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室內設計師聶淮

    做室內設計的時間跟我差不多

    問這個問題的物件錯了

    你應該向比你更加優秀的人提問

    向那些工作10年,向作出一些成績的設計師提問。

    他們給你的答案才是有參考價值的!

    七年時間裡,如果是一直在同一個城市。那你也積累了很多的人脈

    也一定有大量的設計案例。

    在你的作品中,沒有做到精益求精?

    在國內各種設計賽事中,有沒有去參與?

    參與了,有沒有獲獎?

    當然,榮譽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身邊多了一些獲獎的設計師朋友。

    要想往高處走,必須認識在高處的人!

    七年的設計生涯,你的設計實力是否也提上去了?

    如果實力OK,參賽也獲獎,國內獲獎,那就去國外。

    這也是一個營銷包裝自己的過程。

    讓更多人認識你了,你才有機會接觸更廣闊的領域。

    才會更多的機遇,提高自己設計水平的機遇,成就自己的機遇。

    個人之見,希望可以幫得到你!

  • 2 # 內容玩家木顏

    大概談一下我個人的經歷,入行十年,經歷了半包,全包,精裝,工裝,越做越覺得自己的知識面不夠全。打鐵還需自身硬。

    14年開始系統學習軟裝知識,當時我在的城市對軟裝設計這方面還沒有重視,包括現在也是半桶水的感覺,然後整理全案設計內容,服務好客戶,也得到客戶的認可,當時的公司不接受這些,繼續做傳統的營銷模式,不過這兩年也開始學著做這些了。

    自己也做過一段時間自由設計師,到處看看,豐富一下知識面,見識一下不一樣的理念,電商加入後的室內裝飾,一昧追求低價營銷,以至於市場被模式化,個性化的東西越來越少,套餐東西越來越多,而且都是一陣風颳過就倒,損害了很多業主的利益,以至於消費者對裝修界的印象越來越差,矛盾也越來越大。

    前兩年進入到工裝市場,發現之前的知識根本不夠,於是開始考證,建造師,建築師,學習水電,暖通,消防等方面的知識,參與招投標專案,參與開發商樣板房設計,酒店設計等,知識面也越來越廣,接觸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自己總結過,前人智慧是我們要學習的,只有學習才能提高自己,開放自己的思維,七年積累的東西如果還停留在開始的狀態,就會慌了,因為現在發展的太快了,十幾年前的裝修和現在比,根本不是一個理念,那麼再十年呢,現在的理念是否又會不同呢?

    技多不壓身,多學沒壞處,不要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牢籠裡,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要想著自己是這個行業這個市場的領導者,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去學習,沒有人能引導市場怎麼走,都是市場在引導人如何做。別想著如何能成名,踏實做事,每年的總結會給你帶來你想要的答案。

  • 3 # 職業規劃師Vin

    提升自我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學歷方面的,也可以自我興趣、能力方面的提升。不知道你目前覺得需要提升的具體是哪些方面。我先談談除了學歷以外的提升建議吧,因為你是做室內設計的 ,做設計的人最重要也能讓你走的更遠的,我覺得是眼界和想法,你剛好做了7年,7年是一個換血的間隔年,我自己會每隔7年送給自己一年的GAP YEAR,就是完全放空的時間,我會利用這一年的時間徹底放鬆,不考慮以前工作的事,只做自己喜歡的,比如去旅行、看書、寫作、看展覽等等,或者在此時間看看能不能有新的興趣產生。當我這一年的時間回來後,我發現靈感更多了,眼界更寬闊了,考慮事情的維度也不一樣了,還有很多嫁接原工作的新東西可以玩,工作效率也會大幅度提升,這就是我的方式,分享給你,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 4 # 老譚蒜菜

    做室內設計7年不算長,不過也有1萬個小時了。恭喜跨入專業的行列,離專家更進一步!

    這個時候其實是個瓶頸期,人說七年之癢是有道理的,突破了可以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無論是職位,收入或地位。

    瓶頸期一般來說有兩種,一種是自身的內在的,比如能力,比如見識,比如思維侷限。這種表現為,工作力不從心,很多困難不能主動克服。第二種是環境的外在的,比如你的專業與工作職能不匹配,你的追求與公司文化不相容。不知你是屬於哪一類。我嘗試說全面點。

    對於第一種情況,是需要花比較的時間和心思的。而且這種屬性的“瓶頸”,都會伴隨人的一生,因為人要一步步成長和成功的,所謂人到老學到老。學習要伴隨一生這理念需要好好樹立。但是這裡面來看,思考力和執行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礎和源泉,為什麼這麼說?比如說學習了不去融會貫通,不去思考所以然來,很難成為價值觀或者世界觀的一部分。有一句話說,道理都懂但就是過不好這一生,很話很露骨,時下很多知識服務的產品,很多人也喜歡聽,起初覺得很棒,充滿力量,但久了發現還是思維模式依然如舊。我個人也聽線上知識服務,但我只聽我覺得我需要補充的部分,這部分我要聽幾次懂了,然後融入到我的思維體系的框架裡面。所以思考力是你精神世界裡面的太陽,是Sunny。要想盡辦法把思維體系,知識架構建立成一個樹幹,思考讓她長滿樹葉。這時候你看的任何問題都有深度和廣度。那麼就剩下執行力,這就是想好了就去做的意思。比如我要問大家,未來十年二十年最大的風口在哪裡?未來趨勢在哪裡?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回答的頭頭是道。但極少人會去想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

    上面說的是長期性的東西,比較底層,所以會成為潛意識。

    其它淺層次的方面,比如再提升專業度,透過再培訓,參觀學習,同行交流,甚至出國遊學都是能比較快的提升你的表面能力,時間有限的話,也要在生活中多觀察,多總結,對行業的發展和最新作品要保持敏感度。至少要對某幾個大師的理念和作品瞭然於心,對國內的網紅設計也要深入瞭解。這些途徑是效率比較高的。但我依然建議你同步涉獵底層的知識,美學,歷史,哲學等。

    第二種情況的是最好辦的,跳槽唄,找個你認可的公司,賞識你的上司,職位要求上跟你的經驗要稍高,比如你現在是主管,下份工作一定要往專業經理跑,再高也行,對自己足夠信心,跑部門經理也不錯。就是說一定拔高自己,強迫自己進入更高的層次,在工作中學習,在工作中成長。不過現在很多公司有內部競聘的,也是不錯的途徑。當然你還可以創業,根據你的優勢和資源。跳槽,競聘,創業基本上是你提升收入和地位的三個主要途徑,無論能力強弱,都要落腳在這三個途徑上。所以這是主流價值觀下的必由之路。

    好,總結下,我的建議是,首先判斷下你是否處在“瓶頸期”,是那方面的出現瓶頸?技術的?思維的?人脈的?如是進入能力修煉環,如不是進入環境調整環。其次,再學習一定要貫穿你的整個職業生涯,要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班牙昔日曾是日不落帝國,為何如今卻被排除在歐洲核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