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溪子彥

    譜系孩子的家長,最大的希望是孩子能夠和其它孩子一樣去上幼兒園,快快樂樂地度過童年。

    那麼,我們的譜系孩子該不該送去幼兒園呢?

    關孩子進幼兒園前,需要看清一個問題,就是當前孩子的水平:

    1、有沒有基本的安坐能力?

    2、能不能聽指令?

    3、能不能跟隨模仿?

    孩子在家或機構聽從指令,不代表到幼兒園裡也會聽,因為在家裡和機構裡,指令是一對一的發出。如果孩子不配合能及時得到輔助。但集體生活就不一樣了,老師是面對一群孩子發指令,譜系孩子一般不會聽,他不聽,是因為大多他也聽不懂,對孩子來說是種折磨,也浪費掉了孩子干預的時間。

    孩子聽不懂又不知道幹什麼,他就會走神,會自我刺激等等……所以,當孩子不曾作好準備,技能具備得不夠充分的時候,不要著急把他送到環境當中,因為結果可能會更糟糕。

  • 2 # 子寧

    好多家長都會認為,社交既然是自閉症孩子的核心障礙,得多與同齡人接觸,那幼兒園就是最合適的地方了。

    因為,就算孩子沒能力,光在旁邊看,看多了,自然而然地學到了東西。這種想當然的看法是不對的,於自然中習得知識與本領是普通孩子與生俱來的技能,卻是譜系孩子缺乏的。

    自閉症孩子是需要特殊教育的,指望與普通孩子堆兒來成長,是不靠譜的。所以,在進幼兒園前,家長要提高孩子的能力。沒有能力不能把孩子放進幼兒園。有能力的孩子才能進入幼兒園融合。

    那麼,怎麼判斷孩子有無能力呢?

    一、情緒是否可控

    二、行為是否適當

    三、指令是否會聽、孩子是否會跟隨

    家長不能亂著急,多看書,家長越努力,孩子進步越快!

  • 3 # 芝麻辰小七

    關於自閉症兒童,我不是專業人士,無法給出精準回答。但我身邊有兩個這樣的孩子,可以說一說他們的情況。

    01

    A是自閉症兒童,男孩。是大概3、4歲在幼兒園被老師發現的。那是一所普通幼兒園,當時老師覺得他的行為舉止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就給孩子的父母打了電話,希望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檢查一下。

    A經過檢測被診斷為自閉症患者。A的母親是學醫出身,雖然最後沒有在臨床工作,但具有一定的醫學知識。於是她堅決把孩子送到普通學校上學。

    A和我的孩子成了同學。

    聽孩子說,A上課的時候經常是滿教室裡跑,或者躺在地上打滾兒,上課時突然笑或者突然叫。當時家長的意見很大,校長也找了A的家長,多次提出希望他們把孩子送去特殊教育學校。

    A的家長除了歉意就是堅持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普通學校做融合教育。於是,他們倆口子加大了對孩子的教育力度。

    慢慢的,孩子不在教室裡瞎跑打滾兒了。到了六年級,發現A的進步就比較大了。尤其是他的家長給他報了國畫的培訓班。A的畫畫也有他自己獨特的視角,得到了大家的表揚。

    進了初中,A和我家孩子又搖號進了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他倆又成了同學。

    初中開了一門地理課。這門課程正合了A的興趣。據A的家長說,A最喜歡看地圖坐地鐵。出人意料,A的地理成績竟然衝進了單科班級前十。

    因為地理,A的學習興趣也慢慢提升了。但是數學思維還是不行,理科一塌糊塗,好像聽不懂。儘管如此,A的進步還是有目共睹的。當然,這離不開他父母的精心教育。

    02

    孩子的初中班級裡除了A,還有一個女孩B也是自閉症患者。

    B的情況比A嚴重很大。據B的家長介紹,B小時候是完全不說話的,所以很多人認為B是個啞巴。

    家長也是費了很大力氣去教育引導,慢慢的孩子才開始開口說話。現在,B的情況和A在小學低年級的情況差不多。上課的時候會突然尖叫或者突然哭泣。

    03

    給孩子做融合教育個人覺得要看學校班級的接納程度。

    A和B的班級甚至學校都比較包容,雖然開始班級裡的家長會有一些意見,但慢慢的也就習慣並接納了。

    孩子們對A和B也有很大的包容。在學校或者外出活動,他們都非常照顧這倆孩子,像照顧逼自己小很多的弟弟妹妹一樣。甚至於不同班級的同學,都知道他們是來自星星的孩子,也對他們有很大的包容度,都讓著他們。

    但如果學校沒有這樣的包容環境,就會有歧視等現象,這樣對孩子的發展來說其實並不是很好。包容的環境會給孩子溫暖,他們會在這樣的環境裡逐漸感受到社會的意識形態。

    但如果在排斥的環境裡,也許孩子的病會越來越厲害。

    同時,引導和發展自閉症兒童的興趣愛好對孩子來說也很重要。

    文中的A就已經把繪畫作為了他未來的發展方向。家長和孩子都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孩子的興趣也很高漲。

  • 4 # 沃桑2017

    大家好,我是黑龍江沃桑教育的David。

    “自閉症”這一稱謂的誕生,要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美國精神病醫生雷奧·凱納(Leo Kenner)在研究兒童缺乏感情表達能力的病症時,將其命名為“早期幼兒自閉”,他的報告砸死社會上引起廣泛的轟動。

    以這份醫學報告為基礎,醫學界圍繞這一病症的特徵展開了大量研究。不久,“自閉症”這一診斷名就得到了正是確立。

    當時,這一命名主要是著眼於患者缺乏感情表現及將自己封閉起來的這一心理狀態。當時人們認為自閉症的原因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施加給孩子太大的心理壓力所引起的。這一看法在後來得到了更正。

    現在,人們明白了自閉症是有腦功能障礙所引起的,屬於發育障礙的一種。

    儘管從表現看來,患者確實存在封閉自己心靈的症狀。但為了更加準確地體現這種障礙的特徵,現在人們更傾向於使用“廣泛性發育障礙”來稱呼“自閉症”。

    這一診斷名錶達的意思是“在各方面出現因發育遲緩所引起的障礙”。

    在幫助自閉症患兒進行康復療愈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被診斷名和刻板的結論所影響。

    有些家長看見“自閉”兩個字,就想幫助孩子從封閉的自我當中走出來,儘量多和孩子說話。可是,這種行為在某些場合下,喲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所以,家長一定要充分了解發育障礙的特徵和療愈方法,再採取相應的對策。

    在我們機構進行康復訓練的孩子,我們是不建議去上學的!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接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恆大亞冠被淘汰後,卡帥會下課嗎?如果會,大家推薦一名符合當前恆大的主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