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永遠的嘟爸

    根據沙俄出使準格爾的記載,準格爾的軍隊很早就配備有火繩槍,而且族人還能自己製作火藥,甚至還有大量的突厥奴隸,專門負責給軍隊打造火器。而他們的火槍製作工藝來源,就是來自中亞。 當然,源頭是歐洲,透過匈牙利人傳到奧斯曼帝國,又傳到中亞。在準格爾與沙俄早期的一次衝突之中,準格爾俘虜了一位瑞典軍人。他是早在沙俄與瑞典的戰爭中被俄國俘虜,這次陰差陽錯又成了準格爾的俘虜。 這個人在瑞典軍隊中本來就是炮兵少尉,對於火器之類的先進武器自然是十分精通。被二次俘虜之後,雙方交換條件,少尉給準格爾打十年長工,效忠於準格爾,傳授他們火器技術。十年之後準格爾就放少尉回家。就是在這十年之中,準格爾的族人掌握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器技術,並且培養了大量的本土火器人才。

    手裡有了槍,心裡就有了底。野心勃勃的蒙古人準備大軍出征,借用洋人的技術,重現蒙元帝國的輝煌! 可惜,國力差距實在太大,當時的準格爾,鼎盛時期的人口才六十萬,到了決戰後期,死的死散的散,人口只剩下不足十五萬。

    滿清則坐擁富庶的大後方,於是制定了穩紮穩打的策略,逐步蠶食準格爾在青海,甘肅,蒙西,疆東等地的軍隊,每到一地先大搞基礎建設和軍事堡壘,使得準格爾的騎兵也失去了優勢,最終一舉殲滅了準格爾。

  • 2 # 史學微末

    在清王朝平定準噶爾汗國叛亂的八十多年戰爭裡,最刷新歷史愛好者認知的,正是準噶爾軍隊那武裝到牙齒的裝備水平。

    比起當時蒙古各部落“弓馬騎射”的風格,同為蒙古騎兵的準噶爾軍隊,卻早已實現了“弓箭換槍”。清朝康熙皇帝親征準噶爾的烏蘭布通大戰上,準噶爾軍隊就敢部署“駝城”,其上萬火槍手以“駝城”為掩體,向衝鋒的清軍發起兇猛火力打擊。目睹此戰的法國傳教士白晉的形容:“厄魯特(準噶爾)人仗著良好的排槍的強大火力,迫使皇帝(康熙皇帝)的騎兵退出戰線”。

    而到了四十年後的清朝雍正年間,再扯叛旗的準噶爾汗國,其更加升級的火器裝備,竟對清軍形成了壓倒性優勢:準噶爾軍隊裝備的“贊巴拉克火槍”和“駱駝炮”等先進火器,令清軍多次疲於招架。以清朝名將嶽鍾琪的嘆息,準噶爾軍隊的重型火槍,不但遠勝清軍火槍,甚至比清軍的輕型野戰火炮還狠。雙方的巨大差距,簡直是“我子母炮(清軍野戰炮)擊遠輕便不及賊之大鳥槍(準噶爾火槍)。”

    也正是憑藉這絕對優勢,雍正年間的和通泊戰役裡,準噶爾軍隊才能集結優勢兵力裝備,成建制吃掉清軍傅爾丹部的近七千精銳,叫“康乾盛世”時代的清王朝,遭受了自順治年間衡陽戰役後,八旗的最慘痛一敗。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遊牧汗國”的準噶爾汗國,為什麼會擁有如此強大的裝備水準?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準噶爾汗國良好的地理優勢。

    乍一看去,準噶爾的地盤,屬於“貧瘠的西北地區”,但事實上,卻是發展火器的風水寶地。其境內不但有肥美的水草地和繁榮的商業,西部毗鄰的中亞地區,也正是火器發展的重要時期。從16世紀起,中亞列國就紛紛更新火器裝備,火器貿易更是紅紅火火。中亞的撒馬爾罕和安集延等城市,都是知名的“軍火重鎮”,長期在中亞作戰的準噶爾軍,當然近水樓臺先得月,透過戰爭和貿易等手段,源源不斷拿到精良裝備。

    所以,早在清朝康熙年間時,當時的準噶爾軍隊,就與普通蒙古軍隊截然不同,相反有著中亞國家軍隊的烙印。以《秦邊紀略》記載:準噶爾軍隊的火器戰術,就完全複製烏茲別克人“先鳥炮,次射,次擊刺”的套路。更有大批中亞火器工匠與精銳士兵,直接加入到準噶爾的作戰部隊裡。這支兼有蒙古騎兵迅烈特點和中亞國家犀利火力的勁旅,確是當時清王朝的勁敵。

    第二個原因,則是準噶爾汗國強大的手工業。

    單靠購買和繳獲,當然不能維持一支強大的火器部隊。而準噶爾汗國在這事兒上,更是畫風清奇:不但有發達的農業,更有成熟的手工業,特別是其軍工產業,技術水準更是極高。

    以《西域圖志》的形容說,準噶爾的軍工業十分發達,比如“其鐵最良”,發達的冶鐵業,也讓準噶爾有雄厚底氣鑄造槍炮。準噶爾的槍炮產業,更是突飛猛進,不但能夠自主製造各類槍支彈藥,且專門從事製造槍炮的工匠,就多達六七千戶。故宮博物院和承德避暑山莊珍藏的“厄魯特鳥槍”(準噶爾自制火槍),還裝有避風雨的槍蓋,製作工藝十分精良,見證了準噶爾工匠的水準。

    甚至,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即準噶爾汗國已經覆滅五年後,清王朝依然根據舉報,一次性就從昔日準噶爾故地伊塞克湖畔,挖出準噶爾埋藏的“沖天炮四,沖天炮筒八,大小炮子萬餘”。如此強大的規模生產能力,足以把先進的火器,批次裝備準噶爾大軍。

    而第三個原因,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準噶爾汗國的統治者們,對火器裝備如飢似渴的學習態度。從噶爾丹時代開始,準噶爾更找到了一條快速發展火器裝備的捷徑:利用戰俘。

    《準噶爾汗國史》記載:單是在伊塞克湖邊,給準噶爾人冶鐵開礦的俄國戰俘,就有一百多人。他們給準噶爾人帶來了爆炸力更強的火藥配方,教會了準噶爾人熔爐冶煉等技術,許多代表當時俄軍水準的槍炮武器,也在他們的指導下陸續造出。

    這些戰俘們如此賣力,正因準噶爾統治者們的優厚政策:只要能造出硬傢伙,不但能在準噶爾享受優厚的地位待遇,甚至還能重獲自由回家。比如瑞典人雷納特,這位曾經的瑞典炮兵准尉,因戰爭被俄軍俘虜,然後又在亞梅什湖戰役裡被準噶爾俘虜,然後因一手火器技術,他被準噶爾奉為上賓,在之後的十七年裡,把西歐的野戰火器技術帶給了準噶爾人。之後也重獲自由,賺得盆滿缽滿後返回瑞典。

    可以說,正是這種開放的學習態度,讓準噶爾軍隊的火力,一度對清軍形成了壓倒性優勢。而雍正年間的清王朝,也憤然開始急起直追:在雍正皇帝的全力投入下,清王朝在北京和西安設立作坊,把繳獲的準噶爾火器掰碎了研究,終於成功開發出了各種新型火器,實現了對準噶爾軍隊的火力逆襲。多年後乾隆年間的清軍,能夠成功平定準噶爾,打贏這場捍衛國家統一的戰爭,就有那些清朝軍工人員的心血。

    單看清王朝與準噶爾汗國間,數十年戰爭裡的此消彼長,就可知核心技術強國,是何等重要的道理。可惜見證這個道理的清王朝,接下來卻走上“弓馬騎射”的老路,終於在鴉片戰爭裡,面對更強大的對手,蒙受了戰敗的恥辱。

    從輝煌到恥辱,大清的差距,不在幾桿槍炮,而是理念的缺失。

  • 3 # 嘉佳小博士

    雙方有交戰,就會會有武器掉落,初期的應該是撿的裝備的,後期有可能是沙皇的資助。但是應該規模不大,因為草原帝國缺少製造火器的必要條件,特別是鑄造技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為什麼多吃蔬菜,少吃飯血糖就穩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