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圖的胡

    這個問題應該在木蘭詩中可以體現出來,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

    所以古代應該是有專門給馬裝馬具的店鋪

  • 2 # 水墨鄂州

    好馬配好鞍——馬具的起源

    武漢賽馬網 1月31日

    馬具

    《木蘭辭》中所說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即基本馬具。以明代騎兵(馬兵)的裝備為例,據戚繼光在《練兵實紀》裡的說明,包括:每匹鞍仗一副,轡頭一副,肚帶二條,滾肚一條,木絆一副,絆馬繩二條,馬樁一件,草鍘刀每隊一口。

    在卷五的《軍器解》裡又敘述了馬具以及配備的用品:鞍一副,要堅。轡頭一副。木夾板一副。韁繩二條。釘橛一件,拴馬。滾肚二條。鐙一副。通屜一副。備馬皮條一副。布料兜一個。打損藥一包,防腫破,即擦敷之,鞭一根。

      再參考明代劉效祖在《四鎮三關志·經略考》裡所說的明代馬兵的裝備,歸納來看,騎兵發達的明代在戰馬的裝備上計有下述各類。

      控制裝置:轡頭,韁繩,鞭。

      騎乘裝置:鞍,肚帶,滾肚,鐙。

      拴馬裝置:釘馬橛,絆馬繩,馬樁。

      飼養裝置:鍘草刀,布料兜(盛草料用)。

      其他:木夾板,通屜,備馬皮條,打損藥。

      這是後世發展了的情況。馬的基本裝置中,各部分的發明是不同時間的。一般的看法,轡頭髮明可能是最早的,其次是鞍,最後是鐙。這些裝置都與人馬的關係史密切相關。馬具中最貴重的是鞍,即俗話所說“好馬配好鞍”,指馬與鞍的關係。

     馬具的總體發展方向,是從簡單向複雜形制逐步地演變。其中,主要的變革發生在亞歐大陸的青銅時代結束後,各個古代文明陸續進入早期鐵器時代。鐵器作為新技術的出現,改寫了人類養馬和使用馬的歷史,劃時代的變革是在鐵製馬具的使用以及馬鞍的改良和馬鐙的發明等方面。

      馬銜或馬勒是轡頭中的部件,馬銜(勒)套在馬嘴中,外端與鑣連線,並系以韁繩,坐在馬背上的騎手就是透過操控韁繩而駕馭其坐騎的。馬具中具有收藏價值的馬鞍,在形制上富於變化,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

      在世界各地的考古發現和博物館藏品中,青銅時代以來的馬具的實物和影象資料是十分豐富的,直至19世紀的收藏,以及現代民族誌資料中的各地馬具,應有盡有。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對於世界各地馬具的收藏不遺餘力,尤其像15-16世紀歐洲王公的傳世珍品,中國明朝的馬鞍鞍架,以及日本17世紀的漆馬鞍等。此外,美國福格藝術館的藏品裡,也有從世界一些地方收集到的馬鞍等,不過時間都比較晚近。

      熱愛馬文化的學者對各地的馬具做了研究,涉及各地馬具的型別、年代和功能,以及社會生活史方面的問題,擴充套件了我們的視野,加深了我們對馬的認識。在社會史方面,有一些問題是有趣的,如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仕女的騎馬習俗和所用的“側鞍”(side-saddle)等。

      美國北俄克拉何馬州的一位工匠費羅士(Fredie Fellows),根據自己當馬鞍匠的經驗撰寫了一篇文章《人民的後座:西方馬鞍研究》手繪了從西部牛仔時代以來的各種美洲馬鞍的圖樣,並做了歷史、技術和工藝特徵的文字說明。人們愛屋及烏,出於對馬的熱愛,視馬具如珍寶。

  • 3 # 人文攝影師樂哥

    我是成傑思漢愛歷史,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從中國歷史來看,很肯定的告訴你,古代是沒有專門給馬匹安裝韁繩的鋪子的!如果說有的,都是胡扯的!

    原因有幾點:

    1、古代按照士農工商的劃分,商人身份地位很低,所以從商的所佔人口比例就不高。而且古代一直重農抑商,商業活動或者說商業細分並不完善,很多都是大而統,一塊來做的,比如民國時期和建國初期,很多人應該有印象—鐘錶眼鏡—這些售賣活動都在一個店鋪完成的。而現在鐘錶和眼鏡都是分為不同店鋪銷售,不會放在一起。

    2、中國的封建王朝,大多是農耕王朝,馬匹在民間持有率可以說非常低,低的離譜!這意思為什麼我們和遊牧民族發生戰事 的時候,總是沒有馬匹的原因。漢武帝時期,甚至在朱元璋的時候,為了供養戰馬,指定了一群人專門養馬,不是農耕,這才將將勉強湊出一些騎兵來。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所以根本不可能有專門安裝韁繩的店鋪。

    3、從商業利益來說,商業賦稅很重,經營者不可能只做一門生意,按照我上面的分析,如果只做安裝韁繩的生意,虧死了!至於有的回答說什麼木蘭詩裡面有提及安裝的,請仔細看清楚問題,那並不是只安裝韁繩的店鋪!

  • 4 # 追記歷史

    咱們現代隨著科技的發展,已經很難在我們生活中看到馬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先進的機械工具。但在古代沒有電和工業落後的情況下,馬在各種牲口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騎兵打仗需要馬,交通運輸也需要馬,所以馬和古人有著親密的聯絡。咱們現在卻只能在熒幕中古裝劇中看到馬,而且出鏡率還相當高,要麼就是在就餐時不知不覺的享受著馬肉,因為很多不法商販會將馬肉當成驢肉販賣。再就是極少數旅遊景點有馬場可以體驗騎馬,但雖然現代社會對馬的瞭解比較少,但拴住馬嘴的韁繩和馬鞍、馬蹄鐵都是標誌性的東西。

    好馬配好鞍,這句話標明瞭馬鞍對騎乘者的重要性,馬鞍的好壞決定了騎著舒適度。馬蹄和汽車輪胎一樣,都會隨著行駛路程的長遠和時間磨損,所以馬蹄也可以說是一種消耗品,尤其是一些需要長期長途奔襲的馬,他自然生長出來的馬蹄跟不上消耗,後來鐵器鑄造的發展衍生出馬蹄鐵這種東西,才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最後說一下馬韁繩,簡單的說韁繩就是用來控制馬的工具,騎乘者可以透過拽、拍等動作給馬訊號,從而達到能讓馬按自己意圖行使的目的。

    你問題中只提到了韁繩一項,其實馬鞍、馬蹄鐵、韁繩這些馬具,也可以像汽車的三大件一樣,成為馬不可或缺的三大件兒。古代也是術業有專攻,對於馬具這類東西有專門的店鋪進行經營,凡是涉及到馬具的製造、安裝都由馬具店負責,而不會拆分為只按韁繩。就好像咱們現在的4s店或汽修廠,他們不會只修類似於韁繩的方向盤,而是一個全套汽修產業的存在。

    古代不但有普通的馬具,一些王公貴族還會用貴重的材料,專門定製一些精美的馬具供其享用。比如高品質牛皮製作的馬鞍,再配飾上些黃金製品,還有鑲嵌著寶石的韁繩等等,都是價格不菲的好東西。所以不用擔心古代有沒有給馬按韁繩的鋪子,那是眾多馬具店中最基本的業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晨興理荒穢,陶淵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