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十一個七

    《公車上書記》康有為撰。甲午戰爭慘敗後,李鴻章作為議和大臣赴日本簽定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康有為聯絡在北京參加會試的舉子們,奮起抗爭,他們手無寸鐵,卻有喚起民眾和朝臣的筆,奮戰一晝兩夜,他們草擬了一份一萬數千餘言的條陳,即《公車上書》。 康有為的《公車上書》全面地反映維新派變法革新的主張,在其中提出了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文化的設想,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被認為是維新派的綱領性的文獻。《公車上書》的重要意義有如下幾點:首先維新派人從此正式走上中國歷史舞臺  《公車上書》草擬於甲午戰敗後,中華民族面臨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危機,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草擬完畢,在達智橋松筠庵請十八省舉人傳閱,同時又發動了一千二百多名舉人簽名。這是中國歷史上知識分子以其群體力量來向統治階級請願,並對現實政治進行干預的第一次。我們知道,無論哪朝統治階級,他們都不許士民干涉政治,而康有為利用廣大民眾,別特是廣大有知識的文人舉子的一腔強烈的愛國熱情,形成了一次具有很大規模的請願運動。這在清朝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也對以後的變法運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公車上書,不僅僅是書的內容的價值很大,同時,這事情本身就反映了知識分子不滿當局政治,希望用自己的激情和熱血,來恢復中華民族獨立和尊嚴的一種民族氣節,維新派人從此正式走上中國歷史舞臺。其次資產階級發展民族工商業的要求  康有為在《公車上書》中,勾勒了變法在經濟上要達到的目標的大致輪廓,他主張發展經濟。尤其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推廣西法、發展中國近代工業,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想出“以商立國”的口號,認為“凡一統之世,必以農立國,可清民心;並爭之世,必以商立國,可侔敵利,易之剛困敝矣。”“古之滅國用兵,人皆知之,今知滅國以商,人皆忽之。以兵滅人,國亡而民猶存,以商滅人,民亡而國亦隨之。”康有為的這些觀點反映了甲午戰後資產階級發展民族工商業的要求,要變封建主義的經濟為資本主義的經濟。再次提出了進步的民主思想  康有為提出的改革政治目標在於在中央政府設“議郎”,這種議郎,未有“已仕未仕”的限制,也不單純起顧問作用,而有權“上駁詔書,下達民詞”,對國家的大政方針,採取集體討論,“三佔從二”的方法,然後將討論結果交給各部施行。這種政治思想,類似於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會,是一種很大的進步。從以上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公車上書記》無論從內容還是從影響而言,在中國近代史上都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集中反映了康有為變法革新的思想。戊戌變法失敗後,清政府下令查封禁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的眼睛血紅,尿液跟雞蛋黃一樣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