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挖掘企業指標
資料是如何驅動業務的?監控,查因,決策支援,預測;根據這一系列動作來看下企業指標,分為以下三段:
1.監控:大部分監控的是結果指標,也就是企業的績效管理,較多透過財務的方式或其他專業職能體系展現處理;
2.查因:當看到利潤好或不好、成本高或低、人均的一些狀況時,其實是很多業務端的原因造成的,需要向業務領域去進行相應挖掘,這樣的分析是集中於企業內部自身最佳化的。
3.擴充套件:在這些領域做了分析以後,企業有了餘力和能力,就會不斷去挖掘客戶價值,向客戶提供服務,去延伸企業的服務鏈條。
綜上所述,資料分析和設計,一般是從後端,到業務端,最終到客戶端包括供應商端,向外去延伸的。
現代企業管理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對分析師來說,KPI指標已經形成了KPI宇宙一個大的集合體,做分析的設定,就是要在這個宇宙中,去找到最適合這個原因,這個主題,這個行業或這個企業的指標。
對於企業來說,KPI的篩選就是找到最適合企業自身的指標,能體現產業特性,相互之間又能覆蓋面比較廣,重疊不要太多的指標,最終展現出一張結果指標。這也就是進入了KPI宇宙選擇過程,選出指標以後,對這些指標,對企業所需的一些分析維度、分析方法、分析頻率,來進行固化,從而設計成不同的分析主題。
Step2:構建分析主題
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企業分析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共性的分析內容,尤其是體現在財務端和銷售端,共性相對較多,第二個是行業的特性分析內容,第三個是基於企業發展階段不同,戰略目標不同,核心優勢不同,會有一些個性的分析內容。
共性的分析內容是可以固化和應用化的,可以面向大部分客戶,不同程度的滿足其需求。另外,對於U8總賬/供應鏈等ERP資料,資料來源是相對比較穩定的,面對這樣的需求,可以構建相對固化的分析,這就是在預置主題中的設計思路。
對於客戶來說,拿到這個共性的內容,將來再加上行業特性和企業個性分析,那麼就是企業整體的一個比較完整的分析體系。
舉例-財務主題分析
共性的財務分析包含了什麼?有ROE,負債,各種客戶資訊,等等,不同程度上看了很多指標,配置了很多報表,但是針對不同的崗位,這些指標只滿足了自身業務,但是把這些內容整合在一起,並不能構成企業財務分析的一個全域性。
那麼在預置過程中應該如何設計共性的分析主題?以財務分析主題為例。
首先,從績效端也就是結果端,去監控企業目前運轉的健康和正常情況,最適合的模型就是綜合業績模型,ROE,EVA,利潤率,總資產回報率,等指標,好處在於,涵蓋了企業財務的很多方面,哪一個地方有了典型的不正常,這個模型都能體現出來。但是如果只有這個,這個分析還遠遠不夠,因為當監控到了不正常,並不能體現出不正常的原因。
所以設計了二級主題,把這種綜合資料和指標進行展開,去協助客戶和企業找到原因。基於綜合分析模型,展開了五個二級主題。對於企業來說,最關心的是盈利能力,這是一個重要主題,而同時對於CFO來說,短期會關心資金保障,資金保障不僅包含償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看後期生產經營還有多少資金可以支撐,整體來說應該叫資源保障,但是對於U8,NC這樣的財務模組,它們能夠提供的資料來源主要來自於資金,而不是一些其他的無形資產,所以財務分析主題裡面稱為“資金保障”。還有債務風險,這些是偏向於企業目前短期的一些管理,但是對於企業長期發展來說,要看的是企業的增長性,增長性就要看企業的資源質量和發展能力。
盈利能力分析下面又具體分為五個小主題,包括利潤構成,以及獲取這些利潤的效率和能力,按照利潤表上相應的模式進行展開-產品銷售,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
同樣,資產質量分析裡面包含資產總量,資產結構和資產效率,無論哪一個二級主題都會擴展出三級主題,這就構成了分析主題的設計和展開。
以上設計分析主題的思路,那麼最終的結果是如何呈現的呢?
綜合監控
CFO的全域性觀,有6個部分,其中3個部分是相對比較綜合和重要的,一個是企業目標管理預算完成情況,第二個關注的獲利能力,從收入到毛利,經營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的一個穿透,比較形象化的去展現了獲利效率,第三個是不同指標的平衡圖,執行的一些效率指標;另外兩部分是對企業融資狀況和資金流的當前資料的一個關注,最後一部分增加了稅負率指標,從2016年增值稅以來,對於稅務風險的控制已經非常重要了。
小結
透過KPI指標監測,找到原因,找到KPI指標會有哪些原因去影響?基於這些引起結果的指標,設計成不同的分析主題,主題找到了,又該如何去改變?有幾種可能性?就會透過業務模型去設計。所以,分析設計的過程,就是從結果到原因,到改變的轉化。
Step1:挖掘企業指標
資料是如何驅動業務的?監控,查因,決策支援,預測;根據這一系列動作來看下企業指標,分為以下三段:
1.監控:大部分監控的是結果指標,也就是企業的績效管理,較多透過財務的方式或其他專業職能體系展現處理;
2.查因:當看到利潤好或不好、成本高或低、人均的一些狀況時,其實是很多業務端的原因造成的,需要向業務領域去進行相應挖掘,這樣的分析是集中於企業內部自身最佳化的。
3.擴充套件:在這些領域做了分析以後,企業有了餘力和能力,就會不斷去挖掘客戶價值,向客戶提供服務,去延伸企業的服務鏈條。
綜上所述,資料分析和設計,一般是從後端,到業務端,最終到客戶端包括供應商端,向外去延伸的。
現代企業管理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對分析師來說,KPI指標已經形成了KPI宇宙一個大的集合體,做分析的設定,就是要在這個宇宙中,去找到最適合這個原因,這個主題,這個行業或這個企業的指標。
對於企業來說,KPI的篩選就是找到最適合企業自身的指標,能體現產業特性,相互之間又能覆蓋面比較廣,重疊不要太多的指標,最終展現出一張結果指標。這也就是進入了KPI宇宙選擇過程,選出指標以後,對這些指標,對企業所需的一些分析維度、分析方法、分析頻率,來進行固化,從而設計成不同的分析主題。
Step2:構建分析主題
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企業分析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共性的分析內容,尤其是體現在財務端和銷售端,共性相對較多,第二個是行業的特性分析內容,第三個是基於企業發展階段不同,戰略目標不同,核心優勢不同,會有一些個性的分析內容。
共性的分析內容是可以固化和應用化的,可以面向大部分客戶,不同程度的滿足其需求。另外,對於U8總賬/供應鏈等ERP資料,資料來源是相對比較穩定的,面對這樣的需求,可以構建相對固化的分析,這就是在預置主題中的設計思路。
對於客戶來說,拿到這個共性的內容,將來再加上行業特性和企業個性分析,那麼就是企業整體的一個比較完整的分析體系。
舉例-財務主題分析
共性的財務分析包含了什麼?有ROE,負債,各種客戶資訊,等等,不同程度上看了很多指標,配置了很多報表,但是針對不同的崗位,這些指標只滿足了自身業務,但是把這些內容整合在一起,並不能構成企業財務分析的一個全域性。
那麼在預置過程中應該如何設計共性的分析主題?以財務分析主題為例。
首先,從績效端也就是結果端,去監控企業目前運轉的健康和正常情況,最適合的模型就是綜合業績模型,ROE,EVA,利潤率,總資產回報率,等指標,好處在於,涵蓋了企業財務的很多方面,哪一個地方有了典型的不正常,這個模型都能體現出來。但是如果只有這個,這個分析還遠遠不夠,因為當監控到了不正常,並不能體現出不正常的原因。
所以設計了二級主題,把這種綜合資料和指標進行展開,去協助客戶和企業找到原因。基於綜合分析模型,展開了五個二級主題。對於企業來說,最關心的是盈利能力,這是一個重要主題,而同時對於CFO來說,短期會關心資金保障,資金保障不僅包含償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看後期生產經營還有多少資金可以支撐,整體來說應該叫資源保障,但是對於U8,NC這樣的財務模組,它們能夠提供的資料來源主要來自於資金,而不是一些其他的無形資產,所以財務分析主題裡面稱為“資金保障”。還有債務風險,這些是偏向於企業目前短期的一些管理,但是對於企業長期發展來說,要看的是企業的增長性,增長性就要看企業的資源質量和發展能力。
盈利能力分析下面又具體分為五個小主題,包括利潤構成,以及獲取這些利潤的效率和能力,按照利潤表上相應的模式進行展開-產品銷售,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
同樣,資產質量分析裡面包含資產總量,資產結構和資產效率,無論哪一個二級主題都會擴展出三級主題,這就構成了分析主題的設計和展開。
以上設計分析主題的思路,那麼最終的結果是如何呈現的呢?
綜合監控
CFO的全域性觀,有6個部分,其中3個部分是相對比較綜合和重要的,一個是企業目標管理預算完成情況,第二個關注的獲利能力,從收入到毛利,經營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的一個穿透,比較形象化的去展現了獲利效率,第三個是不同指標的平衡圖,執行的一些效率指標;另外兩部分是對企業融資狀況和資金流的當前資料的一個關注,最後一部分增加了稅負率指標,從2016年增值稅以來,對於稅務風險的控制已經非常重要了。
小結
透過KPI指標監測,找到原因,找到KPI指標會有哪些原因去影響?基於這些引起結果的指標,設計成不同的分析主題,主題找到了,又該如何去改變?有幾種可能性?就會透過業務模型去設計。所以,分析設計的過程,就是從結果到原因,到改變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