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物質的本質
-
2 # ruixuezhaofeng
大國興衰,有其歷史軌跡與深刻背景。15世紀末—18世紀是全球化初始的“西班牙時代”。1492年,西班牙迎來歷史轉折點:摩爾人首都格拉納達被攻陷,光復與統一大業完成;哥倫布遠航發現新大陸,西班牙人開始對美洲乃至世界的征服和佔領。到16世紀,西班牙帝國外有美、亞、非三大洲殖民地,歐洲版圖延至亞平寧、尼德蘭和奧國。1588年,無敵艦隊大敗於英國,西班牙從此走上衰落的不歸路。1648年,西班牙對法國作戰失利,其陸上優勢不再。1713年後,其歐洲版圖被打回本土原形。1807年拿破崙征服西班牙,其美洲殖民地趁此良機紛紛獨立,國內先後爆發五次資產階級革命。1898年,沒落的西班牙在海外遭美國“終極痛擊”,失去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等最後幾塊殖民地。
一戰中西班牙保持中立。1936年7月,佛朗哥在德意支援下發動叛亂,1939年4月內戰結束,佛朗哥依靠教會、軍隊和長槍黨三大勢力建立起獨裁統治。他為自身利益在二戰中選擇中立,遭到同盟國的冷遇和孤立,西班牙被排除在歐洲戰後重建計劃之外。1947年佛朗哥宣佈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
因為地理上的內外阻隔,戰場上的海陸受挫,列強中的英國敵對,更因為自身君主制度、宗教勢力和民族性格的束縛,金山銀山與海上通道沒有為西班牙資本積累貢獻力量,18世紀它已成為沒有活力、不受尊重的二流國家,資本主義萌芽、民主與現代化都是姍姍來遲。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逝,胡安•卡洛斯登基,開啟自由與民主的新時代。1978年憲法確認實行君主立憲議會制,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地方自治成為區別於佛朗哥鐵腕專制的特徵之一,政壇形成工人社會黨與人民黨輪流執政的格局。政治生活劇變帶來社會變革,婦女進入更多的行業領域,墮胎合法,教會權力被極大削弱。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和塞維利亞世博會成功舉辦震撼世界,西班牙變樣了!
融入歐洲,攜手拉美。西班牙於1986年如願加入歐共體和北約(全民公決透過1982年加入北約之決定)。1991年起,它推動舉辦伊比利亞美洲首腦會議,使得西、葡與拉美以及歐盟與拉美合作機制化。它還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1991年成功舉辦中東問題馬德里峰會。2002年西班牙成為首批歐元國家。2014年,46歲的費利佩接任新國王。
西班牙經濟起飛始於20世紀60年代,加入歐共體與世紀之交迎來兩次大發展,21世紀初其經濟綜合實力曾列世界第8。西班牙2016年實現GDP1.23萬億美元,預期壽命83.3歲。
西班牙國際與歐洲地位不彰,歷史因素首當其衝,經濟實力至關重要,它始終與英國不睦,從20世紀80年代才參與歐洲事務,錯過了歐洲聯合起步與發展的黃金期。自身實力二流,加入域內(歐洲)“朋友圈”太晚,域外(拉美等)“小夥伴”不給力,身處歐洲核心之外的西班牙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3 # 阿拍的西文世界
1. 腦子不靈光的國王們
在上西班牙歷史課的時候,聽老師介紹了許多歷史上西班牙統治者們的外號,比如“瘋女胡安娜(Juana La Loca)”, “沉溺的卡洛斯二世(Carlos II El Hechizado)”等等。當時就覺得,我的天哪,這個家族要不要這麼倒黴呀!
之後調查了一下,從天主教伊莎貝一世王后和她丈夫費爾南多二世國王(就是他們資助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從穆斯林手中奪回失地開始,之後由其外孫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同時他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統一全國開啟西班牙日不落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起,在整個十六世紀及十七世紀的所有西班牙國王都有精神疾病。這都是由於亂倫和近親結婚導致的結果。
根據遺傳學家Francisco Ceballos及Gonzalo Álvarez 2009年發表的研究,統治過奧地利、匈牙利、比利時、荷蘭以及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位國王卡洛斯二世的血液純和程度高達25%。
想想,就算從新大陸源源不斷運來金銀珠寶,持續兩個世紀的“愚鈍”只不過是讓財富在西班牙過了個手,之後流向逐步興起的荷蘭及英國。
2. 莊園政權(Régimen señorial)
莊園政權是歐洲中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主要流行於西班牙。它開始於國王向當時驅逐穆斯林的功臣分封土地開始。
這種形式類似於封建制度,但有所不同。莊園政權的土地主(Señor)與封建制度的貴族一樣擁有大量土地。不同的是,封建貴族的土地是可以繼承的,而土地主的社會地位會因其對土地管理好壞而變化。土地主與農民透過契約建立關係,就是說土地主給農民土地的使用權,而農民從此背上永遠都無法還清的債務。
歐洲各國都透過不同手段完成了從封建制或莊園政權到資本主義制度的轉變。西班牙直到1837年才結束莊園政權,比荷蘭和英國晚了兩個世紀左右。因此,1760年到1840年間,其他西歐國家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工業革命時,西班牙的大部分勞動力還在面朝黃土背朝天,根本沒力氣推動工業化程序。
3. 弗朗哥時期(Franco Era 1939-1975)
西班牙雖然沒有參加二戰,但是1936年到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也使其基礎設施遭到嚴重迫壞、勞動力減少。在獨裁者弗朗哥執政初期,他奉行經濟自給自足,切斷所有國際貿易。
直到1959年,在美國及IMF的壓力下,西班牙才開始了經濟自由化。此後,弗朗哥逐漸將注意力從意識形態轉向授予自由派技術官僚更大權力,西班牙開始了1959年至1974年的經濟騰飛—“西班牙奇蹟”。但是,這一增長勢頭在70年的石油危機中告一段落。
此外,在文化上西班牙屬於天主教國家,傳統上說教會的力量相當大,因此扼殺了許多人的創造力。而西歐的新教國家,更注重個人主義,所以人們創新的機會更多。
也許,地理和氣候也是造成西班牙與其他主要西歐國家有差距的原因之一吧。西班牙大部分地區常年Sunny燦爛,人們更放鬆地生活。不像荷蘭,為了生存還要經常修堤壩、造陸什麼的,技術挑戰比較大,人們就需要開發大腦啦。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僅作參考。
回覆列表
額。。。
歐洲文明之火,希臘被放到了哪裡?
歐洲文明之最,羅馬被放到了哪裡??
歐洲文明持續最長的拜占庭(東羅馬)又被放到了哪裡???
如此說來,希臘要有一票否決權!義大利要有唯一決策權!!拜占庭(君士旦丁堡)要有終身領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