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健康的喵喵跳

    為什麼魏瓔珞到最後也沒有被封為皇后,其實可以分為【歷史】和【戲劇】兩個方面來看。

    【歷史】

    1、從歷史上來說,清朝是滿族人統治的天下,在那個時候,滿蒙兩族才是社會高階階層,而漢族一直都是社會最底層,令妃魏佳氏本就是漢人出身,雖然被乾隆抬旗,但依舊改變不了她是漢族血統這一事實,所以在當時封建統治的大環境下,皇后只能是滿族人或者蒙古族人,絕不可能是漢人。

    2、從歷史上的乾隆本人來說,他的老子雍正經歷了九子奪嫡贏到了最後,本身就是心機boy,而且雍正是個工作狂,在乾隆即位前就已經給兒子創造了一個太平盛世。而乾隆本人從小就備受康熙皇帝喜愛,從康熙皇帝在時,弘曆就已經是皇帝人選,天選之子。因此從小無憂無慮長大的乾隆自然是自信非常,不然也不會拿著一堆印章到處蓋,還為後世留下了那麼多農家樂審美的文物。乾隆除了一生摯愛富察皇后以外,令妃算是較為受寵的一個妃子,創下了10年生6個娃的記錄,也就是說平均一年半就要生一個孩子,這是一種受寵的體現,但並不是愛的體現,生孩子對於女性身體損害極大,這也是導致令妃並不長壽的原因之一。

    3、乾隆皇帝立過兩個皇后,富察氏自然是最愛的。富察氏死後,那拉氏繼後位前幾年還與乾隆關係很好,還生下了幾個孩子,但是在後來的一次南巡中,那拉氏卻突然與皇帝爭執,還剪斷頭髮,讓乾隆動怒將她送回紫禁城,收回了皇后冊寶,抹去了一切痕跡,甚至在繼後死後草草埋葬,非常的不體面。說明皇帝對於皇后存在一種憤怒、失望、恐懼的情感。而且對於清朝而言,皇帝廢后是失德之舉,會遭到大臣的反對議論,對於皇帝的名聲也不好聽,因此在後來皇帝也再也沒有動過立誰為皇后的念頭。也免得再出現下一個那拉氏。

    【戲劇】

    1、劇中,魏瓔珞屬於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規矩多的人,可以帶著兒子逃學,為了不被永琪唸叨可以躲在櫃子裡,對於她來說,皇后的位置不僅不是榮寵,更是一種枷鎖和束縛,但是如果只做皇貴妃,就可以理所應當的處理六宮事務,但是絕不會有皇后的心理負擔。

    2、因為對繼後的愧疚。劇情的最後,繼後在斷髮前怒斥皇帝,直截了當的挑明令妃根本不愛皇帝,只有自己一生鍾愛皇帝。繼後叱問皇帝在船著火後有沒有一絲一毫擔心自己,皇帝不僅沉默了,而且眼神躲閃。最後,皇帝雖然為了皇家尊嚴收走了繼後的冊寶,把繼後軟禁在宮中,但是並沒有廢后,究其原因是因為皇帝對繼後心存愧疚,繼後一生的悲劇與自己並非毫無關聯。

    3、魏瓔珞從普通宮女一路爬上皇貴妃的位置,一路的風騷走位早就已經在宮中傳遍,對於其他人來說,魏瓔珞聰明、果敢、有擔當,但是缺乏母儀天下的氣度,也沒有強大的身世背景,自然也不會受到王公貴族的擁戴,因此對於皇帝而言,令妃並不是皇后合適的人選。

  • 2 # 陳大舍

    諸位看官,這裡是陳大舍道古。以史為鑑,可知興衰。承蒙青眼,不勝榮幸。

    歷史上的令妃娘娘,也就是魏瓔珞、衛婉嬿雖然生下了日後的嘉慶帝,而且是在生前,還是皇十五子的嘉慶帝便被秘密立儲。但是直到令妃薨歿,她都沒有被封為皇后,直到二十年後,也就是乾隆帝內禪與嘉慶帝的那一年,她才被正式的“母以子貴”,被追封為孝儀皇后。

    為何令妃不能封后?這是個困擾了很多人的問題。其實根本原因並不是乾隆帝不能封令妃為皇后,而是乾隆帝不能過早的公開皇十五子為太子。

    在納蘭廢后(也就是如懿)不得良死之後,乾隆帝便讓令妃代行國母之責——以皇貴妃統領後宮,並賜只有帝后才能佩戴的飾物——東珠朝珠。此物於清代至為尊貴,除帝后之外,縱使貴如諸侯王者也不敢染指。由此可見令妃娘娘這個皇貴妃不是一般的皇貴妃。

    東珠朝珠,清代至高權力的象徵。

    十年後令妃薨,在葬禮上乾隆帝將皇貴妃原有的五十八件執事儀仗中增加了十八件,達到七十六件,僅比皇后葬禮上的儀仗少了一件,也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給予令妃的特殊待遇。 但是,即使是這樣,乾隆帝出於政治考量,也不能立令妃娘娘為皇后。

    因為乾隆帝當時已經步入晚年,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擺在了眼前,這就是繼承人問題。青年時代的乾隆帝和中年以後的乾隆帝幾乎判若兩人,早年的乾隆帝是一個坦率、厚道的青年人,他對自己一直是很謙虛的,對這個世界也是富有同情和善意的。所以起初的他並不諱言繼承人問題,早年他曾經高調的立孝賢純後所生的端慧太子永璉悼敏王為嗣,但是二人皆殤於衝幼。但隨著年華逝去,他也像很多男性一樣,逐漸變得的驕傲、冷漠還有自私,而且這些性格上的缺點也會逐漸的全部暴露出來。也就是說此時的乾隆帝已經不是當年的乾隆帝,現在這位古稀天子所有的考慮的出發點,首先是保證自己的權力。

    乾隆帝青年、中年、晚年時的三幅肖像,可見權力絕不是什麼“春藥”,也不會讓人變得“性感”。

    奧斯卡王爾德的這部經典之作,不僅僅適合日不落帝國時期的上流社會,而是適合於所有的時代。

    比如說,納蘭廢后也為乾隆帝生有一子,即皇十二子永璂。但是因為母親失寵,所以也就不予考慮。故此時乾隆帝眼中實際上的嫡長子也就只有令妃娘娘所生的皇十五子了,也就是日後的嘉慶帝。

    但此時擺在乾隆帝面前的路有兩條:

    第一,公開立皇十五子為太子,並立令妃為後;這樣做的麻煩是要徹底承認“秘密建儲”制度已經破產,而雍乾父子二人登位都會有僥倖之嫌;更重要的是公開立儲還會導致皇帝權力被分散的可能——大多數人過中年的政治家們都會把權力當做比自己生命還要珍貴的東西。乾隆帝也不例外,他自己就公開承認反對立太子的原因就是怕分散權力:

    “朕歷覽諸史,今古異宜。知立儲之不可行,與封建井田等,實非萬全無弊之道也。蓋一立太子,眾見神器有屬,幻起百端。”

    一句話,就是帝王必須 “非躬親總攬,則柄或下移,其弊將無所底止……” 。

    第二條路就是把“秘密建儲”制度不打折口的執行下去。但是這種制度從邏輯上考量就知道不是什麼長久之計。因為秘密建儲制度根本無法解決皇室之間的“奪嫡”鬥爭。尤其是很多皇室成員都有同等繼承權的時候,這時的鬥爭就會更加慘烈。 而在乾隆帝諸子中有實力與皇十五子競爭嫡位也是有的,因此,不明確儲君也是不行的。 所以,如果正式的以令妃為皇后,那無疑是就是公開宣佈皇十五子為儲君;而一點姿態不表示,又勢必引起一些人的奪嫡之心,這方面的教訓康熙、雍正兩朝太深刻了。

    故乾隆帝以給予令妃皇后之實,但終究不讓她名正言順的方式曖昧的宣佈了繼承人——也就是他和令妃的兒子,皇十五子,日後的嘉慶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乾燥綜合徵患者刷牙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