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笑讀史

    一鳴驚人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楚莊王的故事。

    楚莊王是楚穆王之子,他是春秋時期繼齊桓公和晉文公之後的一位新霸主。

    楚莊王即位之初,晉國就趁著楚國國喪期間,與宋國、魯國、陳國、蔡國等七個國家重新訂立盟約,新上任的楚莊王這個時候並沒有去跟晉國一較高低,而是過起了驕奢淫逸的生活,連續三年不理朝政,下令:凡敢前來勸諫者,死!

    有一個叫伍舉(伍子胥的祖父)的大夫進見楚王,冒死前來進諫,楚王當時正拿著一隻鹿腿在啃,醉醺醺的問五舉:大夫你來這裡,是想跟我一塊喝酒呢,還是來欣賞歌舞呢?

    伍舉說:有人給我出了一個謎語,我猜不出來,特來向大王請教。

    楚王說:說來聽聽。

    伍舉說:聽說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一個什麼鳥?

    楚王聽出了伍舉是來勸諫的,笑著說: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又過了一段時間,楚王依然如故,天天還是縱情酒色,既不“飛”也不“鳴”,有一個叫蘇從的大夫也來勸諫,他到了宮內,見到楚王就大哭,楚王不解,問他:大夫何故如何傷心?

    蘇從答:我一為自己快要死了,所以傷心,二為楚國就快要滅亡了,所以傷心。

    楚王問:你怎能就死了呢?而楚國又怎麼會滅了呢?

    蘇從答:我想勸你,可是你曾下令,勸諫者死。而大王你整日縱情酒色,不理朝政,難道不是亡國的前兆嗎?

    楚王怒:你既然知道勸諫者死,又為何來勸我,難道你當真不怕死嗎?

    蘇從答:如果我死了,以忠傳天下,而你就要成為亡國之君了,我有什麼可以害怕的?

    楚王說:大夫的話就是忠言,我必定會按先生的話來做。

    接著,楚王一改往日作風,罷免了一批無能結私心之輩,提拔了像蘇從、伍舉這樣的忠臣。

    就這樣,楚莊王在孫叔敖、伍舉等人的輔佐之下,楚國國力迅速得以提升,“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很快就坐上了霸主的寶座。

  • 2 # 沒有跨不過溝

    歷代君王中,要說到能忍,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臥薪嚐膽三千越甲終吞吳的越王勾踐,而很少有人提起“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這個典故又是怎麼來的?

    楚莊王即位時年齡尚不足20歲,國內矛盾重重,當時楚國內部正處於一種不安定的狀態之中,這不單是因楚穆王去世而引起的。早在楚穆王十年(前615年),楚國就因令尹成大心之死而發生動盪,楚穆王任命成大心的弟弟成嘉繼任令尹,而屈從於若敖氏家族的屬國舒國及其附庸宗、巢等國背叛楚國。

    為徹底消滅叛亂勢力,於是,成嘉決定率軍出征,而派公子燮與鬥克鎮守國都。

    但是,公子燮與鬥克為私利,很快就有了謀反之心。前613年,趁令尹成嘉出兵征戰,宣佈郢都戒嚴,又使人行刺成嘉,陰謀失敗。不甘心失敗的公子燮和鬥克挾持楚莊王從郢都突圍,準備外逃,另立政府。但是,在途經廬地的時候,二人被廬大夫戢梁誘殺,楚莊王才得以獲救,重返郢都。

    這還是楚莊王剛剛即為就發生的叛亂,在當時楚莊王對於朝政及大臣不甚瞭解,為了在複雜的形勢下,為了分辯忠奸的對策,從而表現出沉湎於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的狀況。

    於是,這一演就是三年。

    楚莊王即位的三年,對楚國來說是十分黑暗的三十六個月,楚國朝堂上下亂作一團。

    楚莊王二年(前612年),晉國突襲一直依附於楚國的附庸國蔡國(今河南上蔡縣一帶),竟在楚國的家門口向蔡國發起猛攻,而楚莊王視而不見。不久蔡都失陷,國破家亡之際,蔡莊侯只能與郤缺簽訂城下之盟,蔡莊侯喪權辱國,於第二年(前611年)就悲憤而亡,楚王宮依然載歌載舞。

    楚莊王三年(前611年),楚國發生大饑荒,巴國東部的山戎族趁機襲擾楚國西南邊境,一直打到阜山(今湖北房縣一帶)。

    東方的夷、越之族也趁機作亂,派兵入侵楚國的東南邊境,攻佔了陽丘,直接威脅訾枝(今湖北鍾祥一帶)。

    同時臣服於楚國的庸國也發動各蠻族部落造反,而前不久才被楚國征服的麇華人也帶領各夷族部落在選地集結,準備進攻郢都。短短三年間,各地的告急文書雪片般飛往郢都,各城各地都開始戒嚴,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緊張的氣氛。

    天災人禍逼得楚國幾陷崩潰,楚莊王卻一如既往地躲在深宮之中,整日田獵飲酒,不理政務,朝中之事交由成嘉、鬥般、鬥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上邊寫著:“進諫者,殺毋赦”。

    當時大夫伍舉見楚莊王這樣,便想要探探楚莊王的想法,又不敢觸犯楚莊王的禁令,去直接勸諫;他靈機一動,決定用猜謎語的辦法,在遊戲歡樂中暗示楚莊王。

    一日,大夫伍舉進見楚莊王,他問正在左擁右抱的楚莊王:“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怎麼也猜不出,特此來向大王請教。”楚莊王一面喝酒,一邊問:“什麼謎語?這麼難猜。你說說!”

    伍舉說:“謎語是‘楚京有大鳥,棲在朝堂上,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您請猜猜,不鳴也不翔。這究竟是隻什麼鳥?”

    楚莊王聽了,心中明白伍舉的意思,笑著說:“我猜著了。它可不是隻普通的鳥。這隻鳥啊,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等著瞧吧。”伍舉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便高興地退了出來。

    《史記·楚世家》記載: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伍舉入諫。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閒。伍舉曰:“願有進隱。”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

    這就是成語“一鳴驚人”的出處。

    楚莊王剛剛繼位時,在複雜的形勢下,只能按住自己的壯志雄心,韜光養晦,採取了以靜觀動、以感辯奸的對策,表現出沉湎於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的假象。暗中觀察群臣品性,琢磨百姓民生,研究對外政策。三年後,他對楚國的政局和楚國群臣以及中原諸侯目前的形式都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

    “自靜三年”時發現和使用了伍舉、蘇從等一大批人才,此後提拔和使用虞丘子、子孔、孫叔敖、子重、子反、蒍賈、伍參、申叔時、申公巫臣等文武人才。廢除了十項不利民生的舊政令,啟用九項新政令,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注重法治,穩固國內;整頓軍隊,增強軍事實力,為楚莊王稱霸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楚莊王隱忍偽裝三年只為找出真正的賢臣,刨去那些無用之臣。

    楚莊王在大展手腳之前,做好了萬般準備,從他整理朝臣就可以看出楚莊王是個有謀略有野心的人。

  • 3 # 吃魚的貓啊

    “一鳴驚人”這個成語典故有兩種說法,一為楚莊王,二為齊威王

    春秋楚莊王的故事

    《韓非子·喻老》記載:"楚莊王熊旅統治朝政三年,不釋出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謎語,說:"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經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莊王不因為小事而妨礙好事,故此能有好的名聲;沒有過早顯露,故此能有好的功績。所以說:"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戰國齊威王的故事

    《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淳于髡這個人,是齊人的贅婿。身高不足七尺,聰明機智擅長辯論,多次出使諸侯國,從未受過屈辱。齊威王統治時,喜歡話裡有話,愛好過度享樂徹夜飲酒,沉淪不改,把政務委託給卿大夫。文武百官荒廢亂政,各諸侯國同時侵犯,國家存亡危在旦夕,齊王左右的人都不敢進諫。淳于髡用隱語對齊威王說:"國家裡有隻大鳥,停駐在大王的庭院裡,三年不飛又不鳴,大王知道這鳥是為什麼嗎?"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就罷了,一飛直衝雲霄;不鳴就罷了,一鳴震驚華人。"於是就詔見各縣令七十二人,獎賞一人,誅殺一人,發兵出城,各國諸侯感到驚恐,都歸還齊國被侵佔的土地。齊王的聲威持續了三十六年。"

    本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對戰國齊國的記載,但最早的藍本為戰國韓非記載的春秋楚莊王的典故。這或許並不矛盾,可能齊威王也被問過這個隱語,然後想起楚莊王說過的話也頓然醒悟,脫口而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max3為什麼不用驍龍660而用驍龍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