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anshiruyi666
-
2 # 混沌減壓機
散文作為一種文學形式,所謂的散而不散,就是指的形散神不散。
形散,是指結構、所涉及的人、事、時間、地點等等要素,表面上呈現一種無序、碎片、跳躍的狀態;這個主要是跟其他文學形式比較而言的,比如記敘文,就講究人、事、時間、地點的連貫性與邏輯性;議論文,講究論點突出,所有其他的內容全部服務於論點等。
俗話說文以載道,散文作為一種文學形式,也一定是有作者想表達的主旨;不同的是,這個主旨往往是隱含的、內在化的,不會非常明確的表達於明面,而是蘊含於文章中的,藏於碎片化、跳躍性的內容中。
這個主旨,就是散文的神。
散而不散,或者形散神不散,意思就是結構及各項內容可以非線性的、跳躍的;但所有文章要素表達出來的神必須是一致的,必須圍繞主旨。
否則,不但不能叫散文,什麼文章都算不上。
-
3 # 胡小鬧不鬧
散文創作,可以隨心隨感,自由抒寫情感,語言不要求押韻,與駢文相對,形式散也無妨,相對來說要求沒那麼嚴格,行文比較自由;但是,每一篇優秀的散文都有其靈魂貫穿其中,洋洋灑灑,內容再豐富,還是有中心的,時刻圍繞中心而做,即所謂的神不散。
對於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想法,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用詩歌點亮生活
散文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它取材廣泛,生活中一草一木,一花一景皆可利用。也可以寫真人真事,更可以敘事抒情。
然而寫散文切忌把一些碎片的場景寫的雜亂無章,形散而神不散才是散文的一種境界。在全文佈局上要合理,要有一條清晰的線把全文貫穿在敘事抒情上更人以美感。
-
5 # 初心盟動199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象夢一樣誇時代飛躍,象夢一樣神話浮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以散文立意為主線,隨意變化寫作手法,把各異的物景組合要以全景取勝。
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立意方面來說的,不論散文的取材多廣泛,手法多麼靈活,都不能背離中心立意,緊扣主題,去真正的讓神這個靈魂在各個所取材的異景中體現。
神就是靈魂,統帥。就好比一個企業的領導,領導就是統帥,靈魂就是企業的文化,取材好比員工,都以企業文化為靈魂,以領導為中心,把企業文化的靈魂,附在員工的身上,讓每一個員工顯現出企業文化精神。否則此材不可取。
-
6 # 紅塵彌勒
散文的散,不是其擘畫布局的散,更不是意境核心之散,而是它的散在形式,散在狀態。
我們會說散文形散而神聚。說的就是散文這種文體,就創作手法來說,可以漫遊散淡,信馬由韁,無拘無束,不受限定。具體來說,散文的散,有以下表現:
一是取材的散。所謂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凡在世上存在著的,皆可入文,信手拈來,並無不妥。
二是敘述的散。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做到天馬行空無所拘束,都可以成為其文字立意的引據和佐證。
三是行文的散。可以不受任何表現手法和技巧規範的束縛,完全就是散亂化描述,沒有一定之規。
但散文之所以給人以形散而神聚的感覺,就是需要作者時刻不忘文章的立意主旨。通篇圍繞這個中心思想來展開或宏大或隱晦或博採或婉約的表達。謀求的不是某一技術手段和謀篇佈局的標新立異卓然不群,而是力圖在行文佈局之中,儘可能的體現文字宗旨,既可開宗明義,又可曲徑通幽,還能開門見山,抑或婉轉迂迴。
散文有人說最好寫,但我們透過閱讀也會發覺,原來把散文寫得引人入勝、鞭辟入裡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而是語焉不詳,囈語夢斷。
寫一篇文章,不管是散文也好還是其他題材也罷,重要的是我們作者自己的立意訴求,不能時刻忘卻祈求帶給讀者的感官刺激和心靈感悟,但又不能過於直白,直奔主題,枝蔓枯零,還要有文字的綺麗和文采的搖曳──
也只有這樣,才能將一篇金相玉質的美文呈現在讀者面前,給人以振聾發聵的震撼,或者餘韻悠長的雋永回味。
回覆列表
散文作品中散而不散,第一個散是形散,不散是指神不散,即主旨。所謂形散而神不散就是"形散神聚",這是散文的重要特點。 形散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廣泛自由,不受時間 地點和空間的限制。甚至他的表現方式,方法不拘一格。材料組織,謀篇佈局不受限制,可以選擇自己最為擅長的辦法。不散即 " 神不散 " ,是說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要統一、明確 而集中。
這就是散文主要特徵。
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包括雜文、隨筆、遊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往往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
“形散”主要表現在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
“神不散”主要表現是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絡,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⑵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形散神聚"。"散"主要表現在材料的選用、材料的組織和表達方式的運用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蘊涵於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內在的,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神"是文章的靈魂、統帥,駕馭著看似散的"形",並使之為"神"服務。
打個比方吧!你用圓規畫圓,不論你畫多大總要繞著中心點轉。散文中的神就是圓心,形就是畫圓的過程,即文章內容要為中心思想服務的意思
如郭沫若的《白鷺》,全文揭示了白鷺那獨特的美,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文中記敘的情節、描寫的場景、抒發的感情都緊緊圍繞著作者的“獨特感受”展開,“散”和“不散”達到了完美的統一,文章彷彿渾然天成,令人回味無窮。
又如《淚珠與珍珠》開頭引用《小婦人》的句子,接下來的回憶高中課堂,還有擷取現實生活中的片段及談畫等事看似都不相關,零零碎碎,其實都表達了同一個意思:思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