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古代帝王雖然經常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在處決犯有死罪的親屬時卻往往面臨困境,即使不得不殺,也多是賜予他們自盡,但如果皇親國戚不肯自盡,那就只能由皇帝親自動手。不過,漢文帝在面臨這種情況時,卻腦洞大開地想出一個辦法,命大臣用哭活喪的方式,逼迫舅舅薄昭自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薄昭是薄太后(漢高祖劉邦的姬妾)唯一的親弟弟,漢文帝劉恆的舅舅,在劉恆剛剛被封為代王的時候,便跟隨姐姐、外甥一起到代國。劉恆做代王時期的史實,正史當中並無記載,而薄昭的事蹟自然也是付之闕如,但根據合理的推測,他應該是在代王宮盡心竭力地輔佐外甥,並深得其信任。

    高後八年(前180年),執政多年的呂太后薨逝,丞相陳平、太尉周波隨即發動政變,在誅殺諸呂后廢黜少帝劉弘,並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劉恆因為不清楚陳平、周勃的真實意圖,便派薄昭進京考察情況,在確認沒有危險後,才於同年進入長安,並正式登基為帝,是為漢文帝。

    文帝登基後,尊立母親薄姬為皇太后。文帝考慮到自己只有一個舅舅,且薄昭還曾冒著生命危險為自己“探路”,功勞不可謂不大,所以對他特別的親近、厚待,不僅封他為車騎將軍、軹侯,而且還屢屢賜予他財物,由此使得薄昭富貴至極。

    朝臣們大多是趨炎附勢的主兒,如今看到薄昭受到皇帝的寵信,便紛紛前來巴結他,甚至連丞相周勃在增封食邑後,也將受賜的財物全部贈予薄昭,並請求他庇護,由此可見薄昭的權勢、聲望之盛(“勃之益封受賜,盡以予薄昭。”見《史記·卷五十七·絳侯世家第二十七》)。

    在一片吹捧、逢迎聲中,多年籍籍無名的薄昭突然間成了帝國“頭號紅人”,這巨大的變化讓他有些飄飄然、昏昏然,逐漸迷失自我,轉變為奢靡無度、驕縱不法的形象。薄昭依仗著皇帝的寵信,經常在朝堂內外安插親信,並公然干涉朝政,由此逐漸引起文帝的不滿。

    然而出於安慰母親的考慮,加上薄昭先前立有大功,所以文帝對舅舅的驕縱不法行為並未及時地制止,由此導致後者滑向自我毀滅的深淵。文帝十年(前170年)冬,薄昭不知何故,竟然殺死了文帝派來的使者,從而給自己招致殺身之禍(“冬,上行幸甘泉,將軍薄昭殺漢使者。”見《資治通鑑·卷十四》)。

    文帝得到訊息後,迅即召開御前會議,跟大臣們商討應該如何處置薄昭。很多大臣由於不相信皇帝真的會懲罰舅舅,便建議從輕發落,只有少數朝臣建議處死薄昭,唯此才能給華人一個強烈的訊號:皇帝執法無私。文帝思慮良久,覺得後者的觀點很對,便決定處死薄昭。

    然而考慮到太后的感受,文帝又不忍心公開處決舅舅,於是腦洞大開地想出一個主意:派大臣去薄昭家,勸舅舅自殺。沒想到,薄昭根本就不想死,任憑前來做思想工作的大臣磨破嘴皮子,依然無濟於事。文帝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接著又派遣數位大臣到薄昭的府邸哭活喪,逼著他自行了斷。

    果然,當薄昭看到大臣們手捧祭品悼詞進入府邸,並圍繞著他哭活喪時,心中既厭惡又生氣。於是薄昭喝止住群臣,然後對他們所:“回去稟報皇帝,我薄昭如他所願!”隨即拔出佩劍,自刎而死(“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引文同上)。

    漢文帝用哭活喪的手段逼死舅舅,在後世引起巨大的爭議。比如,魏文帝曹丕便譏諷漢文帝,稱他如果當初只是恩澤贍養舅舅,但不給與他權力,那麼便不會有最後的殺舅之舉。而唐朝宰相李德裕也認為,薄太后只有一個親弟,可漢文帝卻依舊處死他,實在是不近人情。

    李德裕以為:“漢文帝誅薄昭,斷則明矣,於義則未安也...況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斷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魏文帝嘗稱漢文帝之美,而不取其殺薄昭,曰:“舅後之家,但當養育以恩而不當假借以權,既觸罪法,又不得不害。”譏文帝之始不防閒昭也,斯言得之矣。引文同上。

  • 2 # 懷興

    漢文帝要執行新政。勢必會威脅到那些舊勢力的蛋糕。而他的親舅舅並沒有幫助他執行新政。非要跟他唱反調。再加上他舅舅本為侯爵,在自己的封地也。國王自居。觸犯了僭越之罪。形同謀反。如果薄昭不死漢文帝的新政就無法繼續推行下去。後果就會導致皇權被架空。根據漢律新法是要夷三族的。漢文帝賜他自盡已經算是輕的啦。漢文帝也執行的,當初的許諾,封薄昭的孫女為太子妃。但對薄皇后來講也是一個悲劇。漢景帝壓根兒就不喜歡她。在薄太后去世之後沒多久,她就被廢掉。也導致她成為西漢歷史上第一個被廢的皇后。

  • 3 # 歷史公元

    仁善之君漢文帝劉恆,為何要讓自己的親舅舅薄昭伏法?

    漢文帝劉恆的親舅舅,薄昭能夠出任車騎將軍,封軹侯,其實是名正言順的,也是薄昭應得的。

    首先,薄昭為了漢文帝劉恆登基稱帝,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這個功勞是對於漢文帝劉恆說的。

    呂氏之亂,當時還是代王的劉恆,可是一點力都沒出,當使者找到代王劉恆,說朝廷大臣想要立他為帝的時候,可是把劉恆嚇得不輕,還以為想要謀害他。這個時候,就是薄昭出面,冒著生命危險親自跑到長安,確定了當時的形勢,甚至還與當時能夠左右朝堂局勢的周勃達成了共識,所以才確定了劉恆的“第一順位繼承權”。

    可以將薄昭的這次冒險,當做是一次投資,但是很顯然,薄昭成功了,並且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代王劉恆的底子很薄,沒有什麼人才,在他離開代國,前往長安登基稱帝的時候,只帶了六個人。所以理所當然地,薄昭就成為了他倚重的物件,得以官封車騎將軍。

    但是很快的,薄昭就將自己推到了,漢文帝劉恆的對立面,讓漢文帝劉恆不得不親自送他上路。

    要知道,漢文帝劉恆能夠上位稱帝,就是因為呂雉外戚專權。所以大臣們才選中了外戚勢力最弱的,漢文帝劉恆,當皇帝,而這時候的薄昭,也走上了呂氏外戚專權的道路。

    不光是漢文帝劉恆不允許,就連朝廷大臣們也不會允許。所以,薄昭的囂張跋扈,很快將他逼上了絕路,也讓漢文帝劉恆別無選擇。

    雖然最近我對漢文帝劉恆意見很大,黑他黑的比較多,但是不得不說這一件事,真的不能怪漢文帝劉恆冷血。

    身為至高無上的天子,能夠全身縞素,捧酒獻祭,可以說漢文帝劉恆該做的都做了,薄昭在這一刻也全都明白了,理解了漢文帝劉恆大祭活人的苦心,自行了斷。

    雖然漢文帝劉恆為此揹負了一世罵名,但是,不得不說,一旦等到群臣忍無可忍,事情會更慘。

  • 4 # 宋安之

    漢文帝是仁善之主,更是一代雄主,親舅舅也是臣子,身為人臣不知進退,私自斬殺出徵歸來的有功大將,僭越如此,置天子於何地,這時候親情也保不了他了,只能一死了之。

    表面上漢文帝是本著“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種公平態度處死了親舅舅,其實深層次原因是為了打擊外戚勢力。

    西漢初年內部有兩大毒瘤,一是後宮干政,如漢高祖死後,呂后專權多年,造成諸呂之亂,差點結束漢朝。二是分封諸王對於中央朝廷的威脅。而外戚勢力可以說是後宮干政的蔓延,身為一代雄主,漢文帝對於這些弊端是心知肚明,但又不能大張旗鼓的消滅,只能徐徐圖之,借題發揮的一步步處理。

    薄昭是漢文帝唯一的舅舅,在他當代王期間就在身旁輔佐,呂后死後,周勃陳平等諸臣平定諸呂之亂,更是為了以絕後患將擁有呂氏血脈的漢惠帝幾個兒子盡數屠殺,他們考慮到代王劉恆沒有什麼勢力,容易控制,就提出擁立代王為新皇帝。

    對於代王劉恆來說,當時局勢並不明朗,朝中大臣突然提出要擁立他為新皇帝,不知是真是假,這時候就派了舅舅薄昭去京城打探,薄昭去了京城與周勃一番交流確認沒問題,代王劉恆才放心的去了京城成為新皇帝,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登基後直接封薄昭為軹侯,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因為漢高祖當年的白馬之盟規定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也就是說非劉氏皇族者不得為王最高也就是為侯,薄昭雖有從龍之功,但並沒有其他功勞,能封侯也是靠著外戚關係。

    漢文帝起初根基不穩之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勢力,其中一步就是封舅舅薄昭為侯,利用外戚勢力鞏固皇權。

    漢文帝坐穩皇位之後,他的舅舅薄昭也從當初支援他而變成為了利益反對他,漢文帝十年冬,漢文帝推行新政,受到當時擁有兵權成為東騎將軍的薄昭為首的皇親國戚反對,舅甥兩人的矛盾初步顯現。

    當時為了鞏固皇位,大力起用以舅舅薄昭為代表的外戚,如今,以舅舅薄昭為代表的外戚勢力又成為反對他推行新政的勢力,外戚勢力有一些不可掌控了。

    薄昭之後更是膽大妄為,鍾毓平定叛亂歸來後,漢文帝命薄昭等大臣去都城外迎接,薄昭卻下令把鍾毓綁回府中,原來因為鍾毓平亂過程中殺了薄昭的侄兒薄貴,薄昭要求鍾毓上書認罪並且為他的侄兒薄貴披麻戴孝,鍾毓沒有答應,薄昭一怒之下將鍾毓殺於家中。

    在外叛亂有功的大將回京,自己的舅舅前去迎接,結果不僅公然將其綁回府中,還因為私怨直接殺了,簡直不把自己這個皇帝放在眼裡,皇權也受到了挑釁,加上之前薄昭反對新政,漢文帝又豈會不殺薄昭。

    漢文帝的帝王心術也是爐火純青,有可能他是故意派薄昭迎接與他有私怨的鐘毓,然後使薄昭自亂陣腳,做出不法之事,漢文帝就趁機不顧母親反對,殺掉舅舅薄昭這個外戚勢力代表,以此打擊外戚勢力,敲打朝臣。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測,歷史的真相或如史書所言或早已隨著時間而堙沒。

  • 5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這件事的起因是大臣鍾毓在代天巡撫、平息叛亂的過程中殺死了薄昭的侄子薄貴,薄昭在鍾毓回來交差的時候,抓了鍾毓並且惱羞成怒殺了鍾毓。

    劉恆讓薄昭伏法是出於以下幾點動機,第一、使功臣瞑目。第二、掃除外戚專權。第三、維護法度。第四、挽回面子。第五、薄昭長期驕縱跋扈。

    鍾毓是有功之臣,剛剛平叛歸來就被薄昭殺了,這樣的事不法辦,朝臣寒心。

    劉恆就是呂后死後被扶上來的,外戚專權那狀況如何人們都還記憶猶新,再來個外戚專權,自己的位置恐怕也不穩,落人口實。

    維護法度這沒什麼說的,殺人償命這是應該的,如果都象薄昭一樣,那就天下大亂了,此事不處理如何堵住悠悠眾口,如何維護法度。

    鍾毓代天巡撫、平息叛亂。他是殺了薄昭的侄子,但這是為國辦事,按皇帝的吩咐辦事後卻被殺了,這是嚴重的打臉。

    長期驕縱跋扈。對於自己舅舅所作所為,劉恆基本也都知道,只是礙於這個舅舅真的幫過自己不少,所以拉不下臉來法辦,但這次實在是過分了,朝廷重臣說殺就殺是可忍孰不可忍。

  • 6 # 福垊

    仁對民——廢肉刑、除妖言法,善對吏——張釋之執法,孝對母——為母嘗湯藥,薄太后卻痛不欲生,只因子殺弟!薄昭之死實薄太后之責也,Why?

    平諸呂,功在周勃、陳平和齊王兄弟,只因劉恆勢單力薄人厚道才撿了大漏,薄昭還給探路呢?厚道≠傻,文帝收權四步走:

    一、愛民得民心,納賢得士心。上文說的廢肉刑,除妖言,還有親自耕種做表率都是親民得民心之舉,此外他任用賈誼、張釋之等,得士心,強實力。

    二、重用外戚和舊部——薄昭封侯、重用宋昌(宋義孫)、張武,讓其分管京師駐防等。

    四、分化瓦解打擊功臣。文帝以考核方式使大功周勃讓位小功陳平,陳平死後,周勃復相文帝又以我重用的人都毀封國了,我最重用你——光榮下崗。就這也不放過他,看他愛好鎧甲刀棒,告發入牢。周勃家人送錢給薄昭,薄昭又回稟薄太后。同時周勃家人賄賂獄卒,獄卒提議讓兒媳公主作證。薄太后用頭巾丟文帝並斥責他。

    劉恆知其舅收錢說母,以至於自己受斥責,壞自己的好事。皇帝不開心後果很嚴重,皇帝就激他殺漢使,然後逼薄昭自殺,表明大公無私。但自己的太子不慎殺死了吳太子就沒讓他抵命。實際上是文帝對舅父壞自己好事的報復,也是對母親糊塗的反擊,更是證明了自己神聖不可侵犯,只要犯罪了(不聽話)親舅都不會放過,更別說其他人了。

  • 7 # 築夢柒月

    劉邦死後,劉盈柔弱,呂后實際上掌了天下,憑藉著外戚的身份作惡多端,又善妒,做了不少壞事。

    一直到呂后去世,她的侄子們反叛被平定,漢朝的大臣們廢了呂后立的皇子,才決定選擇賢良的劉恆做皇帝。因為代州地處偏遠,當他們去迎接劉恆的時候,劉恆還是一片茫然,這時候他派了自己的親舅舅去京城打探訊息,直到確定之後,劉恆才回了京城,尊母親為太后,舅舅封了將軍。

    薄昭一直沉寂著,直到突然有一天,薄昭殺了朝廷派去的使者,文帝就勸薄昭自殺,薄昭不肯死,文帝竟然讓大臣們穿上喪服到薄昭家哭喪,這讓薄昭知道了文帝要他死的決心,就聽話的自殺了。

    都說文帝逼死親舅舅是因為擔心外戚專權,可外戚干政是有很苛刻的條件的,首先就是皇帝弱太后強勢,其次,太后的孃家人為權臣。可是文帝雖說是個孝子可不弱勢,薄太后又不貪權,甚至可以說比較低調,親舅舅薄昭雖說是將軍,可卻沒有統兵,所以說漢文帝殺死親舅舅別有隱情,只不過被歷史所掩埋,成為了千古之謎!

  • 8 # 目西

    薄昭之死《史記》和《資治通鑑》均無詳細交代。

    《資治通鑑》的描述如下。

    說薄昭誅殺了漢朝的使者,漢文帝就強迫他自殺。

    將軍薄昭殺漢使者。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

    由這個簡短的描述,後人附會出,薄昭殺鍾毓這樣百轉千回的故事,實屬後人腦洞!

    目的在於強調薄昭之惡,彰顯文帝之善。

    而其實情,則不然,實屬文帝對舅舅寵愛過分,薄昭為人又不曉得收斂的結果。

    文帝初期,有高祖手下大功臣,周勃、灌嬰、陳平等人擁立,高祖大臣的心意,只不過是找一個比較軟弱的皇帝,其名義則是文帝寬厚仁愛,太后薄昭家族勢力弱小。

    當此之時,長安內部有周勃等功臣的威脅,外部有劉興居、劉章、劉襄等實力派宗親的威脅

    為了對付功臣,和皇族的實力派,取得自己穩固的勢力,文帝登基當天就讓自己的親信

    宋昌、張武成為掌管長安城兵力的將軍。

    乃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

    由此看來,宋昌可以稱為現在北京軍區司令,而張武則是最高領導人貼身警備隊的領導。

    這樣的結果,一則壓制長安城內的功臣,二則可以對抗長安城外的劉襄。

    文帝的舅舅薄昭,就在這個時候被提拔,做到車騎將軍、軹侯。

    其意圖顯而易見,外戚是文帝重要的力量,對其倚重非常。

    只是文帝所倚重的三人,個個不算爭氣。尤其以舅舅薄昭為甚!竟然可以做到殺漢使者。其為人蠻橫可見一般。

    這事情有人會說,這是文帝藉故除去外戚勢力,與文帝誅殺劉長形同一轍,其實不然。

    薄家外戚,僅薄昭一人,成不了氣候,無法成為文帝的威脅。

    即使在文帝接受賈誼“列侯之國”的建議,打擊列侯勢力的時候,也是有所挑選和甄別。

    比如文帝強迫周勃辭去丞相職務,作為列侯的表率回國,而接替他的則是潁陰侯灌嬰。

    為何同為列侯灌嬰不用之國,而薄昭比之於灌嬰更得文帝信任。

    同時參考文帝對竇皇后的態度,扶持妻子的兄弟竇廣國、竇長君,只是功臣派的周勃和灌嬰不同意。

      絳侯、灌將軍等曰:“吾屬不死,命乃且縣此兩人。兩人所出微,不可不為擇師傅賓客,又復效呂氏大事也。”於是乃選長者士之有節行者與居。竇長君、少君由此為退讓君子,不敢以尊貴驕人。

    他們不願意文帝再增加勢力的意圖非常明顯。文帝對小舅子都這麼扶持,更別說那個一衷心於自己,為自己做皇帝做出努力的舅舅!

    (漢武帝一朝的兩大外戚)

    只是這舅舅太過於恃寵而驕。請看下面這個例子。這是文帝開始處理周勃的時候,有人說周勃謀反,這事兒文帝大概是不信的,不過倒是可以拿來對付一下這個功臣派的龍頭大哥。

    於是將周勃下獄,這時候的周勃幹了一件事兒,賄賂薄昭。

    勃之益封受賜,盡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為無反事。

    要知道周勃的兒媳婦可是文帝的閨女!這個親家的事兒,而且涉及到文帝跟功臣派的矛盾,薄昭也要為了好處插一腳啊。

    你就知道薄昭為人多麼的不謹慎和自大!

    他的這種狂妄的行為,自然會給漢文帝正面光輝的形象帶來負面影響,到了隨意誅殺漢使者的地步!

    所以

    魏文帝曹丕說

    舅後之家,但當養育以恩而不當假借以權,既觸罪法,又不得不害。

    又想要孝敬自己的母親,又想要扶持自己的勢力,然而這個舅舅薄昭確實不爭氣。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滷什麼葷菜好吃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