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烏蘭大俠

    一、民族氣節、士子尊嚴

    中華大好河山淪入夷族之手,南宋偏安多年,始終沒有像樣的抵抗,此時全無力量詔令天下反殺,大勢已去!

    堂堂中華九五至尊豈能落入敵手,任人欺凌?南宋十萬軍民在崖山兵敗之際,集體跳海,壯烈殉國!

    靖康之恥歷歷在目,徽欽二帝及皇宮所有女眷都被金國擄到五方城,皇室尊嚴碎了一地,皇親貴胄在浣衣局衣不蔽體,任人踐踏,而宋軍投鼠忌器,因為有皇帝在敵國做人質,始終不敢誓死相搏。如果南宋幼帝落入蒙古人之手,後果不堪想象!

    江山丟了、皇位丟了,但皇家尊嚴還在,絕不苟且偷生,以死明志!

    陸秀夫乃南宋左丞相,讀書人的氣節是凡夫俗子讀不懂的執著和忠烈,與其致令幼帝落入敵手,莫不如一死了之,有體面的死去!

    滿清剿滅太平天國之後,抓到了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富,此子只想做個讀書人或者普通百姓苟活下去,主動自首、痛哭懺悔,其《悔過書》極盡諂媚,幾乎相當於下跪求饒了,而且此時太平軍剿滅殆盡,洪天貴富根本不可能反殺,他也沒這個雄心壯志,就是個普通書生。但清廷還是將其凌遲處死,一千多刀,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啊!如果早點在戰火中戰死,或者自盡,起碼是個痛快!

    所以,淪為階下囚,不如壯烈一死,自我了斷!

    二、喚起中華同胞的同仇敵愾

    陸秀夫揹著幼帝的縱深一跳,喚醒了飽受契丹、女真、党項、蒙古等少數民族欺凌的漢族人民的靈魂,內心深處燃燒起復仇的火焰和團結的振奮,為100年後朱元璋回覆漢氏江山奠定了感情基礎和凝聚力量。

    漢初,劉邦招降孤島豪傑田橫,並威脅如果不納降就殺掉孤島上的500人,田橫為了保全500島民,孤身踏上招降之路,途中自盡,兩名隨從自盡,孤島上的500人全部跳海,書寫了中華民族“士為知己者死,絕不偷生”的慷慨悲歌!徐悲鴻名作《田橫五百士》就是對田橫士子尊嚴的隔空致敬!

    田橫、陸秀夫,千年對望,共同以死明志,中華浩然士氣長存天地!

  • 2 # 立殘陽

    因為反元失敗了,救國無望,至於十萬軍民一起跳,你確定。假的吧,真有十萬軍民不還可以反抗一下嗎!誇張了,老鐵。

  • 3 # 強哥說歷史

    事件發生在1279年3月19日,廣東崖山海域宋軍大敗,陸秀夫揹著八歲的皇帝趙昺投海,隨後十萬軍民也隨著一起跳海,原因宋朝敗了,宋朝亡國了,陸秀夫帶著皇帝投海,是讓皇帝有尊嚴的死去,十萬軍民裡面有很多官員的家眷,國亡了,追隨皇帝而去是對國家盡忠了,他們當了俘虜以後,也會被元軍羞辱屠殺,跳海也算保全最後的尊嚴

  • 4 # 八千里路雲和月色

    崖山海戰,南宋10萬軍民戰船被燒,無奈之下選擇了跳海自殺,屍橫大海,成為中國最悲情的一幕。

    民族氣節值得讚賞,但很多人更關心下面這幾個問題。

    南宋朝廷為啥不退守臺灣或者海南島,積蓄力量,捲土重來呢?

    崖山海戰發生在1279年。當時,南宋小朝廷已經被蒙古兵追趕了很長時間,從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逃到了福建,之後又逃到了廣東,最後趕到了廣東新會縣城南50公裹的崖山海面上,蒙古兵和南宋兵打了最後一次海戰。這場戰役雙方的指揮官都是漢族人,蒙古兵帶隊的是漢族人張弘範,南宋小朝廷帶隊的是張世傑、陸秀夫,最後蒙古兵擊破了南宋的1000多艘戰船,陸秀夫擔心皇帝受辱,於是揹著8歲的小皇帝跳海自殺,隨後10多萬南宋軍民也跳海自盡,包括張世傑。海面上漂浮著10萬人是什麼樣的場景?也許這真是中國歷史上最悲情的一面,此後南宋滅亡而消滅南宋的張弘範也沒有得到一個好下場,次年身亡,到了孫子輩時捲入了蒙古皇帝繼承爭分中

    遭遇滅族。

    南宋10萬軍民跳海自盡,永遠不能讓人忘記。不過,很多人分析這些人為啥不逃亡海南島或者臺灣呢,這樣可以捲土重來。

    那麼,南宋君臣為啥沒有逃到戰略的大後方呢?我們首先說下臺灣。應該說南宋朝廷從杭州逃出來後,首先到的是福建。如果想逃到臺灣,應該說是從福建最近。其實也是有人提出到臺灣發展,但是最後沒有透過,主要是因為以下兩種原因。

    1、據古文獻記載中國大陸軍民東渡臺灣,墾拓、經營臺灣島,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此後由唐到宋的600年間,大陸沿海人民,特別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帶居民,為了躲避戰亂兵禍由唐到宋的600年間,大陸沿海人民紛紛流入澎湖或遷至臺灣,從事墾拓。南宋時,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有軍民屯戍。但是,宋朝並沒有對臺灣島進行實際管轄。在南宋朝廷中,臺灣屬於不毛之地。此外如果南宋王朝逃到臺灣,還需要打敗當地的土著居民,說實話已經被蒙古兵打的沒有徵服臺灣島的信心。

    2、更主要的是,南宋朝廷逃到福建的時候,大陸上還有很多地盤,還有翻盤的機會。所以,南宋皇族否定了逃到臺灣的機會。當他們逃到廣東的時候,距離臺灣就遠了,沒有可能逃到臺灣了。

    崖山海戰前南宋軍民已經十分勞累,也有人提出要趕到海南島,從那裡捲土重來。但是南宋的掌權者放棄了這個計劃。

    1、當時的海南島漢人並不多,而且全在沿海地帶。而且漢人和土著黎人關係很差,最後元軍進攻時是黎人策應元軍並抓了宋朝在海南的主官。南宋末年海南還發生了內亂,幾年後才由駐紮現在欽州一帶的宋軍馬成旺、馬撫機父子進入花了兩年才平定。那時是公元1270年到1272年,離南宋滅亡已經不到10年了。大約1276年時宋軍和元軍的靜江之戰中宋軍大敗,當時海南的軍隊也參與了這次大戰,大戰之後海南的駐軍已經很少了,這樣一個漢人根基較差還有黎人做內患的地方也不是很適合做基地。

    2、元軍也擔心宋軍逃亡海南島,所以先攻打海南島,之後再打的崖山。海南島淪陷的時間是1278年,而崖山之戰是在1279年,失去海南島的崖山不僅失去了最重要的糧食供應地,而且基本面臨了被包圍的局面。

    3、南宋統治者當時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小島比大島好防禦。因為小島,一旦敵人上來的話能看到,但是大島就不行了。敵人一旦登陸,可以在島上尋找補給,給自己帶來不利。此外在島上尋找補給,自己來不利。

    種種原因,南宋朝廷沒有選擇去海南而是在崖山和蒙古兵一戰。

    那麼,崖山是南宋朝廷的最終落點嗎?肯定不是因為那不適合長久居住,也不利於捲土重來。南宋朝廷認為最合適的落腳點是在占城,也就是今天越南南部,離元軍越遠越好。為什麼最後沒有去占城?是因為南宋的腳步慢了,最後被困在了崖山,基本前進不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車遲國鬥法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