,李自成和張獻忠都很難容得下別人。兩個人各自為戰,在關鍵的時刻能夠有一些協同和策應,其實就是最好的合作。
如此一來,清軍其實很難速勝,李自成只要活下來,後面就有翻盤的機會。
-
5 # 一把大鬍子長又長
不可能聯合,自李自成殺了曹操(羅汝才)。張、李斷無再聯合之可能,若無滿清入關,李、張早晚再互徵,只至一方覆滅為止。
回覆列表
如果不是李自成死的太突然,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就是李自成死後的大順軍都處於兩線作戰狀態,要不是南明那群蠢貨,又何至於第二次神州陸沉。
至於和張獻忠聯手怕是有些困難,畢竟兩人都是梟雄式人物,誰又會甘於屈居於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