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弘道積德老子文化獎

    域中有四大,本無外星人,好好保護自己的地球家園吧!人偽智巧,擾亂本性,不和道德。

    世人皆尊老子為天下第一,生前是柱下史和博物館、圖書館之長,是最早研究宇宙觀、社會觀的思想家,並最早系統建立道德思想體系,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位道德家。老子是當時天下最大的文人,老子身後500年,才被張天師尊奉為道教之主。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 2 # 獨立面壁人

    劉慈欣自己也說過,自己是科幻作家,並不是科學家,所以他只是根據一定的科學原理提出可能的假設,至於現實中可不可性,要專業的科學技術人員決定。

    其實《三體》的科學性就遭到過質疑,原因好像是三顆恆星有兩顆距離極遠,而有一顆有很小,不足以跟另外兩顆達到亂紀元的地步。

    劉慈欣還有一部十分出眾的長篇小說叫《球狀閃電》,這裡邊把球狀閃電的本質說出是宏電子,但連劉慈欣自己也承認,球狀閃電不可能是宏電子,他只是想借此把微觀世界的東西引入宏觀,讓人們更直觀瞭解一下“量子力學”。

    所以說劉慈欣的專科水平,其實一般,但是涉獵很廣,而且,這些缺陷不影響劉慈欣成為偉大的科幻作家。

  • 3 # 聽聽白話

    讓我談劉慈欣的科學素養水平,有點強人所難。還是先說說喜歡閱讀其作品的孩子們吧。

    孩子們喜歡閱讀他的《三體》,我覺得他們之所以喜歡,是因為他們追求新奇,迷戀幻想,渴望探險,那是一種很好的感覺體驗吧。孩子們如果因此愛上科學、勇於創新、造福人類,我覺得寫這樣作品的作者就可以引以為豪了。

    最近熱播的電影《流浪地球》賺足了眼球,說實話,這電影與小說已關係不大了,但是,就從電影的科幻水平來說,我看是遠遠夠不上世界級水平的,小說的科學水平如何,另當別論。

    我想,劉慈欣寫科幻,科普可能並不是他想做的事,隱藏在科幻深處的哲思才是他創作的本心,《流浪地球》就是明證。

    面對困難,華人有華人解決問題的辦法,華人有自己的智慧。我們的神話中,女媧煉石補天,拯救了人類。而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就是現代版的神話,其思想也延續了上古華人的智慧。如果說遠古時天會漏,那劉慈欣讓地球去流浪,也是因為天漏。要自救,那就一塊去抗爭。

    在人類再次面臨滅頂之災時,華人選擇帶地球去流浪,這種選擇折射出華人深深的故園情結。養育人類的家園,承載我們的藍色星球,怎能輕易拋棄?而西方的諾亞方舟,卻是帶一部分人逃離開了,哪管身後洪水滔天?一直到現在,西方科幻電影中依舊延續著這種脫離地球的思想。如果不這樣構想,他們就幻想超人來拯救世界。這都失去了人類解決問題的溫情。而劉慈欣所塑造的人,比美國大片中的人更有人情味,解決問題的思路也更具有東方智慧。

    不拋棄,不放棄,選擇希望一起抗戰就是華人解決問題的方式!以血肉之軀完成鋼鐵機甲才能完成的任務,這就是華人的精神!

    從這個角度看,劉慈欣的科學素養水平比那些西方科幻作家的不知要高出多少來。

  • 4 # 懷疑探索者

    實事求是的說,劉慈欣的科學素養其實一般。他畢竟只是一個科幻小說作家,並不是科普工作者。不過,我所謂的“一般”,是與科普工作者比較。與絕大多數的芸芸眾生比較,劉慈欣的科學素養已經足夠了。

    首先,劉慈欣不推崇宗教。有人問劉慈欣,宗教的結局會怎麼樣,劉慈欣不假思索的回答,他說,宗教肯定會消亡,被科學取代。

    其次,劉慈欣不隨便在自己不懂的領域下判斷。

    雖然劉慈欣在小說裡面“黑”過一次轉基因技術,但是那只是小說家之言,我們不必計較太多。在現實中的公共場所,劉慈欣還是積極支援轉基因技術的。我們可以假設劉慈欣內心也許對轉基因技術充滿疑惑,但是我們非常歡迎他保持個人的觀點。即使劉慈欣並沒有完全認可轉基因技術,但是他並沒有像某些反轉控一樣,叫囂著“堅決反對”,而是始終抱著一種積極開放的態度。

    吹老師有一次和美國華人支援人黃某、湖南衛視支援人汪某同臺。吹老師幾次三番故意把話題引向轉基因話題,都立即被黃某和汪某巧妙的岔開了。事後,汪某說,他只是一個主持人,對於生物基因技術並不是很懂,在自家不瞭解的領域,寧願閉嘴,而不是隨心所欲的發表個人意見。他還說,我是一個公眾人物,如果我隨便說話,會有不好的影響。

    我認為,黃某和汪某的所作所為,就是有“科學素養”的表現。有科學素養,未必指的是多麼有科學知識,而是體現為一種謙遜的態度。在自家不懂的專業領域,不隨便發表意見,不跟風,而是保持冷靜和觀察,寧願閉口,也不會憑著主觀好惡對事物下判斷。這,就是典型的科學精神。

    劉慈欣的知識並不是沒有硬傷。比如,他在小說《三體》裡面認為宇宙的直徑是137億光年。這可能是由於他以為宇宙的年齡等於直徑。雖然有這些天文學知識上的小錯誤,但是他持有一顆謙虛的心。在不懂的專業領域,他始終承認自己是一個小學生,而不是好為人師,隨意否認。所以,我認為劉慈欣的科學素養已經超過了普通人很多。

    看看網路上某些人,比如@書法家王曉平 這類人,他們的一個典型的缺陷,就是他們太固執,自以為是,只聽自己喜歡聽的,卻聽不見任何人的不同意見。

    比如,@書法家王曉平 喜歡轉載一些反轉的文章,還高興的說這是“科普文章”。我對她指出,這些所謂的“科普文章”,所有的觀點都僅是“只有觀點,沒有結論”。比如,文章之中一些說致癌的結論,完全來源境外自媒體小報的拼湊和捏造,來源於幾十美元就可以註冊的網站。而且,這些結論找不到SCI論文。可謂是,沒有權威來源,沒有實驗驗證,沒有論文支援,屬於“三無”結論。我向她提出建議,請她不要僅僅看自媒體,而是應該多關注一下正規媒體。我向她推薦了《科技日報》《中國之聲》。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短板,不可能十全十美。對於自己不懂的專業領域,理應保持一個謙遜、開放的態度,虛心向懂行的學者請教,即使不接受別人的觀點,也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而不是看見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言論,立即就做鴕鳥狀。做鴕鳥,永遠追求不到真理,只能墮落為人民的罪人、社會的毒瘤。

    對於這樣沒有求真務實觀的人,我一向是鄙夷的。

    @書法家王曉平 就屬於社會負能量的典型,因為她沒有以身作則,向她的粉絲宣傳一種積極求學的理念,而是以拉黑、拒諫的方式,向粉絲傳遞一種“我就是要隨心所欲,我喜歡的就是真理”的錯誤人生觀。

    僅僅從這一點來說,劉慈欣的科學素養就超過了社會絕大多數的“人文學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鞏曉彬懟完裁判懟球員,超火爆脾氣,為什麼還有無數球迷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