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璟潤法律線上

    古代戰爭中真的會派武將到陣前單挑嗎?

    我們平時在看《三國演義》、《水滸傳》、《隋唐演義》一類的影視劇時,經常都會看到兩軍對峙,雙方先各派一員大將到陣前單挑過招的劇情。受文學作品的影響,民間就流傳著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岳飛搶挑小梁王、單刀赴會、過五關斬六將等後人津津樂道的故事。然而古代戰爭中真會雙方列好陣勢武將陣前單挑嗎,

    其實在今天看來,這樣的做法無疑是豪賭,因為雙方一旦有一個被挑下馬或者被擊殺,對勝利方計程車氣無疑會得到大幅提升,甚至會因為一人戰敗導致全軍潰敗,所以戰前雙方武將單挑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快速分出勝負的打仗方式。

    單挑的結果:不一合,或三五合,或數十合,一方將領被挑下馬來。而士兵們也不做任何反撲,就立即拱手認輸,於是,戰爭結束。給人的感覺就是,好像只要主將戰勝,則全軍皆勝;只要主將一輸,則全軍皆輸。整個戰爭的勝負,竟完全取決於兩個主將的武藝高低。士兵們僅僅只起擺設作用,並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如果真是這樣,那還要那麼些士兵做什麼?難道士兵們只是站在一邊看熱鬧麼?難道士兵們不會一擁而上,把單槍匹馬的敵將捉住麼?

    於是,就有人說了,在真實的戰場上,武將單挑是完全不存在的,因為這根本不符合戰爭的基本規律。之所以在演義小說中會有武將單挑的情況出現,那完全是小說家的一廂情願,其目的不過是為了寫的精彩好看,吸引讀者罷了。其實,也不盡然,在歷史上的戰鬥中,武將單挑的事情還是有的,只不過沒有小說中那樣戲劇化,出現的次數也要少得多而已。還有就是,正史上所記載的單挑,往往都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戰爭”,最多也就是“決鬥”而已。

    而且春秋時期戰鬥很禮貌,最典型的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了,泓水之戰中和楚國交戰,楚軍開始渡黃河的時候手下人勸他進攻定能大勝,宋襄公認為人家還沒過來就打,是不仁義;在楚軍渡到一半和都渡過黃河但還沒擺好陣型時,宋襄公都以“不排成打仗的陣列不能開始戰鬥”的陳舊觀念堅持不進攻,結果大敗,自己也受重傷而死,失去霸主地位。春秋時期的戰爭首先一個攻方派出使者,說明為什麼要打你。然後被打一方也要問為什麼要打我。如果被對方問到了,戰爭也就打不起來。典型的就是齊國去打楚國,楚國的使者回答的好,戰爭就打不起來。決定要打了,雙方約定好時間,挑好地方,大家吃完了早飯,然後開打。戰爭時間一般就一個早上,如果是大戰的話,也不超過一天。頭髮白的和年齡小的,是不能殺的。敵軍敗退,也只能追一定的距離,也就是50步,超過50步就不能追了。晉楚有次打仗,晉軍敗退,一輛車壞了,走不動。楚軍計程車兵就給晉軍士兵說該如何弄,果然按照楚軍士兵所說,車子就跑了。跑的時候還甩句"我們逃跑沒有你們有經驗啊",孟子說的“五十步笑百步大概就是這樣來的吧。

    曾經有個笑話,說的是明朝萬曆年間,日本豐臣秀吉侵略北韓,遇上了明朝李如松的遼東鐵騎,那時候日軍中有個將領,讀三國演義發了瘋,非常崇拜三國中單挑的武將們,跳出來大喊:“誰和我‘一騎打’”,明軍以為他神經病,一頓火槍把他打成了篩子。“一騎打”也叫做單挑,就是單打獨鬥。

    看來三國演義害人不淺啊,讀古代演義小說,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武將單挑”。兩軍交戰之際,士兵排好陣型。雙方的將領,乘白馬或紅馬,持長槍或大刀,著銀盔或金甲,縱馬出列,奔至最危險的第一線,高聲喝道:“爾等鼠輩,誰敢出陣與我一戰?”這時,對方的陣營裡,既不用亂箭射他,也不用群起毆他,竟然也是一樣,閃出一員驍將,奔至最危險的第一線,高聲喝道:“汝是何人?速速報上名來,吾槍下不死無名之輩!”接著,就是兩個人的單挑開始了。

    單挑,也就是武將個人之間的對戰,古代單挑的確存在過,比如三國時代,呂布單挑郭泗,孫策單挑太史慈,都是於史有據的。其他朝代,比較有名的如五代的鐵槍大將王彥章,那是單挑成癮的人物。主將被擒全軍潰敗也是有的,比如唐代虎牢關之戰,竇建德輕騎出陣負傷被擒,十五萬大軍頓時崩潰,他在河北經營多年,輕徭薄賦,被認為是可以和李淵,王世充爭天下者,結果一戰就覆滅了。

    在宋朝之前,武將單挑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唐朝及之前的軍人很多都是抓壯丁,武裝牧民還能夠騎射,臨時徵召的武裝農民除了打掃戰場啥也幹不好,很多時候在戰場上能夠維持著這群人老實站在原地就不錯了,所以很多時候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雙方主將決鬥,一旦斬殺對方的將領,一個掩殺,勝負就定了。

    雖然歷史上確實有武將陣前單挑的現象,三國演義那樣的臉劉關張呂布等主將陣前單挑是不可能的,戰爭關係到國家興亡豈是兒戲,主將一旦露臉,對方誰不惦記你的項上人頭,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單挑現象應該也是事先約好了訂好規矩的,不然很有可能主將被殺或者被活捉。

  • 2 # 老譚講故事

    三國演義武將單挑的鏡頭,只是拍電影或寫小說的需要,只是增加藝術性和可觀看性。實際中並不存在單挑,一個有才能的將軍,並不體現在個人武藝多高,所以大家並不要把這些當真。

  • 3 # 中行偃1

    答:兵來將擋 水來土掩。

    打起仗來都看誰?看領兵的將領!俗話說得好,兵熊熊一個 將熊熊一窩。

    小說也是以此為基礎進行藝術創作,為了增強趣味性!同時也突出了武將們在戰場上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趙雲作為常勝將軍每每都能做到以少勝多!還極具單兵作戰的本領。而歷史上的趙雲也確實是這樣的!雖然沒有過兵對兵 將對將進行的“單挑”,可趙雲孤軍奮戰單打獨鬥卻是真的存在!長坂坡救主、漢水拒曹、箕谷斷後,都是趙雲的傑作……難能可貴的是他是真的!

  • 4 # 杏林帥哥

    翻看中國古典小說,只要是兩軍作戰,必定是先武將單挑,然後或是兩軍混戰,或是一方再派將來戰……這樣的情景,從商周時期的《封神演義》到清朝的《雍正劍俠圖》,可以說是源遠流長了。

    但細想一下,這情景怎麼跟鬧著玩似的?

    別說是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即使是街頭小混混打群架,這麼文明的打法也不多見啊!

    那麼問題來了:古人為什麼喜歡寫這樣的情景呢?

    原因只有一個:增加趣味性!

    喜歡看熱鬧,是一個大眾心理。但古人溫飽尚不能得到保障,更沒有心情去搞些娛樂活動了。一些稍有文化的人,開始寫故事娛樂群眾,但苦於知識有限,無法將一場場戰爭的來龍去脈講清楚,於是“武將單挑”這個精典的模式出現了!

    如果細讀金庸老先生的《射鵰》三部曲,你會發現,同樣是古戰場,老先生的筆下極少“武將單挑”。奇怪吧?同樣是宋、元時代的軍事戰場,《射鵰》三部曲怎麼就跟《說岳全傳》、《楊家將》裡寫得不一樣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名宿眼中的“亞洲第一”,女足為何阿爾加夫杯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