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史暮想

    因為秦國雖然贏了長平之戰,卻輸了邯鄲戰役。

    邯鄲戰役的失敗,使得秦國吐出了一大片原來已經吃下去的土地歸還了南韓,趙國,魏國,楚國四國。

    南韓拿回了野王至上黨這一線;魏國拿回了太嶽,安陽這一片土地;趙國繼續控制太行山以北;楚國拿回了好大一片南部地區。整個戰國形式基本被推回到了華陽之戰以前的格局,秦國整整三十年的東進付之東流。

    不誇張的說,邯鄲之戰秦國的戰敗,把秦國統一大業向後推了幾十年。直到嬴政時期。

    那就說說邯鄲保衛戰吧。

    秦將白起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準備一鼓作氣拿下武安,並且已經進行了先期的軍事部署。但是這個時候,秦昭襄王出於外交局勢,國際輿論,秦軍補給,戰後部隊休整等方面的考量,壓住了白起。白起一怒之下撂挑子,稱病回了後方。

    之後局勢穩妥,秦王準備進攻邯鄲。要白起出山,白起繼續稱病,實則認為此時發動對邯鄲的進攻已經錯失良機。秦王執意攻趙。

    秦將王陵發起對邯鄲的進攻。損兵折將。天氣入冬,秦軍駐軍曠野,戰鬥和非戰鬥減員數量巨大。邯鄲城內趙國軍民同仇敵愾,英勇抗擊。秦軍前線將領幾次懇請秦王暫緩攻勢。秦昭襄王扔執意作戰,援兵和補給持續運送向邯鄲前線。而邯鄲經過長時間的圍困,已經到了緊要關頭,趙王都要缺糧了,大批的趙國文官死於飢餓。

    在這個緊要的時候,魏國信陵君竊符救趙,領魏軍來援。楚國因為平原君的出使,也求到了楚軍來救。秦軍腹背受敵,戰線被切割,南韓趁機阻斷秦軍歸途。秦國大敗。僅剩的十萬秦軍將士被四國包圍,無法脫身。

    最後秦國求和,歸還大片土地,才得以撤回這十萬將士。邯鄲戰役結束。

  • 2 # 藍色的小男孩

    上黨之地,在秦國,趙國,南韓的三國交界之地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上黨之地,向東可以攻打趙國都城邯鄲也可以攻打魏國本土!向南則可以攻打南韓本土!如果說向西打可以攻打秦國!是秦國東出中原,必經之地!在秦國河西郡的東部。是趙國西部防禦秦國的重要屏障!也是南韓防禦秦趙兩國從北西兩個方向進攻的屏障!其軍事地位不言而喻!況且上黨地形多為山地,易守難攻。上黨從一個上字就可以看出,其地形之高。所以說上黨地區地高勢險,自古為戰略要地,狄子奇曰“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其意即此上黨地區地高勢險。出自《國策地名考》。在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命白起進攻南韓,攻佔野王(今沁陽),切斷上黨(今山西省長治市東南)通往韓都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一帶)的道路。韓欲獻上黨與秦求和,但上黨郡守馮亭則以上黨與趙,聯趙抗秦。由此便爆發了長平之戰。

    在公元前262年,秦伐韓之上黨。上黨守馮亭以韓不能守上黨為由降趙。自此趙兼兩上黨,其範圍遂擴充套件至整個上黨地區的中北部,幾佔整個上黨地區三分之二。

    由於韓上黨郡是在秦國的軍勢壓力下降趙的,所以秦國不可能坐視趙得韓上黨而置之不理。為爭奪這一地區,趙、秦兩國兵戎相見。三年後終於爆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公元前260年),結果趙軍一敗塗地,四十餘萬軍卒盡被坑殺。從這場戰爭來看,顯然,韓上黨降趙後,趙國並沒有能力完全接管這一地區。戰爭的地點長平位於少水中游以東長城的南部邊緣,由此推測,長平之戰前秦國勢力已經跨過少水中游,此時秦國至少已經佔據了韓上黨少水中游地區,趙所得者可能僅有的少水上游的韓上黨地。荀子曰:“韓之上黨地方數百里,而趨趙,趙不能凝也,故秦奪之。”其意即此。

    公元前259年,秦兵三路伐趙,除司馬梗一路北定太原及王陵一路南伐邯鄲外,中間一路為王齕奪武安。武安地處太行山中段東麓,從魏公子無忌救趙來看,此時魏上黨地可能尚不為秦所有,所以秦伐武安,當取道趙之上黨。由此來看,秦國此時很可能憑藉長平之戰的勝利奪取全部韓上黨地,進且佔領了整個趙的上黨郡。《戰國策·齊策二》“秦攻趙,趙令樓緩以五城求講於秦,而與之伐齊。齊王恐,因使人以十城求講於秦。樓子恐,因以上黨二十四縣許秦王。”即指此種情況。

    公元前257年,魏楚合兵救趙,大敗秦於河東,趙此時可能借機奪回上黨郡及少水上游韓上黨地。在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兩國軍隊先後進抵邯鄲城郊,進擊秦軍。趙國守軍配合城外魏、楚兩軍出城反擊。在三國軍隊內外夾擊之下,秦軍大敗,損失慘重。王齕率殘部逃回汾城(今山西省侯馬市北),秦將鄭安平所部2萬餘人被聯軍團團包圍,只好降趙,邯鄲之圍遂解。魏楚聯軍乘勝進至河東(今山西省西南地區),秦軍覆敗,退回河西(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邯鄲之戰之後,秦國秦國由於連年征戰,國力損耗嚴重。邯鄲之戰,秦國耗時三年都未能攻下邯鄲城。不光兵力損耗嚴重。其國力也日漸衰退,秦軍之所以大敗就是因為邯鄲之一長達三年秦軍士兵思鄉心切。再加上趙國,上下拼死抵抗。讓秦軍根本就看不到勝利的希望。所以秦軍中便出現了怠戰,懈戰的情況,由於秦昭襄王只一心攻打邯鄲,忽略了魏國,楚國的援軍。邯鄲城內的趙軍與城外楚國,魏國援軍內外夾擊。秦軍自然便崩潰。然而此時南韓也加入合縱攻秦,趙、魏、楚、韓先後收復魏之河東郡以及安陽,趙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韓之上黨郡以及汝南。邯鄲之戰後,魏國,趙國,南韓收復了一些原先被秦國所佔的國土!戰爭的格局一下會到了長平之戰爆發之前。秦國也因此喪失了大片所佔三晉的土地。。五國可以說是趁勢追擊!前期趙國與秦國打得火熱!到了後期,魏國,楚國,南韓都加入了進來!可以說三國是撿了個大便宜。

    可是邯鄲之戰嚴重地消耗了秦國的實力,造成秦國軍隊近三十萬人的傷亡,推遲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

    邯鄲之戰是戰國時期東方諸侯國合縱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導致秦國對六國執行全面打擊政策的破產。秦國被迫改變策略,採取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外交方針來分化離間東方各國之間的關係,為統一六國發揮了關鍵性作用。邯鄲之戰之所以秦國慘敗,我認為是秦昭襄王在趙國內部團結、外部合縱抗秦形勢已成的情況下,單純從兵力對比出發,認為秦強趙弱,堅持攻趙,在戰略上已屬失策;而在初戰失利、頓兵堅城時,仍一再增兵繼續強攻,置魏、楚援軍於不顧,在作戰指導上亦欠穩妥,因而導致失敗,推遲了滅亡六國的程序。但是,在秦始皇十一年,“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王翦攻閼與、橑楊,皆並一軍。在秦始皇十一年即公元前236年,閼與與橑楊皆為趙國上黨郡屬地,趙上黨郡當於是年入秦,魏上黨郡可能亦於此時屬秦。

  • 3 # 夜已紅樓

    雖然長平之戰秦國贏了,但秦國損失也不少,在其後的邯鄲之戰中,秦國被打的大敗,六國抗秦的呼聲高漲,上黨之地也就沒了著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一篇管寧割席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