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雙氧吧

    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在此築城以來,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至今有2400年的歷史。南京曾有過多個名稱:

    公元前472年:越城——越國滅吳後,范蠡在今中華門外的長幹裡築越城,是在南京主城地區有確切年代可考的建造最早的一座城池,南京主城地區建城的開端。

    公元前333年:金陵——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

    秦漢:秣陵——術士對秦始皇說:金陵有天子氣。秦始皇大為不悅,命人開鑿方山,使淮水流貫金陵,把王氣洩散,並將金陵改為秣陵。

    三國至南北朝:建康——孫權在此建都,改秣陵為建鄴。後改稱建康。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

    隋朝:蔣州、丹陽——隋平毀建康,統於蔣州。至隋大業三年(607年),廢蔣州,置丹陽郡,江寧縣屬丹陽郡。

    唐朝:金陵——唐朝初年置江寧郡,後置升州,再後改為金陵府。

    南唐:江寧——升元元年(937年)建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

    北宋:建康——建炎三年(1129年)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行都,為江南東路首府。

    元:集慶路——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建康府為建康路。天曆二年(1329年),改建康路為集慶路。

    明:應天府——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改集慶路為應天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初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下詔確定以應天府為南京,大梁(開封)為北京,實行南北兩京制。自此,南京這一名稱被長期使用至今。

    清:江寧府——1645年,清軍兵臨江南,攻陷南京後遂即廢除國都地位,改應天府為江寧府,成為江南省省府。

    1853年:天京——太平軍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改稱天京,建都11年。

    1864:江寧府——同治三年複稱江寧府,轄江寧、上元等縣。

    1912年至今:南京——中華民國元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定都江寧府,改江寧府為南京府。

  • 2 #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金陵,即今天的南京。說六朝古都,指的是三國時的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都曾以之為都,實際上,在此建都的遠不止這六個。諸如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國民政府,亦曾都於此,只是金陵之名偶有變化。

    圍繞金陵城,也曾發生過不少故事。

    戰國時,楚威王發現古南京地界隱有王氣,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於是埋金鎮之,金陵之名由此而來。

    秦始皇一統六國,書同文,車同軌,聞金陵王氣之說,很是不悅,竟鑿方山,引淮水入城,以洩王氣,秦淮河由此而來。而且,秦始皇還給金陵城改了一個名字,秣陵。秣陵可不是一個好名字,秣,即草料,由金陵變成了牧馬場。低賤的名稱,也是為了盡輸其氣而做的一次改動。

    直到三國時期,孫權建都於此,改秣陵為建業。

    後建業改建鄴、江寧、建康、天京等,直至後來改為南京,延用至今。

    南京歷來文化繁榮,留下的詩詞歌賦不勝列舉。如杜牧的名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秦淮河繁榮之時,兩岸集市雲集,風流才子,歌女雅妓等皆流轉於此,其勝境至今令人神往。

    南京歷經多年變化,一磚一瓦皆烙上了厚重的歷史印記,雖然不復古時風流,其獨特的文化底蘊,也隨著時間之釀,香飄四方。

  • 3 # 蔣語堂

    南京簡稱“寧”,是今江蘇省省會,金陵是南京的別稱,也是南京最負盛名的稱謂。位於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中國七大軍區的南京軍區(後調整為東部戰區)司令部所在地。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美稱,據南京地方歷史學者盧海鳴博士著作的《南京歷代名號》統計,從南京歷代名號一共有70多個,下面具體梳理下歷代南京名字的主要變遷發展:

    1.越城。公元前472年(周元王四年),越王勾踐命大夫、上將軍范蠡在長幹裡築城,這座周長“二里八十步”的城,被人們稱為“越城”,成為南京歷史地名的首個由來。

    2.金陵邑。公元前 333年,楚威王滅越霸吳,在長江邊建立金陵邑,成為南京歷史上第一次行政區劃建制,並留下“威王埋金”等歷史傳說。

    3金陵縣。金陵邑為楚國建制,秦朝大一統後,將金陵邑改為金陵縣。

    4.秣陵縣。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年),秦始皇將金陵縣改為秣陵縣。傳聞秦始皇出巡時2次經過南京,第五次即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年),將聚王者之氣的金陵,改為秣陵(秣:戰馬的草料)。秣陵一名,被秦漢沿用

    5.建業。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建立東吳,定都秣陵(改名為建業),並在城外石頭山築城為屯兵儲糧之地,形成“石頭城”的由來,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開始。

    6.建鄴。公元282年(晉太康三年),改名建鄴。

    7.建康。公元313年(晉建興元年),為避晉愍帝司馬鄴諱,改建鄴為建康。

    8.蔣州。公元589年(隋開皇9年)隋滅陳後,建康被夷為平地,在建康設蔣州。

    9.歸化。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唐高祖將丹楊改為“歸化”。

    10.白下。公元626年(唐武德九年),唐高祖李淵改金陵縣置,屬潤州。治所為白下(今南京)。

    11.江寧。公元635年(唐貞觀九年)改名江寧縣。

    12.昇州。公元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改江寧縣為昇州。

    13.上元。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改江寧縣為上元縣。

    14.江寧府。公元937年,南唐在金陵建都,稱江寧府。

    15.升州。公元975年(宋開寶八年),北宋滅南唐,復改江寧府為升州。

    16.江寧府。公元1018年(宋天禧二年),復升州為江寧府。

    17.集慶。公元1329年(元天曆二年),改建康路為集慶路。

    18.應天府。公元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將集慶路改置為應天府。

    19.江寧府。公元1645年(清順治二年),將應天府復改為江寧府。

    20.天京。公元1853年(清咸豐三年),太平軍攻克江寧,改江寧為天京,為都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拳皇97你都知道哪些特殊的人物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