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雲水閒人2

    戰國策首先是一部歷史文獻書,它記載了公元前457至前22|年,共236年間戰國十二諸候國的謀臣策士,遊說各國君王時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鬥爭策略。它上承左傳,下啟史記。是後人研究戰國曆史的基本依據。其整理編定者是西漢末年的劉向。

    其次它又是對後代很有影響的散文名著,文學價值極高。初高中甚至大學語文教材多有所選。它猶如好小說,敘事時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多用故事寓言,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塑造和刻畫的人物栩栩如生。說理和對話既幽默又富有哲理。其思想性也很強,比如“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沒有收成,那有人民,沒有人民,那有君主?

    有好多成語出自戰國策,而每個成語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比如合蹤連橫的蘇秦張儀,圍魏救趙的孫臏龎涓等。還有許多故事啟發人的智慧,比如田忌賽馬,給孟償君安排穩固地位的馮諼的″狡龜三窟”。還有象西門豹治鄴,還有敢和秦王一拼生死的唐且,還有象鄒忌諷齊王納諫等,甚至象狐假虎威,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舉不勝舉的人和故事都給後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總之戰國策一書對後世的史學,文學,語言等方面影響至深。

  • 2 # TT十六

    中國古代史學名著、國別體史書

    《戰國策》用於編輯戰國策的原文章的作者直到現在也沒有確定,羅根澤疑出於蒯通。這些文章原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

  • 3 # 一老沈一

    這個題目,最簡約的回答——《戰國策》是講戰國的。

    再說詳細點兒——《戰國策》的書名,是西漢末年劉向起的,書也是他編的。

    劉向,原名“更生”,是漢高祖劉邦的異母兄弟楚元王劉交的四世孫,出生於漢昭帝元鳳四年,也就是公元前77年。

    漢宣帝時,劉向任諫大夫;元帝朝,任宗正;成帝即位,得到重用,改名“向”,任光祿大夫。

    任上,劉向奉詔校書,下了很大功夫,出了不少成果,這些就不去多說了。

    其間,他發現皇家藏書中,有六種記載戰國時期“縱橫家”說辭的“寫本”,據說有《國策》《國事》《事語》《短長》《長書》不同名稱,作者不詳。有人推測為蒯通。

    劉向據此“寫本”,依其“國別”,以時間“編次”,得三十三篇,定名為《戰國策》。

    “戰國”不必解釋了。“策”,本義同“冊”。《禮儀.聘禮》注:“策,簡也”,連編諸簡謂之策,就是把竹簡連編成書。

    這麼說,《戰國策》就是“戰國之書”。

    不過,“策”,又是一種文體,是對君王提出問題的“應對之策”,因為戰國“縱橫家”們遊說諸侯,劉向發現的是這些人的“說辭”,這裡的“策”,也包含“應對策”之義。

    《尚書.多士》雲:“為殷先人,有典有冊”。“典冊”含有“史書”之義。《戰國策》,亦有此義,只是與《春秋》《太史公書》等編年史書和紀傳體史書相區別而已。

    《戰國策》的三十三篇,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國策。後人將其列為460章,亦有分為497章。

    書中所記史事,起於公元前490年“知伯滅範”、“中行氏”(見《趙策一》),迄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記錄了這270年間的重要政治、軍事和外交活動。

    至現代,意見比較一致地認為,此書中記載,大體可分作兩類——

    一類,是早期作品說辭,總體符合歷史事實,史料價值較高,書中許多中短篇說辭屬於這一類。

    另一類,是晚出的擬作,擬作者對史事真相已很茫然,其中許多都是託喻之言,虛構之事,書中許多長篇說辭屬於這一類。

    東漢,人們已在認真研究《戰國策》。

    高誘,是東漢研究《戰國策》的佼佼者,為書作序作注。此本隋代已殘缺不全,今僅存10篇。

    北宋,曾鞏對殘缺不全的《戰國策》做了補校。

    南宋初年,曾鞏的補校本演變為兩個版本——一種,剡川(今浙江嵊縣)姚宏續校,忠於原作,今通稱姚本。同時,縉雲(今浙江縉雲)鮑彪亦作注,但改動原文,重新編次。

    至元,吳師道對鮑本釋疑解滯,訂誤補缺,今通稱鮑吳本。

    目前所見的《戰國策》,多以“姚本”為底本,彙集鮑吳註文於內,並將清黃丕烈《戰國策札記》內容集入,如上海古籍出版社之本。

    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一批帛書,從中整理出一部和《戰國策》很類似的書,整理者定名為《戰國縱橫家書》。此帛書共27章,有11章收見於《戰國策》和《史記》,其餘16章為首次發現,可知當時此類“策書”有不少流傳。

    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戰國策》,亦收錄了上述帛書譯文。

    《戰國策》內容來說,劉向《戰國策書錄》概括得不錯。其雲——

    “國異政教,各自制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兵革不休,詐偽並起。……故孟子、荀卿儒術之士,棄捐於世,而遊說權謀之徒,見貴於俗。”

    在社會劇烈變化的大時代背景下,《戰國策》充分表現了那些“遊說權謀之徒”的思想特色。

    一是宣傳“重士”思想;二是推舉“崇實尚利”觀念;三是強調“重權借”“尚時勢”理論。

    這裡面,既記載了堅持道義大義凜然之士,也宣揚了不顧信義只為名勢之徒;既讚揚不畏強暴的耿介精神,又推崇唯利是圖的投機技巧;既歌頌趙武靈王那種富有革新精神的諸侯,又揭露“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貴族的腐敗。總之,儒道法名,諸子集陳,倒是體現了戰國百家並存的時代特徵。

    《戰國策》除有重要史料價值,亦有很高文學成就。尤擅論說;善作比喻;恣肆馳騁;文辭富麗。就不多說了,多篇被選入課文,就是最好證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x24引數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