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瀛洲玉雨

    蘇武牧羊的故事婦孺皆知。蘇武被扣於匈奴後,匈奴貴族先以名利引誘,後以嚴刑威脅。但蘇武始終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匈奴貴族無計可施,便“徙武北海上無人處”。蘇武則“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仍拄著漢朝的旄節,不屈節辱命。他出使時正值壯年,待其歸漢之時,已是須發皆白。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堅持民族氣節的著名人物。

    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日本。譚嗣同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他堅信“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名句。譚嗣同在能夠出走的情況下沒有出走,而是選擇了捨身取義,準備用他的鮮血來喚醒沉睡的華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薦軒轅”!譚嗣同的死,對後世的影響及其長久深遠,絕對如他自己所說,是死得其所!這也是大義,不是一般人的大義,也更值得人們尊重和景仰!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末年,在蒙古軍隊的打擊下,面臨著亡國的威脅,文天祥毅然肩負起抗元重任,號召四方英雄豪傑起兵,下定決心抗元到底。由於勢單力孤結果被元軍俘獲。面對敵人高官厚祿的勸降,文天祥不為所動,只求義死而不求苟生。最後為國捐軀。他死後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後從其衣帶中發現的“衣帶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都已成為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就是說,“義”高於一切。為了“義”,“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為了“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電源為何拋棄“12V”選擇“48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