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家者言

    什麼是糧食文化?

    一般來說,糧食文化可以理解為人類圍繞糧食品種選育、生產、儲藏、加工所形成的有形和無形的文化載體和形式,這些文化載體和形式共同構成了中國的糧食文化系統,是中國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糧食文化都包括什麼?

    具體來說,糧食文化可分為三個層面:

    一、糧食思想、意識、精神:例如中國的古代節糧意識等;

    二、糧食相關有形器物:例如農具、糧食加工工具、烹飪器具、倉儲工具/建築、票據、書籍、詩詞、書畫;

    三、糧食有關組織、制度、習俗、信仰、節日規範及延伸社會功能,例如古代常平倉、義倉及社倉制度、朱子社倉法,賑濟制度、糧食加工烹飪方法、吃新節、農神等;

    如何傳承和弘揚糧食文化?

    根據國家糧食局2013印發的《關於加強糧食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

    加強糧食文化建設,對於傳承和弘揚有深厚歷史積澱的中華優秀糧食文化、把握糧食發展規律、健全糧食規章制度、增強糧食文化自信,提高糧食行業軟實力,促進全社會樹立正確的糧食消費觀,確保中國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傳承和弘揚那些中華優秀糧食文化,具體包含如下內容:深入研究糧食典籍和古今糧食文化學術思想,廣泛收集、研究整理民間糧食文化、地域糧食文化、糧食產銷和儲運文化、糧食行政和企業文化、糧食消費文化等,梳理糧食文化的源流脈絡,深入探索糧食文化的演進發展規律,搭建糧食文化理論架構。積極開展糧食文獻、糧油票證、糧食遺址、文物古蹟的調查工作,並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援與合作,加強研究和保護,使其成為弘揚傳統優秀糧食文化的載體。

  • 2 # 國色天香牡丹花

    一、糧食文化的定義

    糧食文化是指在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所創造的、與糧食相關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是人類最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

    二、糧食文化的主要內容

    (一)提煉形成和倡導實踐糧食行業核心價值觀

    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宣傳教育,用社會主義價值觀引領、凝聚糧食行業共識,在弘揚糧食行業“惜糧如金、奉獻為民、質量第一、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的基礎上,對“守住管好‘天下糧倉’,切實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等體現行業使命、體現時代精神、體現員工價值追求的核心理念,進行深入研究提煉,形成糧食行業核心價值觀,積極培育完善糧食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組織引導糧食職工認真學習、積極實踐,並與理想信念教育、國情教育、道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改革開放教育結合起來,引導糧食職工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把個人價值融入行業核心價值。

    (二)挖掘和整理傳統優秀糧食文化

    深入研究糧食典籍和古今糧食文化學術思想,廣泛收集、研究整理民間糧食文化、地域糧食文化、糧食產銷和儲運文化、糧食行政和企業文化、糧食消費文化等,梳理糧食文化的源流脈絡,深入探索糧食文化的演進發展規律,搭建糧食文化理論架構。積極開展糧食文獻、糧油票證、糧食遺址、文物古蹟的調查工作,並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援與合作,加強研究和保護,使其成為弘揚傳統優秀糧食文化的載體。做好糧食特色理論、民俗、工藝、技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整理、研究、應用等工作,推動有關專案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加以保護與傳承。

    (三)培育踐行新時期糧食行業的新理念、新風尚、新精神

    在長期的糧食流通工作實踐中,糧食行業積累創造了一批影響廣泛、具有行業特色、業內共識的精神財富,如“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的敬業精神,“愛糧節糧、杜絕浪費”的節儉精神,“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奉獻精神,“天下糧人是一家”的大局精神,等等。對這些頗具時代特色的糧食人精神,應積極傳承和發揚光大。同時,要根據新形勢下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培育形成守住管好天下糧倉的新理念、新風尚、新精神,使之不斷提升,不斷豐富,切實踐行。

    (四)促進糧食文化的繁榮與傳播

    努力建設糧食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和糧食文化載體。保護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糧食機構舊址、倉儲加工建築設施和器具等,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糧食博物館、糧食史陳列館、圖書館(室)、榮譽室、全國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命名,健全制度,規範管理,同時,廣泛運用政府網站糧食文化建設專欄、報刊雜誌、“糧食文化牆”、部落格微博、手機簡訊等多種載體,使之成為展示傳播糧食文化、普及糧食知識、弘揚糧食人精神理念的重要平臺和陣地。積極創作糧食文學藝術作品,出版一些有影響力的糧食文化研究成果。鼓勵糧食行業員工用書法、美術、攝影、詩歌散文、小說、歌曲、影視劇等多種形式,創作糧食文化藝術作品,書身邊的人、畫眼前的事、寫行業的實、表心中的情,反映糧食流通事業的改革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糧食精神文化產品,用文學藝術作品教育人、感召人、鼓舞人,促進糧食文化的發展繁榮。

    大力傳播糧食文化。加強與文化傳播機構、媒體和國際糧食組織的交流合作,拓展糧食文化傳播交流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糧食文化宣傳交流活動。深入推進“糧食文化中國行——進鄉村·進社群·進家庭”活動,利用“世界糧食日”、全國愛糧節糧宣傳週、糧食科技周、放心糧油宣傳日、糧食法律法規頒佈日等時機,採取展覽、講座、糧食知識競賽、徵文等多種形式,積極發揮“糧食形象大使”的作用,面向社會廣泛宣傳普及糧油知識,弘揚糧食文化,促進人民群眾對糧食文化的認同、理解和傳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讓糧食職工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強健體魄、提高素質。各級糧食部門要結合實際,深入開展“創和諧單位、建文明家庭” 的活動,推動糧食文化傳播的群眾化、常態化。

    (五)積極開展愛糧節糧行動

    “愛糧節糧、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糧食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要廣泛學習宣傳和深刻理解“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要意義,教育糧食職工在糧食收購、儲運、加工、消費等環節帶頭節約糧食、減少損失浪費,帶頭合理膳食、健康消費,帶頭講餐桌文明、樹用餐新風,倡導科學飲食、文明用餐的餐飲文化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導糧食職工自覺加入建立愛糧節糧示範單位、示範家庭和“光碟行動”行列,養成健康節約的飲食消費習慣,促進全社會形成重糧、愛糧、節糧的濃厚文化氛圍。

  • 3 # 無為老巷

    一般來說,糧食文化可以理解為人類圍繞糧食品種選育、生產、儲藏、加工所形成的有形和無形的文化載體和形式,這些文化載體和形式共同構成了中國的糧食文化系統,是中國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糧食文化可分為三個層面:

    一、糧食思想、意識、精神:例如中國的古代節糧意識等;

    二、糧食相關有形器物:例如農具、糧食加工工具、烹飪器具、倉儲工具/建築、票據、書籍、詩詞、書畫;

    三、糧食有關組織、制度、習俗、信仰、節日規範及延伸社會功能,例如古代常平倉、義倉及社倉制度、朱子社倉法,賑濟制度、糧食加工烹飪方法、吃新節、農神等。

    如何傳承和弘揚糧食文化?

    根據國家糧食局2013印發的《關於加強糧食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強糧食文化建設,對於傳承和弘揚有深厚歷史積澱的中華優秀糧食文化、把握糧食發展規律、健全糧食規章制度、增強糧食文化自信,提高糧食行業軟實力,促進全社會樹立正確的糧食消費觀,確保中國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傳承和弘揚那些中華優秀糧食文化,具體包含如下內容:

    深入研究糧食典籍和古今糧食文化學術思想,廣泛收集、研究整理民間糧食文化、地域糧食文化、糧食產銷和儲運文化、糧食行政和企業文化、糧食消費文化等,梳理糧食文化的源流脈絡,深入探索糧食文化的演進發展規律,搭建糧食文化理論架構。積極開展糧食文獻、糧油票證、糧食遺址、文物古蹟的調查工作,並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援與合作,加強研究和保護,使其成為弘揚傳統優秀糧食文化的載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麒麟掌越來越乾癟,葉子落光了。土壤較乾燥,也沒施濃肥。我想知道為什麼它變得乾癟,會不會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