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閱
-
2 # 東南明至
因為當時以及以前的時代都是宗族制度,同姓婚,更有凝聚力,一旦強大,更容易造反成功,而且當時主流八大姓,對於周王朝本身就是一個威脅,當時的社會價值就是由姓氏以及宗祖來定身份的高低,所以姓氏,血脈,在當時具有強大的號召力以及威望,所以需要打破,因為打破同姓婚,有助於稀釋姓氏本身帶來的凝聚力,從而保證周王朝的穩定,打破姓氏的觀念,稀釋姓氏血脈,降低所有高貴姓氏帶來的優越感,號召力,重塑意識形態,唯王權論,從而是國家皇室成了唯一權利高貴,保證王權
現在社會我們看到有很多同姓的人,華人口雖然眾多,姓氏也有很多,但這些姓氏畢竟是有限的,與龐大的人口相比不算什麼。因此國內這些同姓的人就太多,他們祖上可能都曾經是一家,也有一些是早期改姓,這在當時也是很常見的事情,現在人倒是沒有這麼多講究,同姓之間結婚也很正常,況且還少了孩子跟誰姓的麻煩,可古代就不一樣了,早期對於同姓之間的婚姻管得非常嚴格,就拿我們的近鄰南韓來說,他們廢除同姓不能結婚的法律,距離現在也沒有過去多久。
北韓半島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因此他們很多的習俗都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很大的關係。其中同姓不能通婚,這點與古代中國也有關聯。
根據《魏書》記載: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絕同姓之娶。可見早期國家沒有禁止這些婚俗,可從周朝開始,同姓之間的婚姻就被禁止,西周與春秋時期對於同姓婚姻的管束非常嚴格,等戰國時期,姓氏不分家,國內產生了大量的新姓氏,自然就沒有管得那麼嚴格,可漢代開始,對於同姓婚姻繼續採用禁止的策略,此後像唐宋元明清這些主要的政權,都延續了這種政策,不允許同姓之間成親,否則就是違背法律,不過明清對於這些要求就沒有那麼嚴,還特意規定了同姓與同宗分離,同姓有的時候也可以成親,同宗之間就不行。
說到底,這一切的根源還是在西周,其實夏商時期看起來是非常開放,那是由於當時的社會還處在相對原始的時期,早期的人類沒有什麼有規矩的婚俗,濫交這樣的事情很常見,西周成立之後,周公等人為了強化中央的權力,必須要對這種生活進行一些大的改變,從周公開始,中國有了嚴格的婚姻制度。
同姓為什麼不能通婚?他選擇同姓不許成親,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同姓大部分都是同宗的人,國家還處在氏族部落轉型的階段,周天子對於國家的掌控能力沒有這麼強,否則武王也不至於分封這麼多的諸侯,在這種情況下,周王室本身就是姬姓部落,他們必須要讓自己的實力強大,可同姓內部的通婚,對於氏族的延續沒有好處。
其次古人早就已經發現了同姓近親成親會有問題。
《左傳》中就記載:男女同姓,其生不繁。當然,古代是沒有那麼先進的科學知識,也不會清楚近親繁殖會有怎樣的危害,但人們已經意識到了近親成親會有問題。雖然有的時候同姓之間不能算是近親,但一貫都禁止了,自然就能避免近親繁殖的危害,這對於人類的延續是有著良好的影響,如果不禁止的話,由於同宗同族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可能會造成大範圍的近親婚姻,那對於氏族的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周王室對於自己內部的婚姻要求是非常嚴格,對於下屬諸侯國之間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別看周分封了那麼多的諸侯國,其實大部分的諸侯都是周王室自己的分支,早期武王分封的時候,為了能讓周部落的勢力控制更多的地盤,就特意讓自己家族中的宗室們到外面去建立自己的諸侯國。
其實周沒有規定諸侯國的規模,那時候的分封,實際上就等於是讓這些宗室自己帶著人到規定的地方來發展,能開拓出多大的疆域,就看這些人自己的能力,因此像齊晉這些國家,都是自己不斷開拓出來的,這也將周文化的影響帶到了國內各地。
周的禮儀制度,自然就會影響到這些諸侯國,姬姓諸侯在天下中是最多的,此外,上古時候一些名人之後,也能得到一些封地,像齊,楚這些諸侯,他們都是屬於後來崛起的一些新貴,有的是幫周取得天下的功臣,這些國家受到周禮的束縛就少一些。
西周分封制下同姓諸侯國為什麼不能通婚?背後隱藏的真相如何?但總得來看,被周禮嚴格束縛的國家還是更多的,這些諸侯國的婚姻制度,也大部分都源於西周制度。那麼除了為了宗族延續做考慮外,同姓不通婚也有著很大的政治意義,像王室,還有諸侯們的子女,他們從一生下來就註定了自己一生不會平凡,他們是貴族,他們也是棋子,貴族之間的婚姻可不是什麼你情我願的,往往都有著很大的政治意義,聯姻是古代最為常見的策略。
貴族們利用聯姻,來組建一個政治聯盟,周王室為了能拉攏各地的諸侯,就常常會選擇聯姻,或者是讓王室子弟娶一些諸侯的女兒,或者是讓王室的女孩嫁到一些國家。其他的諸侯們也是一樣,為了自己的利益,與周邊的國家聯合,最好的方法就是聯姻,像秦晉之好,就是指秦晉兩個大國之間長期的聯盟,他們為了維持這種聯盟,不斷進行著通婚,今天你把女兒嫁過去,明天你兒子娶我宗室的女孩,秦楚之間也長期聯姻,像秦宣太后這些人都是楚國的公室。這些貴族的子女有著這麼大的價值,可古代的生育條件非常惡劣,一個孩子能順利出生並長大就已經很不容易。
即便是條件最好的王族,諸侯們,也沒有辦法保證自己就一定是多子多女。因此這些貴族們的子女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在選擇兒女婚姻的時候,就必須要慎重了,一旦側重於同姓婚姻,剩下可用的政治資源就非常有限了。
出於政治需求,這些國家大部分都會遵守這些規則,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周公等人制定禮儀,也就開始制定了一套嚴格的宗法制度,隨後倫理綱常這些開始被樹立起來,親族之間的界限變得更加明顯,這是維護統治的重要手段,那麼親族之間要是隨意亂倫,社會秩序就會變得更加混亂,統治者們必須要好好維護倫理綱常,後來的這些國家一直沿用這種策略,也是為自己的統治考慮。
不過西周雖然是制定了這種制度,但他們內部還真沒有嚴格遵守,因為周對於底下的諸侯們控制力非常有限,況且他們劃分的很多諸侯,本身就處在蠻荒不開化的階段,有不少的國家壓根就沒有把周的這些制度當回事。
隨後西周衰亡,天下陷入大亂,周王室名存實亡,周的這些禮儀制度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很多國家就不再考慮這些問題了,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有不少的國家都是同姓婚姻,甚至近親結婚的也有很多,但這些諸侯們個個都已經獨立了,沒有人去管他們的這些事情。
除了這種制度被破壞,更尷尬的是西周剛剛確立的宗法制度,就已經被這底下的諸侯們給推翻,不少的國家放開周的那一套,按照自己的想法隨便來。甚至很多國家貴族們常常會出現亂倫的事情,風氣非常開放,根本沒有把倫理綱常當回事,因此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禮樂崩塌,在亂世中大家能活就行了,統治者們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動,沒有人會去考慮這些規矩。
後來秦朝成立,社會漸漸安定下來,中央政權開始主導天下,那麼這套宗法制度與倫理綱常的思想,就開始在國內有了更高的地位,在漢武帝確立儒家為主體治國思想後,這些理念才真正成為人們的習慣,可以說同姓不通婚這類的規則,也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才真正貫徹下來的。
參考文獻:
《左傳》
《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