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頂山石刻
由“第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趙智鳳以一代宗師之堅毅,於南宋淳熙至爐子佑年間(公元1174-1252年間)歷時70餘年,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刻勢磅礴,雄偉壯觀,生活氣息濃郁,近萬尊造像宛如一卷鐫刻在500多米長崖壁上的連環圖畫,前後內容連線,雕刻無一雷同,把中國石窟藝術推上了最高峰。其中的千手千眼觀音像更是被譽為“國寶中的國寶”。
北山石刻
北山石刻是大足佛教石窟藝術鑑賞旅遊聖地,人物造像個性鮮明,體態優美,比例勻稱,穿戴華麗,瓔珞蔽體,花簇珠串,玲瓏剔透,裝飾味濃。普賢菩薩像被譽為“東方維納斯”、文殊菩薩像被譽為“東方美男子”、數珠手觀音像被暱稱為“媚態觀音”,故北山石刻有“中國觀音造像的陳列館”之美譽,被公認為是“中國石窟藝術CROWN上的一顆明珠”。
石篆山石刻
石篆山石刻是中國最早的儒、釋、道三教合一造像區,特別是6號龕儒家石窟造像“孔子十哲龕”世界少有。石篆山計有造像九組,約四五千軀,其中地藏像、老君窟、三世佛窟、文宣王窟、文殊窟、魯板窟等儲存完好,其餘均已模糊難辨
南山石刻
大足南山石刻以三清古洞為代表,共刻像421尊,在洞窟形制上體現出道教儀式中旋繞一法的運用。在中國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雕刻最為精美,有著極高的宗教、歷史、藝術價值
石門山石刻
石門山石刻題材主要為佛教和道教人物故事,是大足石刻中規模最大的一處佛、道教合一造像區,尤以道教題材諸窟造像最具藝術特色。作品造型豐滿,神態逼真,將神的威嚴氣質與人的生動神態巧妙結合,在中國石刻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
寶頂山石刻
由“第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趙智鳳以一代宗師之堅毅,於南宋淳熙至爐子佑年間(公元1174-1252年間)歷時70餘年,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刻勢磅礴,雄偉壯觀,生活氣息濃郁,近萬尊造像宛如一卷鐫刻在500多米長崖壁上的連環圖畫,前後內容連線,雕刻無一雷同,把中國石窟藝術推上了最高峰。其中的千手千眼觀音像更是被譽為“國寶中的國寶”。
北山石刻
北山石刻是大足佛教石窟藝術鑑賞旅遊聖地,人物造像個性鮮明,體態優美,比例勻稱,穿戴華麗,瓔珞蔽體,花簇珠串,玲瓏剔透,裝飾味濃。普賢菩薩像被譽為“東方維納斯”、文殊菩薩像被譽為“東方美男子”、數珠手觀音像被暱稱為“媚態觀音”,故北山石刻有“中國觀音造像的陳列館”之美譽,被公認為是“中國石窟藝術CROWN上的一顆明珠”。
石篆山石刻
石篆山石刻是中國最早的儒、釋、道三教合一造像區,特別是6號龕儒家石窟造像“孔子十哲龕”世界少有。石篆山計有造像九組,約四五千軀,其中地藏像、老君窟、三世佛窟、文宣王窟、文殊窟、魯板窟等儲存完好,其餘均已模糊難辨
南山石刻
大足南山石刻以三清古洞為代表,共刻像421尊,在洞窟形制上體現出道教儀式中旋繞一法的運用。在中國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雕刻最為精美,有著極高的宗教、歷史、藝術價值
石門山石刻
石門山石刻題材主要為佛教和道教人物故事,是大足石刻中規模最大的一處佛、道教合一造像區,尤以道教題材諸窟造像最具藝術特色。作品造型豐滿,神態逼真,將神的威嚴氣質與人的生動神態巧妙結合,在中國石刻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
北山石刻
北山石刻是大足佛教石窟藝術鑑賞旅遊聖地,人物造像個性鮮明,體態優美,比例勻稱,穿戴華麗,瓔珞蔽體,花簇珠串,玲瓏剔透,裝飾味濃。普賢菩薩像被譽為“東方維納斯”、文殊菩薩像被譽為“東方美男子”、數珠手觀音像被暱稱為“媚態觀音”,故北山石刻有“中國觀音造像的陳列館”之美譽,被公認為是“中國石窟藝術CROWN上的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