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小鶴
-
2 # xcdz新縣新超電子蜂鳴
你好,很榮幸能給出自己的一些見解,以我的理解,未來養殖業會朝著幾個方向發展:
1、無汙染化
現在全華人民最關注的就是環境汙染問題,因此,我們在開展養殖的前期就要考慮對環境的影響,提前準備好排汙措施。
2、節能化
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接受節能化養殖的理念,在降低資源的基礎上更好的保護環境,同時節省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利潤。
3、智慧化
在當今快遞,工廠流水線都提出智慧化的經濟戰略時,養殖業的發展也要引進智慧化的發展模式,透過人工智慧的控制和規模化的管理,提高養殖過程中的科學化和產業化。
4、產業鏈化
面對農產品的滯銷問題不斷傳出,以及農產品受市場的調節影響波動太大,現在養殖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就要發展全產業鏈的模式,透過農產品的深加工利用,打造一系列的產業鏈。
-
3 # 湘中小丁哥
一:標準化規模養殖
規模農業不僅是一號檔案頭號重要內容,是未來中國農業轉變的主要方向。對於農業的種植養殖業來說,規模化無疑是中國實現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國家對規模養殖將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利好①規模養殖的鉅額補貼
利好②標準化示範養殖,還可拿到政策扶持資金。
二:生態養殖
利好①生態養殖的鉅額補貼
利好②用地、用水、用電政策優惠
三:特色養殖
需要注意的是,特色養殖是指在當地養殖形成一定規模叢集、成為一種地區特色的養殖。國家鼓勵各地區根據地區優勢,發展區域性特色農業專案。
利好①一縣一特補貼專案
利好②以特色做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
四:政策性保險將持續加大
由於養殖業風險不好預測,除了天災外,環境汙染導致疫病嚴重,增加了畜禽病死亡率,養殖業風險很高。為防範風險,保證養殖業健康安全發展,國家將增大農業保險的投入。一些水產養殖保險等有望列入政策性農險範圍。
趨勢一、畜產品生產進入到低速增長期
畜產品需求的增長速度是一個逐步放緩的過程,從肉類產量的增長率來看,80年代為9%,90年代為7.7%,新世紀的前十年為2.8%,十二五期間為2%。
需求的快速增長形成了改革開放到上個世紀末,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主要是城鄉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改善膳食結構,提高營養水平。人口的增長、收入的增加和城鎮化的推進在消費方面形成了強大的拉動,同時糧食增產又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1990年中國的肉類產量居於世界第一,人均肉類佔有量從1978年的8.9千克增加到2000年的47.4千克.。可進入新世紀以後,畜產品呈現出階段性、結構性的過剩,其生產的增速逐步地放緩,主要原因為:一是收入水平達到了肉類消費快速增長的臨界點,據統計,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是肉類增速的臨界點,當GDP達到5000美元的時候,肉類消費增速最快,超過則會下降,中國在2011年人均GDP達到5447美元;二是經濟增速放緩,人均GDP下降一個百分點,影響豬肉消費下降0.56個百分點;三是人口老齡化、消費觀念的改變, 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數已經超過了15%,老年人口的比重高於世界的平均水平,到2020年6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將達到17.2%。
目前,中國人均肉類的消費量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考慮城鎮化和新增人口等因素,預測十三五期間,肉類產量年均增速為0.9%可滿足需求。
◆◆ ◆
趨勢二、現代畜牧業加快發展
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快速發展,據統計,2013年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首次超過了50%,實現了由規範養殖向規模養殖的經營轉變,2015年規模養殖比例已經達到了54%。目前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經逐步形成,質量安全標準、檢驗檢測認證、技術推廣、執法監管等已經基本配套,為保障質量安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目前,畜牧業國家級龍頭企業583家,佔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47%,工業飼料集中度52%,畜牧飼料為主業的上市公司31家。
◆◆ ◆
趨勢三、生產佈局加快調整
改革開放以來,畜牧業生產由原來的分散逐漸向區域性集中,生產區域化程序加快,基本形成了以長江、珠江流域、中原和東北為中心的生豬產業帶,以中原、西北和東北為中心的肉牛產業帶,以中原、西北牧區、西南、內蒙古中東部和河北北部為中心的肉羊產業帶,以華東、華南為中心的禽肉產業帶,以中原為中心的禽蛋產業帶和以東北、華北及京津滬為中心的奶牛產業帶,區域比較優勢達到了充分的發揮。十二五以來,畜牧業生產的區域佈局開始了新一輪的調整,出現了生豬北上和蛋雞南下的形勢。相對而言,上一輪的佈局調整主要是經濟因素的驅動,而本輪佈局的調整則主要由環保和技術的驅動。生豬生產方面,由於南方養殖密度越來越高,長、珠三角地區城鎮化快速推進,土地等資源趨緊,區域性地區生豬養殖和環境保護矛盾日益突出,養殖中心正在向西南、西北和東北轉移;蛋雞生產方面,由於環境控制技術的發展,南方高溫高溼環境不適宜養蛋雞的侷限性被克服,養殖中心正由東北、中原向安徽、湖北、湖南及四川轉移。
環保是硬約束、新常態,國家相繼出臺了《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及《農業部關於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佈局調整最佳化的指導意見》。
◆◆ ◆
趨勢四、種養結合更加緊密
改革開放以後養殖專業化快速發展,專業化帶來了效率的提高也改變了傳統的農牧關係,造成了農牧分割、種養分離。
種植業結構亟待調整,糧食連年增產,財政負擔重;玉米“獨大”,庫容緊張;化肥、農藥等使用量大,環境承載能力接近極限。養殖業結構有待最佳化升級,草食畜牧業發展不足,進口量增大;草業發展不足,優質飼草料短缺;大量畜禽糞便尚未還田利用,環境壓力增大。
近年來,我們出臺了一些舉措大力支援草食畜牧業的發展,積極推進“糧改飼”試點,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努力推動畜禽綜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
十三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畜牧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將緊緊把握畜牧業發展的潮流和趨勢,統籌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轉化率和畜禽生產效率,不斷增強綜合生產能力、市場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