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falr367

    【讀後感】我們學過《管寧割席》的故事,說到管寧、華歆一起讀書的事情。邴原和管寧是同鄉,和華歆也是好朋友。《三國志·魏書》裴松之注引《魏略》雲:“華歆、邴原、管寧三人為友,號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由此可見三人的才學和關係。《三國志·魏書》中也說到這件事:“(邴)原十一而喪父,家貧,早孤。鄰有書舍,原過其旁而泣。師問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則羨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師亦哀原之言而為之泣曰:‘欲書可耳!’答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邴原泣學,說的是邴原小時候求學的事情。故事首先交代了邴原小時候的家境,他11歲時,父親死了,家庭貧困。這是他無法讀書的原因。他沒有條件讀書,又想讀書,因此在經過書舍(這裡指私塾)時就忍不住哭了起來。於是引出私塾老師和他的對話,老師問他:“為什麼這樣傷心?”邴原說:“失去父親的人容易傷心,沒有錢財的人容易哀嘆。那些讀書的孩子,必定都是有父親或兄長的。我一是羨慕他們有親人關懷,一是他們能有書讀,內心感傷就不由自主的哭了起來。”邴原從兩個方面來回答老師,他既是“孤者”(古代無父稱為孤),又是“貧者”,訴說中既有失去親人的傷感,也有沒有錢財的無奈,但是卻有著對讀書的渴望。老師也被他打動了,說:“只要你有這個志向,我就不收你學費了。”最後免費讓他讀書,其原因與其說是同情邴原的遭遇,毋寧說是因為邴原求學的強烈願望。這段選文,雖簡短,但是完整地敘述了邴原泣學的過程。其中“十一”(即“十一歲”)是最重要的因素。它表示邴原還很小,就遭遇瞭如此巨大的不幸,他不僅失去了親人的關愛,也是去了經濟的支撐。這兩點也是邴原答話的基本內容。老師和邴原的對話是這篇短文的核心部分,邴原答話的特點在於以情感人。讀書,在當時只是關係到是否有錢。邴原因為父親去世,家中陷入貧困,因見其他孩子讀書而聯想到親情,這是一個方面;家庭貧困也可以就不讀書,這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很普遍的現象,但是邴原又想讀書,因自己無法讀書而傷心哭泣,“泣”顯然是個很特別的行為,表現出邴原對讀書的強烈願望。這篇短文也刻畫了這位老師的形象。老師是一個充滿同情心的人,“哀”和“泣”寫出老師聽了邴原的訴說之後的悲傷心情。老師的兩句話也可以併成一句,現在分開來,“欲書可耳”是說“你想讀書是可以的”,言下之意就是要免收學費了。中間插上邴原的答話“無錢資”,旨在突出老師免費授學的義舉。在私塾教書,本來也就是老師謀生的職業,但是老師決定“徒相教,不求資”,免費讓邴原讀書,顯然也是被邴原的求學精神感動了。邴原後來學有所成,成為一個著名的學者,也沒有辜負老師的厚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感染了HIV?高危行為後還有補救措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