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一定是大人物,或許是一些小平民的悲喜,在那一刻感動了你。不拘於時間,也不一定是人類,反正但凡能動人心者,煩請分享。
6
回覆列表
  • 1 # 我本東海虯髯客

    春秋時,吳王僚的大伯季札,是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外交家。有一次他去晉國辦事,路過徐國去拜見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非常喜歡他的佩劍,但本著君子不奪人所好的想法,並未開口相求。季札雖然明白他的想法,卻因有出使晉國的任務而無法將劍相贈。

    等他回來時,徐國國君已病死。季札解下寶劍要送給徐國繼任的國君,左右勸他:“這是吳國的寶物,怎麼能輕易贈人?”季札說:“當初徐國國君觀賞寶劍時,他很喜歡卻沒有開口,我當時雖然沒有送給他,卻已在心中答應了他,所以現在我只是遵守自己的承諾而已。”於是解劍相贈,但繼任的徐國國君卻堅持說:“先君沒有遺命,不敢接受。”

    於是,季札就到上任徐國國君的墳墓前拜祭後,將寶劍掛在墓旁的樹上就飄然而去了。當時的世人都說: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這就是季札掛劍的故事。

  • 2 # 想吃紅燒茄子

    “尾生抱柱”。

    出自《莊子.盜蹠》。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叫尾生的男子,與心儀的女子相約在橋頭。女子爽約,尾生就一直等,等到漲水了也不走,最後水越來越大,尾生就抱著橋柱淹死了。後來姑娘來了,看到尾生抱柱而死,悲痛欲絕,也跳水而死。後來這個故事被用來形容信守誓約,“尾生抱柱,至死方休”。

    第一次知道這個故事,是在洛水的《知北遊》(暴露了年齡,大概有十一二年了)。第一感覺是尾生傻,姑娘也傻。信守誓約哪有這麼死腦筋的。後來慢慢長大接觸的知識更多了,慢慢了解到,春秋戰國其實這種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荊軻刺秦,幾句話就把樊於期說的把自己頭砍下來給荊軻用。可見,那時候的人是很有信仰,很有“思想”的。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崩壞,動盪不安,各諸侯國之間相互討伐,這種背景下的思想、文化大繁榮我們稱為“百家爭鳴”,如此場面宏大的文化大繁榮,至今再也沒有出現過。

  • 3 # 扣毛

    當年齊國的國君齊莊公很喜歡人妻。

    尤其是自己臣屬崔杼的新婚妻子東郭姜,面對這隔壁老田(齊國王室為田姓)的勾引,東郭姜也很快把持不住,與齊莊公廝混在了一起。齊莊公為人樂於分享,不忍心獨享如此美事,便召集一些玩的好的大臣一起去找東郭姜為愛鼓掌。全然沒有發現東郭姜的老公崔杼的臉色。

    崔杼為人暴戾,向來也不是隱忍之輩,受此大辱豈能忍住?於是趁著齊莊公再次來訪時突然暴起,一刀剁掉了齊莊公的狗頭。故事到這裡,只是一個很悲情的NTR悲劇故事,崔杼的遭遇也是令人同情和理解的。

    但是故事的主角不是他,崔杼殺掉齊莊公以後,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殺上朝堂,掌控了齊國朝政,大臣無不戰戰兢兢,俯首帖耳(不知道有沒有跟齊莊公一起拜訪過東郭姜的),崔杼很是滿意,覺得自己做了件頂天的大事,按慣例是載入史冊的,於是他去翻閱史官太史氏家族的記載,史官太史伯的記載只有一句話:“崔杼弒君”。

    崔杼很生氣,他暴戾不假,但是弒君卻不是什麼好名聲,於是要求太史伯改正,太史伯拒絕,崔杼就殺掉了太史伯,找他弟弟太史仲接任史官,太史仲拿起筆就是一句:“崔杼弒君”。然後被崔杼砍了。太史氏的三兒子太史叔前來了,淡淡的告訴崔杼:“別費那事了,砍了我吧,我除了弒君不會寫別的”。崔杼遂了他的願,砍了他,然後找來太史氏最後的小兒子太史季(有說法為“季正”),太史季不過十來歲,崔杼說:“你還小,有很好的未來,不要像你哥哥們那麼傻。”太史季點了點頭,拿起筆寫了一句:“崔杼弒君”。崔杼問:“你不怕死嗎,你寫個齊莊公自己猝死的很難嗎?”。太史季說:“記錄真相是史官的責任,我不寫,別人也會知道”。

    崔杼很心煩,他砍頭都砍累了,只能擺擺手,算了算了,弒君就弒君吧,就走了,大難不死的太史季出門回家,碰見了抱著刻刀竹簡的南史氏正在門外排隊,原來,南史氏以為太史季也得被砍,就過來趕著接任史官的位置了,竹簡上都寫好了:“崔杼弒君”。

    這是在學習檔案職業道德的時候,老師講的故事,它說明,有時候,歷史不一定是勝利者書寫的。

  • 4 # 姜小姐的浪漫滿屋

    一、

    滿清入關時的頭型為“金錢鼠尾”,一個大光頭,後面梳一個很細的小辮子,而非現在電視劇中人物的髮型,陰陽頭型那是到清後期才有的。

    孫之獬提議剃髮易服,多爾袞頒佈實施,一時之間,中華大地進行了悲壯慘烈的反剃髮鬥爭,尤以江陰、嘉定最為激烈。

    二、

    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河山

    利刃刺骨,不失民族氣節;

    刀劍加身,方顯英雄本色。

    閻應元,抗清三傑之一,應當被我們銘記!

    三、

    嘉靖三十二年,死牢裡,一個被打的不成人形的人仍在大罵嚴嵩篡政誤國,一位同僚看不下去,給他送了一副蛇膽止痛。“椒山自有膽,何必蚺蛇哉”。 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 這是一個彪炳千古的名字。

    四、

    王夫之:“直擊嚴嵩,而椒山之死以正;專劾魏閹,而應山之死以光。”

    楊漣,湖廣應山人。

    一代錚臣,心繫天下;專劾閹黨,至死不悔。

    所謂“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於我何有哉?” 至今傳唱。

    五、

    史可法說過,“吾師乃鐵石鑄造的肺腑。”

    可法之師者,左遺直也,左遺直謂誰?桐城左光斗也。

    錚錚鐵骨,不畏強暴。雖骨斷肉爛,不可奪其志。

    六、

    梅國禎曾對袁宏道說過,“文長吾老友,病奇於人,人奇於詩,詩奇於字,字奇於文,文奇於畫”。

    徐渭,字文長。

    滿腹經綸,錦繡才華;詩書字畫,無一不精;籌劃東南,兵之鬼才。此人一生,就是一個“奇”字。

    不知道該怎樣評價他,只能引用他那牆垣破敗、雜草叢生的屋門上的一副對聯:幾間東倒西歪屋, 一個南腔北調人。

    流傳千古!

    七、

    一個十幾歲的孩童站在石灰窖前,有感而曰:“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于謙一生的信念和寫照。

    痛斥朱高煦,聲色俱厲慷慨激昂;

    保衛京師,調兵有度指揮有方,扶大廈之將傾;

    遭誣陷而死,天下冤之,風雲為之變色;

    然而,他還是他,自始至終沒有變,一切的榮辱都沒有讓他的心起波瀾,因為他始終記著自己的信念:以天下蒼生為重。

    成化年,皇帝下誥為他平反,誥曰:"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恃,為權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

    天下傳誦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朝的官位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