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Xx22

    戰爭初期輕坦可不就是絕對的主流,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大殺器,頂流裝備!不然古德里安拿啥完成的閃擊整個歐洲!一直到德華人執行巴巴羅薩計劃,3號坦克都是絕對的主力。

    後來是發展出來了主戰坦克這麼個玩意兒,機動性比輕坦差一點,防護比重坦差一點,火力基本和當時的重坦差不多,重要的是人家不偏科!啥都能來!不像重坦那麼笨重又難伺候,也不像輕坦皮薄餡大不經造!這麼好的東西一出來,誰還稀罕輕坦啊!除了造不了主戰的本子以外……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根據題主在詳情中說到的情況,你問的其實是“輕型坦克為何沒成為二戰主流”。

    這就是認知有誤了,二戰絕對是坦克最繁盛的年代,即便輕型坦克也是一樣,產量極為誇張,但輕型坦克註定當不成二戰主流。

    輕型坦克火力、裝甲屬於最輕一級的層次,僅有機動效能突出。用來扒口子擴大戰果還行,一旦拿來針尖對麥芒的對沖,輕型坦克就幹不過中型、重型坦克了。

    很多時候連中型坦克都覺得生存困難,比如美軍在歐洲爆發的“謝爾曼的災難”,M4坦克按說裝甲也不差,奈何根本沒法與虎式、豹式、虎王等重型比拼。

    的來說,輕型坦克儘管在長途奔襲、撕裂戰線方面作用巨大,但完全無法與成規模的中、重型坦克群對決,這是輕坦扛不了大梁的主要原因。

    坦克對坦克的情況在二戰非常多,甚至坦克是當年主要的反坦克裝備,絕非提問所說的“坦克打坦克畢竟比較少”。

    二戰喜歡打機械化的叢集作戰,坦克是矛頭,裝甲車、汽車運輸計程車兵進行跟進,空中的攻擊機、俯衝轟炸機作為一線支援,類似今天的武直。

    坦克部隊的矛頭是重型坦克,主力是中型坦克,前驅則是各種輕型坦克。

    一旦裝甲部隊滾動起來,坦克部隊只管突破縱深,以速度為特點的輕型坦克雖然突擊能力較弱,卻能在戰場上靈活的完成快速調動,迅速插入開啟的缺口,抓住戰機,為其它坦克的突擊製造機會。

    此外,輕型坦克還是戰場上活躍的偵察兵、斥候,它們藉著速度與一定的裝甲,可以優秀的完成各種偵查、火力偵查、突擊偵查任務。

    戰爭絕非一場兵對兵王對王的遊戲,曾經戰前盛行的“坦克打步兵,步兵用坦克輔助”的做法一開戰就迅速被集中化的機械洪流所取代。

    說白了,坦克和機械化步兵是二戰絕對的主角,輕步兵則成了配角。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那些特殊戰場和步兵支援坦克,沒有哪個坦克是為了直接殲滅步兵存在的,它們的設計目的是幹掉對方的坦克,突破對方的陣地,頂住敵方的裝甲叢集和炮火,並實現大範圍的高速機動。

    二戰是人類一次自動機械化戰爭的革命,各國採用了大量的坦克、飛機、自行火炮、汽車,可以說但凡正兒八經的高階戰役,坦克都是離不開的東西。

    別忘了,二戰之所以打成了機械化的運動戰,而不是一戰那樣的塹壕戰,主要的原因就是發掘了坦克的作用。

    二戰時期機械化運動的坦克叢集作戰理論已經成熟,前有富勒,後有圖哈切夫斯基,戴高樂,古德里安,裝甲戰理論一直隨著二戰而昇華、創新,誕生出了一大批裝甲指揮官。

    如古德里安、隆美爾、瓦圖京、朱可夫、科涅夫、巴頓、蒙哥馬利等等,他們的功成名就離不開坦克,他們指揮的戰役中,坦克大戰永遠是最膾炙人口的傳奇。

    可以說,除非是中國戰場這樣落後貧困到極點的地方,否則大國們的每一場重要戰役都離不開各種坦克。

    即便是中國,也有大量的坦克參戰,發揮了各種作用。

    而且,中國戰場恰恰是個輕型坦克的戰場,無論是中國軍隊裝備的那些雷諾、維克斯、T-26、斯圖亞特,還是日軍的一系列輕戰車,中戰車,都屬於體量不大,裝甲薄到姥姥家的坦克。

    這些坦克大多被分散運用於步兵陣型,幾乎沒有發揮成規模的坦克戰,它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輔助步兵壓制對方步兵。

    太平洋戰場則高端了許多,同樣是打不了坦克大戰的環境,但美日都投入了大量坦克,其中便於機動和運輸的輕型坦克是主流,美軍的斯圖亞特坦克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此外M4謝爾曼中型坦克也在太平洋戰場發揮出色,在裝甲技術孱弱的日軍眼裡,斯圖亞特與自己的中戰車們一個水平,而謝爾曼都快趕上虎式了。

    當然,上了歐洲戰場,遇到真虎式謝爾曼可就沒法嘚瑟了,但美軍的斯圖亞特、霞飛等輕型坦克依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戰後還發展出了M41鬥牛犬。

    德軍也不差,戰爭初期叱吒風雲的二號坦克、35T、38T都表現的非常不錯,它們推進距離長,能迅速撕裂步兵陣線的缺口。

    蘇軍更是一個輕型坦克的寶庫,飛奔的BT-2、BT-5、BT-7、T-26、T-40\50\60\70\80,甚至還有更輕的超輕型坦克,這些坦克要麼是30年代大量生產的裝備,要麼是戰爭期間為簡化湊數而填上去的裝備。

    總的來說,二戰輕型坦克的特點是快速、廉價、透過性槍,生產量極為龐大,廣泛存在於戰場各個區域。

    它們前期是戰場上主要的突擊力量,但隨著戰爭後期中型、重型坦克在戰場上的泛濫,以及步兵反坦克能力的提高,輕型坦克開始江河日下。

    在以裝甲、火力為核心,坦克洪流進行對沖的高壓力戰場上,能被步兵輕武器傷害的輕型坦克根本插不進腳。

    比如庫爾斯克會戰,普洛霍夫卡之戰,蘇德雙方的坦克叢集頂著狂轟濫炸的火力,互相正面突擊,哪怕虎式、KV重型上去也頃刻化為廢鐵,T-34、3號、四號更是躺了一地,哪有輕型坦克說話的機會?

    到後期那種密不透風的坦克攻防戰,就連中型坦克都吃不消了,英、美、德都開始了研製專門的重型坦克或殲擊車,如英國的“土龜”,德國的“費迪南”、“獵虎”,美國的T28等等,當時的人們認為只有這些東西能頂著對方的炮火壓上去。

    所以,不是輕型坦克不給力,而是它們確實沒法在大戰場上扛大樑,也許它們發揮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蘇聯廣袤的原野和黑沉沉的太平洋島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班牙有哪些旅遊景點和美食購物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