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宋趣史
-
2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沒啥,沒看到太后和宋恭帝都投降了嘛!
1276年伯顏率領的元軍兵臨臨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軍投降。
同年,謝太皇太后抱著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趙顕出城向元軍投降。
南宋殘餘勢力在福建、廣東一帶繼續抗擊元朝,最後在1279年,南宋年僅八歲的小皇帝趙昺被元軍逼的走投無路,和陸秀夫跳海而死,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南宋覆滅。
只能說文天祥、陸秀夫這樣的忠義之士才是少數派,絕大多數人還是怕死的,即使有十萬軍民投海而死。
宋朝有十萬忠義之魂陪伴,還奢求什麼?
連皇帝和太后都投降了,連國都沒了,還想奢望其他人為國守節?
這是道德綁架!
趙孟頫只是芸芸眾生的一員,憑什麼苛責他?
國還在,你不出力,那你就是不忠不義之徒;國都沒了,皇帝都投降了,你讓趙孟頫咋辦?跳海自殺?還是懸樑自盡?或者一個人造反?
這和人品沒關係,只能說國家大勢如此,誰都沒辦法。
再說了,人品和藝術有關係嗎?秦檜書法一流,甚至他的書法還流傳千年,變成現在的宋體,你說他人品咋樣?
蔡京也是大書法家,詩詞、散文的造詣也比較深,還是宋朝宰輔。但是他也是有名的奸臣,稱為“六賊之首”。
錢謙益是明末清初公認的“江左三大家”之一、詩壇領袖。由於他的“首鼠兩端,居心反覆”的人品,長為世人所鄙視,舊朋故人多與之絕交。 在清朝當權者眼裡他是“貳臣”,把他列入《明史.貳臣傳》之首,說他“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
還有所謂的“聖人”朱熹,著名的思想家,孔孟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著名的“雙標”人士,嚴於律人,松於律己。
道德文章天下聞名,可個人人品之差也天下聞名。先不說兒媳婦那事,只說史料真實記載的:因唐仲友的永康學派反對朱熹的理學,朱熹連上六疏彈劾唐仲友,甚至娶尼姑。
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周作人、比如洪承疇、比如民國那些文人。
還是那句話:這個世界岳飛、文天祥、陸秀夫這樣的人是少數的,大多數人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的。但是正是岳飛、文天祥、陸秀夫這種人的存在,中國才有脊樑,才有民族精神才有英雄。
至於文藝作品,文藝是文藝,人品是人品,咱們來欣賞文藝的,又不是來欣賞人品的。
畢竟文藝是用眼睛看的,而人品是用心來辨別的。還是蠻藝術的
畢竟岳飛、文天祥、陸秀夫是用心來銘記的。
回覆列表
趙孟頫,字子昂,他是宋太祖兒子秦王趙德芳之後。趙孟頫的四世祖趙伯圭,是宋孝宗的親哥哥。至元二十三年 ( 1286) 他接受元朝的聘請做官,三十五年的宦海生涯,他仕途平順,位極人臣生前官居從一品翰林學士,死後受封魏國公。趙孟頫以書畫聞名於世,卻也因為他為異族政權服務做官,為人所詬病。
明朝人批評趙孟頫的書法缺乏骨氣,字無雄渾氣,等於批評他做人沒有骨氣缺乏氣節。
清朝人在四庫全書中也批評趙孟頫以宋朝宗室身份,卻沒有保持氣節在元朝做官。趙孟頫以皇族身份卻為何要在元朝做官呢?
趙孟頫小時候就很聰明,讀書過目不忘,不用想很久就能寫出好文章。趙孟頫父親早亡,受母親影響很深。他的母親一直盼望兒子能做官光宗耀祖。南宋滅亡時趙孟頫25歲,他幾次推辭掉做官的機會。南宋時期理學思想影響了士大夫群體,南宋滅亡時有一批士大夫或者當起遺民拒絕在元朝做官,或者起來反抗元人殺身成仁。比如陸秀夫、文天祥。遺民包括鄭思肖、錢選等等。
趙宋宗室中也有人死於抗元戰爭中,與趙孟頫同輩分的趙孟松謀劃起兵反元,計劃走漏訊息遭范文虎殺害。臨死前趙孟松大罵范文虎忘恩負義,幫助元朝人滅南宋。另一宋朝宗室子弟趙孟壘也因參加反元,遭殺害。也有投降元朝的宗室子弟,如趙與蒨。從輩分上來說是趙孟頫的長輩,趙與蒨在元人進攻南宋時,曾勸說元人不要屠殺宋人。趙與蒨在元朝做到了翰林學士高官。
趙孟頫是有才氣之人,又心懷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不甘心過無名的隱士生活。也因為他經濟上有困難,再加上元朝人的統制也已經穩固下來,母親希望他能在元朝做官。至元二十三年 ( 1286) 御史程鉅夫奉詔在江南搜訪 人才,趙孟頫接受推薦到元朝做官。
趙孟頫為官正直,也做了一些實事。至元二十四年,他擔任兵部郎中。兵部負責管理天下驛站,驛站的公款消費太多,驛站官員無法應付,卻從老百姓手中搶奪。趙孟頫把這個情況彙報給了上級,請求國家多撥款給驛站,避免擾民。
至元二十九年,他擔任濟南路知府,他還曾破了一件冤案。有個在鹽場打工的人叫元掀兒,因為工作太辛苦了,忍受不了逃走了。他父親從弄了一個屍體,誣告鹽場工人殺了他兒子。趙孟頫覺得事有蹊蹺,沒有直接判決。過些日子元掀兒跑了回來,冤案就此真相大白。趙孟頫斷案也很有方法。
趙孟頫擅長篆書、籀書、隸書、行書、草書,有個印度僧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求趙孟頫的書法,印度人拿趙孟頫的書法當寶貝一樣。趙孟頫的畫也很有名,他畫山水、木石、花竹、人、馬,都很不錯。
元仁宗認為趙孟頫和李白、蘇軾一樣有才學,又稱讚他博學多聞,書畫絕倫。明朝、清朝人對趙孟頫的評價有褒有貶,明朝人項穆評價趙孟頫:趙孟頫書法溫潤閒雅, 有王羲之的神韻, 妍媚纖柔, 缺乏大節不奪之氣。
明末清初期的書法家傅山評論趙孟頫:“予不極喜趙子昂,薄其人而遂惡其書,近細視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綽約自是賤態,潤秀圓轉尚屬正脈,蓋自《蘭亭》內稍變而至此與時高下亦由氣運,不獨文章然也。” 傅山看不起趙孟頫在元朝做官,批評趙孟頫書法太過柔媚,甚至罵他書法賤。但他也覺得趙孟頫得王羲之書法的神韻。
趙孟頫因為是趙宋宗室卻在元朝做官,遭到後世的非議,以至於他的書法也受人批評沒有骨氣。客觀的說趙孟頫只是不想埋沒自己的才能,他的氣節確實不如文天祥,但做官期間還是做了一些對百姓有益的事情,從這點來說也不能太苛責他了。從書畫史來說趙孟頫也是繞不過去的人物,他是當之無愧的書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