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過不同的答案,船隊從數量上說肯定每次不一樣,應該幾百艘是有的。那麼關於船隻長度,曾經有專家考證當時最大的船隻長達600米,是在一個考古現場的影片中解說的,這個有點太嚇人了吧?不過從鄭和下西洋的故事來看,明代永樂年間國力是很強盛的,這一點應該毋庸置疑!
回覆列表
-
1 # 摸娛小能手
-
2 # 曹老師xixi
鄭和的船隊,無論從船支數量、大小和火力上,確實是當時的世界第一。
在數量上,按照明代官制記錄,在朱棣時期,鄭和船隊有200餘艘船隻,並且均可用於作,船員在27000人以上。
在大小上,鄭和船隊最大船支是鄭和的寶船,據記載,長44丈,寬18丈,也就是長約146米,寬約60米左右,和現代的一個足球場大小相當,除了寶船外,鄭和的船隊還有200多艘平均長度達60多米的大帆船。
在火力上,鄭和船隊,船員除了正常裝備弓弩之外,配備有火銃、火筒,絲毫不遜於同時期的歐洲任何一個國家。
英國李約瑟博士評價大明水師,說道:
“中國明朝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中國明朝海軍匹敵。”美國學者路易斯評價鄭和船隊:
“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鄭和的船隊確實無愧於世界第一的稱號,可惜就可惜在,作為以農耕經濟為主的國家,對於貿易和殖民是不敢興趣的,15-16世紀,正值世界大航海時代,而明朝進入明仁宗統治之後,遠洋船隊被召回,所有艦隻停止建造,寶船也被下令焚燬,南洋各島嶼基地被放棄,尤其是明朝海禁的越發嚴格,使得明朝的中後期在海上一直呈現被動局面。
鄭和七次下西洋
時間為 1405-1433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是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在當時世界上堪稱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很多外國學者稱鄭和船隊是特混艦隊、鄭和是海軍司令或海軍統帥.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界歷史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
1、人數眾多,組織嚴密
鄭和下西洋船隊,是根據海上航行和擔負的任務,採用軍事組織形式組建的.
首先,人數多
鄭和下西洋的人數,史料上有明確記載的有4次.
第一次:27800人
第二次:27000人
第四次:27670人
第七次:27550人
我們可以初步判斷:鄭和每次下西洋人數在27000人以上.約明朝軍隊5個衛,每個衛5000-5500人;從現在看到的《武職簿》,主要是來自沿海衛所.當時西方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航海的人數:分別在90-1500人之間;170多;265人.我這裡不是單純地談數量,而是說明一個科學道理,航海人數的多少,反映了一種實力,尤其是在古代社會,它需要各方面物質保障,很不容易.
其次,船隊編制. 根據我們海軍專業人員多年研究,鄭和船隊由舟師、兩棲部隊、儀仗隊三個序列編成.舟師就是現在的艦艇部隊,基本單位戰船,它們被組成編隊,叫前營、後營、中營、左營、右營;兩棲部隊用於登陸行動;儀仗隊擔任近衛和對外交往時的禮儀,莊嚴威武.
按照下西洋的任務,鄭和船隊人員主要有五個部分:指揮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貿易部分、後勤保障部分、軍事護航部分.指揮部分:整個船隊的中樞,對航行、外交、貿易、作戰等進行指揮決策.鄭和職務是欽差正使總兵太監;航海部分:航海業務、修船的、預測天氣的等;外交貿易部分:外交禮儀的、進行貿易的、聯絡翻譯的;後勤保障部分:管理財務的、後勤供應的、起草文書的、醫務人員等;軍事護航部分:負責航行安全和軍事行動的. 從對鄭和船隊人員組成研究,編制是完善的、嚴密的,體現了古代華人民豐富航海經驗,確保鄭和下西洋的實現.
2、船舶種類齊全
航海活動離不開船.從中國造船歷史看,由木筏—獨木舟—船,由木船—金屬船—合成材料的船,船的大小、形狀、種類、材料都不斷變化.鄭和下西洋的船,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這是我們許多船史專家長期研究的結論.
答案補充 (1)數量
每次出使都在200多艘.大船“寶船”數量都在40以上——60多之間,而西方航海時哥倫布3—17艘;達加馬4艘;麥哲倫5艘.
(2)種類
一些學者根據文獻如《龍江船廠志》、《武備志》、《西洋記》、碑刻等記載結合鄭和航海的需要進行研究,認為鄭和下西洋的船最少有7種,包括:寶船、馬船、戰船、座船(戰座船)、糧船、水船等.寶船——帥船,取寶之船.馬船——快速的綜合補給船,搭載中層官員、軍需品、各國朝貢的動物,並能作戰.戰船——護航用,噸位小,機動靈活,配有火器和戰鬥員,保障整個船隊航行安全.座船——用於船隊防海盜襲擊和執行兩棲作戰.糧船——裝載糧食和副食品.水船——儲存運載淡水.在當時世界的航海,都沒有此船,配置專用的水船,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說明造船技術的先進和航海能力.答案補充
關於鄭和寶船的研究,長期以來一直有爭論。目前爭論的主要焦點是船型、船的尺度。
3、裝備先進
鄭和下西洋船隊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古代兵器發展,在宋代之前是冷兵器時代,從北宋到清代中葉是冷兵器和火器並存時代。明初,火器的發展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不僅種類多,而且質量也有很大提高。熱兵器所佔比例增多。鄭和船隊中裝備了先進的兵器;如碗口銑,一種可靈活操作的火炮;噴筒,用於水戰、攻城池用的。在一些博物館可以看到一些,水陸通用的。出現了新兵器“賽星飛”是世界上最早關於水雷雛形的記載。
答案補充 鄭和下西洋是一個龐大的船隊,船與船、分船隊與分船隊之間需要聯絡、指揮、排程,當時還沒有近代通訊方式,以及現在的電訊方式。茫茫大海上,晚上怎麼聯絡?颳風下雨霧天怎麼辦?這都是古代航海要面臨解決的問題。這麼大、這麼多、這麼長時間、這麼遠,如何來管理?而且每次都安全返回,說明中國古代人在指揮和管理上的智慧是了不起的。那麼鄭和船隊用什麼方式聯絡呢?船隊配有交通艇、音響訊號、旗幟等裝備。史書記載,船隊“晝行認旗幟,夜行認燈籠,務在前後相繼,左右相挽,不致疏 虞。”白天以約定方式懸掛和揮舞各色旗帶,組成相應旗語。夜晚以燈籠反映航行時情況,遇到能見度差的霧天下雨,配有銅鑼、喇叭和螺號也用於通訊聯絡。
鄭和船隊是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作戰需要來進行編組的,在統一指揮下形成一支嚴密的船隊,這是創造鄭和成功遠航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