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妞說事兒

    但凡是美女,總是能夠引人關注,寄託文人墨客的各種想象。四大美女中,除了王昭君有明確記載,西施,貂蟬,楊貴妃的死亡之謎有各種傳聞。厭惡她們的人希望美女們死去,不要禍害他人;喜歡的人,自然希望美女們能得到善終,隱居而去

    關於西施的下落有四種說法

    1.西施是越國的大功臣,但是越人害怕西施會勾引勾踐享樂,變得和吳國國君一樣,就把她沉入海中,《墨子》中有記載。

    2.物是人非,經歷過種種的西施選擇回到故鄉,度過餘生,這個沒有依據,只是人們美好的幻想。

    3.有情人終成眷屬,西施和范蠡隱居在一起,不問世事。在一些古人詩詞和記載中有這種說法,流傳很廣。

    4.被吳人殺害。吳國國君沉迷美色,最終亡國,憤怒的吳人就殺了西施。這種可能性也很大。

    說法不一,就看你願意相信哪一種呢。小妞看來,完成計劃的西施死去的可能更大。

  • 2 # 騾子孤獨

    談秦說漢(377)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歷史上聲名赫赫,但正史對其記載極少。根據《吳越春秋》記載,文種獻滅吳九計,其第四條計是“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而其逸文又載:“吳王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跟范蠡一起放逐於江水上了

    但《吳越春秋》並非正史,《吳越春秋·逸文》也是後來補錄,出處並不嚴謹。雜史或野史對西施之死說法不一。有愧疚自縊說、被范蠡帶走說、被范蠡沉湖說、被吳人沉江說、被勾踐沉江說、被越後沉江說。追根結底就是自殺、他殺、出逃三種。

    但西施到底是否真實存在,又是如何死亡的呢?下面一起來分析下。

    西施的確真實存在

    根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興兵伐吳,但被吳國打敗,吳王夫差乘勝包圍了越國的都城會稽。為了不讓越國滅亡,勾踐只得帶著夫人及大臣文種、范蠡向吳王投降稱臣,在吳國做奴隸,後被吳王赦免回國,立志要復仇。

    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讓越國的元氣很快恢復起來了,並決定採納大臣文種所獻滅吳七計中的三條計(《吳越春秋》記載為九條計)。到底是哪三條計,司馬遷沒有說。根據《吳越春秋》記載,其中包括了“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之計。

    於是,勾踐派使者在越國句無苧蘿村找到了兩個絕色美人,一個叫西施,一個叫鄭旦。西施的父親以砍柴為生,母親在河邊浣紗。勾踐讓她們在土城山臨街的都巷裡學習歌舞禮儀,學習三年之後,為其換上精美的服飾,讓范蠡將她們送到吳國獻給夫差,以迷亂吳王的心志。

    《吳越春秋》:乃使相者國中得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于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

    從《吳越春秋》的記載來看,歷史上的西施可能是真實存在的。但《吳越春秋》並非正史,其作者是東漢的趙曄,成書時期與戰國年代相差較遠,其記載的真實性也並不一定嚴謹。

    土城山人孔曄,也有在《會稽記》中提到了勾踐得到了砍柴人家的女兒西施、鄭旦後,讓其在土城山學習歌舞,似乎可以佐證西施在歷史上是存在。但孔曄是晉朝人,所處的時代比東漢的趙曄還要晚,其記載的真實性也有以訛傳訛的嫌疑。

    《墨子·親士》開卷中提到,西施之所以被沉水,是因為長得太美了。墨子是戰國初期的墨家學派創始人,大家之言相對比較嚴謹,而墨子所處的年代正好是吳越之戰時期。因此,墨子在學說中提到了西施,應該可成為西施存在的重要證言。

    《墨子·親士》:“西施之沈,其美也;”

    西施自殺說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放回國,勾踐採用文種之計“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到公元前473年吳國滅亡,西施在吳王夫差身邊整整呆了18年。也就是說,吳國滅亡時,西施少說也有三十好幾歲了,應該也算是心理已經成熟了。

    任務在身的西施與吳王逢場作戲產生感情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因此,在幫助越國滅亡了吳國後,覺得自己對不起夫差,在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脫,愧疚而自縊的可能性也不高。當然,也不排除有這個可能,但史書沒有記載,不能確認真實性。

    西施他殺說

    關於西施死於謀殺,也有多個版本。有人分析是范蠡在送西施到吳國的路上,與漂亮的西施產生了感情,並約定等西施的使命完成之後,與其結為夫妻。但吳國被滅亡後,范蠡嫌棄她曾服侍過吳王,將其沉水。這個說法很扯,沒有資料出處。

    有人分析,為了不讓西施與鄭旦繼續以美色害人,吳華人將其沉水淹死;也有人說是越王將其沉水淹死;還有人說是越王后將其沉水淹死;這也似乎佐證了《墨子·親士》中所提到的,西施因為長得太美,為不讓其迷惑別人,便將其沉水之說。

    如果採用《墨子·親士》中的說法,似乎可以確認西施可能是被沉水而亡了。但《吳越春秋·逸文》又提了一嘴,說西施是被越王放於皮筏上,逐江水而下。也就是說,吳國滅亡之後,越王並未立即殺死西施,《墨子》的記載又成了孤證不立。

    《吳越春秋·逸文》 “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

    西施與范蠡出逃說

    東漢袁康所著的地方誌《越絕書》提到,吳國滅亡後,西施與范蠡泛五湖而去,跟《吳越春秋·逸文》的說法可以形成證據鏈。而《越絕書》是中國地方誌的鼻祖,有一定的可信度,兩部資料應該可以佐證西施與范蠡是從江水上泛舟出逃之說。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也提到,勾踐吞滅吳國之後,范蠡便離開了越國,乘舟到了齊國,改名換姓自稱為鴟夷子皮,在海邊耕作,成為富甲一方的陶朱公。結合《吳越春秋》、《史記》、《越絕書》一起分析應可以證實西施與范蠡一道出逃了。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於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

    《史記》雖屬於正史,相對來說可信度會更高一些,但《史記》是西漢的司馬遷所著,相對成書時期比《墨子》要晚,用《史記》來推翻《墨子》的記載似乎也有難度。但是《吳越春秋》、《史記》、《越絕書》應該可以互證,西施可能是跟范蠡逃亡、雙宿雙飛,得以善終

    2021/1/1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學歷怎麼找前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