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壺濁酒品歷史

    實質上戰爭打的是經濟,沒有強大的經濟做後盾,再強大的軍隊都難以取得整場戰爭的勝利。

    具體到西漢打敗匈奴,是經過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劉徹及時年的積澱才完成的。雖然最後打敗匈奴的是漢武帝,但如果沒有之前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發展經濟,漢武帝也是難以打敗匈奴的。

    在這裡,經濟方面的努力略去,詳細講講漢武帝是如何打敗匈奴的。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頒佈算緡令,以法令的形式收取商人的財產稅。透過這次算緡,政府獲得了大量的錢財和土地、房產,為打擊匈奴籌集到了軍費,緩解了政府財政危機。同時,打擊了富商,緩解了地方割據勢力對中央政權的威脅,暫時穩定了國內秩序。

    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劉徹登基的六十年裡,西漢一直對匈奴採取和親和防禦戰略。匈奴南下的次數減少,使西漢獲得鞏固政權和進行戰略反擊準備的時間。為加強邊防建設,實行了徙民實邊、輸粟實邊等政策。在邊境建城邑,設立馬苑,大量養馬,並獎勵私人養馬。到漢武帝時,已經建立了一支能夠和匈奴抗衡的騎兵部隊。

    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90年,漢武帝使用騎兵對匈奴發動了10餘次反擊作戰。 公元前127年收復河南,在河南設郡縣,移民屯墾,修繕蒙恬所築之秦長城,將河南建成出擊匈奴的重要基地。此後的漠南之戰和河西之戰削弱了匈奴在大漠以南的力量,阻隔了匈奴中、西部的聯絡,打通了西漢通往西域的通道,切斷了匈奴與西羌的聯絡,進一步孤立了匈奴。

    同時,派張騫出使西域,與西域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切斷匈奴與西域的聯絡,斷了匈奴的後路。透過上述一系列準備工作和軍事行動,匈奴遭到重創,元氣大傷。如再對其致命一擊,必能將其主力徹底殲滅。如就此打住,必將給匈奴喘息的機會,後患無窮。為了徹底解決匈奴的威脅,公元前119年,在國內形勢不好的情況下,漢武帝毅然決定發動漠北之戰,殲滅了匈奴主力,將匈奴的一支趕出了亞洲。

  • 2 # 奮鬥911207

    不算是吊打吧?首先漢朝是建立在廢墟上的,常年戰亂使這個國家新興國家百廢待興,首先國力肯定是不行的(看歷次中原王朝反擊遊牧民族時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財力、人力和物力,說白了就是綜合國力),而劉邦白登之圍首先是犯了戰略錯誤,導致劉邦中軍無法與主力軍相互協助,最終被匈奴包圍便有了後來的《白登之圍》,而也正是從這開始漢朝才意識到這個北方鄰居並沒有自己想想的那麼弱,反而他們的騎兵要強於漢軍,這便有了後來的國策,一方面下架公主和匈奴和親來換取邊界的和平,從而給百廢待興的漢朝爭取發展的環境,一方面漢朝也在發展自己的軍力,後來經過漢朝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國力已經非常強大了,(是不是和秦始皇的背景很像?)一個“正值壯年”的國家碰到一個擁有遠大抱負的皇帝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就不用我說了吧?

  • 3 # 很傾城

    匈奴,中國漢朝時稱霸中原以北的遊牧民族,公元前215年被逐出河套地區,東漢時期內部分裂,南匈奴內附中原王朝,北匈奴西遷。

    漢朝初年,漢高祖劉邦就曾經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史書這樣記載到:

    “匈奴大攻圍馬邑,韓王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喻句注,攻太原,至晉陽下,高帝自將兵擊之,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者十二三,於是冒頓詳敗走,誘漢兵。漢兵逐擊冒頓,冒頓匿其精兵,見其羸弱,於是漢悉兵,多步兵,三十二萬,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

    可見漢初匈奴的實力多麼強大。

    是什麼原因造成漢朝贏弱的局面呢?漢朝是在秦朝滅亡後建立了,秦朝存在的時間很短,秦之前是戰國時代。戰國至漢初,這幾十年間中原地區戰亂不斷,人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這樣的情況肯定不可能給漢朝提供良好的兵源。人民的向心力不想。戰國至漢初不過短短二三十年,人民心裡還覺得自己還是原來那個諸侯國的人民,不服從朝廷命令。因為戰亂不斷,漢初國家沒有足夠強大的經濟能力來建設軍隊,特別是騎兵部隊。

    漢高祖劉邦在從白登山回到長安後,認識到要與民休息的重要性,頒佈了一系列的政策。

    卸甲歸田。凡退役計程車兵,按照軍功大小,分配田地住宅。讓他們從事生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勸農回鄉。前文也提到秦末到漢初戰亂不斷。漢高祖讓他們回到故鄉,歸還他們原來的土地和住宅。這樣大大的增加了納稅的人數,從而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釋奴為民。因飢餓,貧困賣身為奴的人釋放為平民。增加了社會勞動力。十五稅一。減輕農民的負擔,提高生產積極性。

    到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繼續執行漢高祖的政策。他們還輕徭薄賦、減輕刑法。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景帝時期,平定“七國之亂”進一步加上了中央權利,使得諸侯再不敢反抗中央政府。

    這一切都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經過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的發展,漢王朝的國力已經蒸蒸日上了。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的同時,也在積極準備軍事力量的發展。

    在平定南方閔越國的動亂後。派出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反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了河西走廊。將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進到漠南地區。同時派出張騫為代表的使者出使西域聯絡烏孫等國共同出兵打擊匈奴。在經過一系列戰役之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這就基本解決了自西漢初年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

  • 4 # 歷史淘沙

    不知道題主問題中被匈奴吊打的戰役,是不是指的漢初漢高祖劉邦被圍白登山。如果是的話,這樣說是不對的,因為漢高祖被圍只是這場戰役中的一個小戰鬥。因為戰役的前期戰鬥進行的太順利了,漢軍屢次擊潰匈奴的部隊,導致漢高祖認為匈奴不過爾耳,於是只帶了五萬的先頭部隊孤軍深入,這才導致被圍,後來說賄賂冒頓單于的閼氏,也是給大單于一個臺階下,因為漢軍後續部隊已經截斷了匈奴的退路,並且開始對冒頓單于的部隊展開反包圍。

    為什麼到漢武帝之前漢朝對匈奴一直採取和親政策,是因為在屢次對匈奴得作戰中發現,匈奴得部隊機動性太高了,漢軍只能等待著匈奴來攻,無法主動出擊,更別提深入大漠徹底消滅匈奴。

    至於怎麼在四十年後就能一雪前恥,當然是因為漢朝有名的“文景之治”,經過長達幾十年恢復,漢朝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均已都已經全面超越了匈奴。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當時人民的生活非常富裕;軍事上,大量蓄養馬匹,發展武器,建立了一支不輸給匈奴得強大騎兵。後來透過漠南、河西和漠北之戰三大戰役,殲滅了匈奴大量的有生力量,匈奴再也沒有實力大舉侵犯漢朝邊境,剩下的匈奴只能遠逃到漠北的苦寒之地,人畜大量死亡,從此匈奴一蹶不振,漢王朝對匈奴的作戰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散酒檢驗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