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yb1981227

    可以的,奧地利是一個弱國,之所以讓步是為了獲得奧地利的支援,相當於盟友。如果當初吞併了奧地利,現在就只有德國了,不會有奧地利。

  • 2 # 千人仟面

    在法國皇帝拿破崙倚仗兵威,強行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之前,數百年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數百年來,神聖羅馬帝國是唯一代表德意志民族的國家;數百年來;維也納也都是德意志民族的共同首都。

    所以,1871年普魯士的所謂“統一”德國,同樣是倚仗擊敗奧地利和法國的兵威,將維也納,將哈布斯堡家族,奧地利的數百萬南德意志人都強行擯棄在外的統一,難道這真的可以稱之為統一嗎?

    如果“德意志”這個概念不意味著統一的德意志民族,操德語的所有人,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德意志”?

    當神聖羅馬帝國終結後,哈布斯堡家族用自己的管轄領地新成立了奧地利帝國,從此既無意願也無能力完成德意志的統一,甚至對德意志邦聯的進一步整合都缺乏興趣。

    站在奧方立場,對普魯士的戰爭,近乎於一場為北德意志小邦出頭的反侵略戰爭,或一場德意志邦國內部的維穩戰爭。這就決定了奧地利即使能夠獲勝,打敗普魯士軍,其訴求也僅僅是在維持現狀基礎上對普魯士的有限削弱。然而僅僅是這樣的目標,奧地利也很難完成。

    由於北德意志大部分小邦站在奧地利一邊,沒有任何理由允許奧地利在北德意志整合出一個可以制衡普魯士的政治實體或政治實體聯盟。假如懲罰普魯士的小夥伴奧爾登堡和布倫瑞克,那麼由誰來成為獲益者呢?

    只剩下1/4傳統領土的薩克森,拿不出任何可以作為交換的籌碼,地理上可以被允許擴張也有能力完成新領土整合的只有漢諾威,但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等南德意志的奧方盟友肯定會要求補償。

    技術上,以瓜分普魯士小夥伴為基礎,透過一系列領土交換和補償,最終使得奧地利在南德意志獲得土地和人口,以緩解奧地利的民族結構問題,確實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

    但這會是個漫長而拖泥帶水的過程,長到足以讓普魯士完成新一輪備戰。而對克里米亞戰爭時奧地利莫名其妙地武裝中立,始終耿耿於懷的沙皇俄國,幾乎肯定會站在普魯士一邊。

    更要命的是,野心勃勃的法皇拿破崙三世正盯著萊茵地區。如果選擇剝奪普魯士在萊茵地區的影響力,只會鼓勵法國重新進入德意志。

    在過去的數十年裡,奧地利幾乎嘗試了能想到的一切手段來阻止法國東進,才會在拿破崙帝國滅亡後,不惜將工業發達的萊茵地區奉送給普魯士,讓他們為德意志民族“看家護院”。

    因此,如果普奧戰爭奧地利取得一場勝利而不是失敗,將反過來使得梅特涅的棺材板蠢蠢欲動。法國或者普俄聯盟,奧地利的國力極限也僅僅能應對兩者中的其一,而且還不一定能夠獲勝。甚至悲觀點說,奧地利面對兩者中的任何一個,失敗都只是時間問題。

    而普魯士自己,即使在普奧戰爭中戰敗,其所能接受的最大領土損失,大概也就僅限於吐出1815年獲得的部分薩克森地區。

    指望收復特雷西亞女皇丟掉的西里西亞?不用想了,不可能的,那意味著普魯士舉國動員的總體戰,由奧地利去對普俄聯盟。而法國和立志要統一義大利的撒丁王國幾乎肯定會乘火打劫。

    哪怕打敗了普魯士,奧地利或許可以以此兵威保住威尼斯。但這有什麼意義呢?工業時代,威尼斯的繁榮已近黃花。對奧地利海軍這麼一支象徵性的存在艦隊而言,阜姆港不是已經顯得綽綽有餘了麼?威尼斯的義大利人,背後有個正在和平崛起的強大祖國。民族國家時代,奧地利難道能夠信任威尼斯人的忠誠麼?

    綜上所述,我們將得到一個違反直覺的結果:

    在普奧戰爭中戰敗,丟掉幾個親奧的德意志邦國,並換得一個統一強大的德意志帝國做彼此扶持的盟友,反而是奧地利完全可以接受的代價,

    而如果戰勝了普魯士,努力削弱了普魯士,把他們打回1815年以前的原形,對奧地利來說,也許才是真正災難的開始。

    事實是俾斯麥的“小德意志方案”從一開始就是個妥協方案。普魯士人關於德意志統一的呼聲,拋開外交辭令,實質上不過是外界壓力下的一種報團取暖,否則他們不可能瘋狂到設想擯除維也納和南德意志人。對真正的德意志民族主義者來說,僅僅是黑爾戈蘭這樣的彈丸之地,就已經構成極大的冒犯了。

    是普魯士連續的輝煌勝利,俘虜法國皇帝並在凡爾賽宮加冕,及隨之而來的對法華人報復的恐懼,造就了真正意義上的德意志民族主義,而非反之。最能代表德意志民族主義的,不是《德意志高於一切》,而是《守望萊茵》。

    事實上,德意志民族最接近統一狀態的時刻,是“政治不正確”的1938年,絕大多數奧地利人歡天喜地加入德國之時。而這種統一因為被法西斯主義所利用,則被包括一戰後華盛頓體系和二戰後雅爾塔體系在內的一切普世體系明令禁止。

    以至於世人才會心照不宣地宣稱,1871年由俾斯麥主導的德意志民族永久分裂,竟然是一種“統一”。

  • 3 # 一花惹塵埃

    如果當時普奧戰爭,普魯士徹底消滅奧地利,會造成兩種結果:1短暫的統一。2,徹底完成不了統一。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如果普魯士徹底消滅奧地利,也就是完成了囊括普魯士、奧地利和其他邦國所有在內的大德意志統一,直接的結果就是會造就一個實力遠超法國的超級大國,就算是一統歐洲也不是不可能。

    一直以來,歐洲都是一個分裂的大洲,在陸地上,法國是當之無愧的陸地霸主。在海上,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兩強帶領下,其他歐洲國家達成了一個均衡。而大德意志的崛起,將會打破這種平衡。英法等國作為歐洲的霸主,可以容忍普魯士打敗奧地利,奧地利可以割地割資源,但絕對不會允許普魯士進化成大德意志來分割自己的利益。

    所以如果普魯士流露出想消滅奧地利,完成大德意志的統一,英法等傳統豪強勢必會出兵干預,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

    如果英法出兵及時,很可能普魯士還沒消滅奧地利,普魯士就會被兩面圍剿而導致普奧戰爭失敗。就算英法反應遲鈍,也必須在大德意志徹底整合完成前,予以致命打擊。

    所以普魯士消滅奧地利最終結果,要麼是完不成統一,要麼短暫統一後,被英法扼殺。

    以俾斯麥為首的普魯士高層,知悉其利弊,知道現在並不是徹底統一的時候,因此採取了妥協的小德意志統一,也就是剝離了奧地利的統一。在這種前提下,攻不攻佔維也納其實沒有太大區別,目前普魯士的利益已經是最大化了,繼續往下走,可能會導致利益曲線的拐點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批閱者畸笏叟是不是曹雪芹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