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與一個王朝的滅亡
圓明園始建於公元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又稱圓明三園,園林面積350多公頃,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圓明園興建於中國最後一個皇權專制王朝的鼎盛時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同治五位帝王,一百五十餘年的不斷修葺,這座富麗堂皇的號稱“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以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中西合璧的文化內涵享譽於世界的東方。
如今,圓明園的殘垣斷壁猶如一幅長卷向我們訴說著一個王朝由興盛走向衰敗的歷史。
1851年1月11日,在帝國偏遠的鄉村一個叫洪秀全的落魄書生過生日,拜上帝會眾在這個叫金田村的地方為其“恭祝萬壽”,這一天爆發了著名的金田起義。3月23日,洪秀全在廣西武宣登基稱太平王, 後改稱天王。 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攻克武昌後裹挾五十萬難民於1853年3月19日攻克江寧(今南京)
正當東方的古老帝國風雨飄搖之際,遠在西方的另一個古老的奧斯曼帝國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1853年至1856年間,新興的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克里米亞與奧斯曼帝國、英國、法國爆發了爭奪黑海控制權的戰爭,俄羅斯戰敗,因而轉向東方發展,企圖用侵略中國來彌補損失。與此同時在清帝國發生了兩起外交事件,一是: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因自行進入中國內地傳教,被清廷拘捕。1856年2月廣西西林縣知縣在即沒有按照國際慣例將拘捕的法華人解送至法領事館,也未向朝廷通報的情況下就擅自處死了外國傳教士。同年10月,廣東水師在英籍商船“亞羅號”上逮捕了“海盜和嫌疑水手”,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巴夏禮致函清兩廣總督葉名琛,稱“被捕人員為英籍且清兵曾侮辱懸掛在船上的英國國旗”,要求送還被捕者,賠禮道歉。葉名琛態度強硬,雖然答應放人但拒絕賠償道歉。1856年10月23日,英軍開始行動,三天之內,連佔虎門口內各炮臺並攻入廣州城內,葉名琛被俘,當時人稱其為“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六不總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向北京進攻,道光皇帝竄逃熱河(承德)圓明園第一次遭到洗劫,後被盜匪搶掠,焚燒。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字,簽訂了《北京條約》。俄國以“調停有功”自居威逼、勒索清朝割讓了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成為最大贏家。
從所謂“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因來看,實在是讓人扼腕嘆息,本來兩起普通的外交爭端由於清王朝上下既不懂得國際規則,又不懂得審視世界形式造成了本應避免的戰禍,更令人錯愕的是清王朝居然妄圖藉助與俄羅斯抱團取暖抗衡英法聯軍,結果是割地受辱。受此打擊,道光皇帝在熱河暴斃,同治登基藉助兩宮垂簾聽政慈禧走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其後十五年裡,清廷藉助湘、淮漢族地方民團撲滅了太平天國運動,腐朽的帝國似乎迎來了中興的曙光。
在消滅太平軍的過程中,慈禧一步一步從垂簾聽政走上了政治舞臺的中央,成為實際的最高領導人,她幾次下令重修圓明園,最終因財政吃緊不得不改修頤和園。
1897年,山東村民與教堂因土地糾紛引起衝突。威縣梅花拳師趙三多應村民閻書勤等的邀請,前往援助並將梅花拳改名為義和拳。1898年6月,山東巡撫張汝梅上奏朝廷,認為義和拳本屬鄉團,建議“改拳勇為民團”。同年10月趙三多等人豎起“扶清滅洋”的旗幟“起義”,遭清軍鎮壓而失敗。1899年,袁世凱在濟南就任山東巡撫後,嚴格限制義和團的活動,義和團開始向直隸等地轉移。隨後的1900年5月27日,直隸中部蘆保鐵路沿線約3萬義和團佔據了涿州城,清政府派出聶士成等參與鎮壓,但此時直隸地區的義和團運動已呈現出“誅不勝誅”的局面。
隨著事態的擴大,義和團中混入大量的無業遊民、地痞流氓,他們以扶清滅洋為藉口大肆濫殺無辜,他們劫掠焚燒教堂,捕殺教民、迫害外國和平傳教士,面對混亂的局面,國際社會要求派兵進駐北京保衛使領館及僑民,遭到清廷蠻橫拒絕。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組成八國聯合軍合計5萬人(日本陸軍20000人,俄羅斯陸軍12000人、大英帝國陸軍10000人)。由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任聯軍統帥,向北京進軍。慈禧也不含糊降旨向十一國宣戰並號召義和團協助清軍對抗聯軍。“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在現代火器面前血肉橫飛,“忠勇的八旗禁衛”在先進的三列陣排槍射擊中化為齏粉。
東拼西湊的聯軍進攻很迅速,慈禧老太太的化妝潛逃很麻利,固若金湯的北京城輕易淪陷很神奇。
八國聯軍控制了北京想喊老太太回家談判,慈禧頭都不回裹挾著光緒曉行夜宿一路向西,中國領土太大,東西縱橫三萬裡,“追老太太回家吃飯”成了八國聯軍難以完成的任務。於是聯軍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洋人要給老太太一個教訓,對於教訓的目標,幾經爭論後選擇了圓明園。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餘的財富,他們把園內劫後餘生的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至此圓明園的建築和奇花異草遭到徹底毀滅。
向過往每次戰敗之後一樣,簽約、賠款然後是盛大的迴鑾儀式,園子雖然沒了,可是北京那個字的皇宮還在,慈禧很欣慰也很感慨後來談起此事說:“想起來,我還算是有主意的,我本來是執定不同洋人破臉的,中間一段時間,因洋人欺負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動氣。雖是沒攔阻他們,但始終總沒有叫他們十分盡意的胡鬧。火氣一過,我也就回轉頭來,處處都留著餘地,我若是真正由他們盡意的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打不下來的道理?”
在圓明園被徹底毀壞的11年後,一聲槍響劃破了寂靜的夜空,旨在推翻滿清皇權專制王朝的武昌起義爆發了!
徜徉在圓明園的瓦礫荒草之間,看著嬉笑著的熙來攘往的遊人,憑弔之餘耳邊似乎響起義和團的口號:義和團神助拳,只因鬼子鬧中原。不下雨,地發乾,都是教堂遮住天。女無潔,男不嫌,鬼孩不是人所產。如不信,仔細觀,鬼子眼珠俱發藍。神也怒,仙也煩,神仙下山把拳傳。焚黃表,生香菸,請來各洞眾神仙。不用兵,只用拳,要廢鬼子不為難。挑鐵路,拔電杆,海中去翻火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德哭連連。洋鬼子,全殺盡,大清一統定江山。
頤和園毀滅了,皇權專制政體滅亡了,然而“皇權思想”與“義和團式的愛國”方式依然殘留至今......
圓明園與一個王朝的滅亡
圓明園始建於公元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又稱圓明三園,園林面積350多公頃,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圓明園興建於中國最後一個皇權專制王朝的鼎盛時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同治五位帝王,一百五十餘年的不斷修葺,這座富麗堂皇的號稱“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以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中西合璧的文化內涵享譽於世界的東方。
如今,圓明園的殘垣斷壁猶如一幅長卷向我們訴說著一個王朝由興盛走向衰敗的歷史。
1851年1月11日,在帝國偏遠的鄉村一個叫洪秀全的落魄書生過生日,拜上帝會眾在這個叫金田村的地方為其“恭祝萬壽”,這一天爆發了著名的金田起義。3月23日,洪秀全在廣西武宣登基稱太平王, 後改稱天王。 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攻克武昌後裹挾五十萬難民於1853年3月19日攻克江寧(今南京)
正當東方的古老帝國風雨飄搖之際,遠在西方的另一個古老的奧斯曼帝國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1853年至1856年間,新興的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克里米亞與奧斯曼帝國、英國、法國爆發了爭奪黑海控制權的戰爭,俄羅斯戰敗,因而轉向東方發展,企圖用侵略中國來彌補損失。與此同時在清帝國發生了兩起外交事件,一是: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因自行進入中國內地傳教,被清廷拘捕。1856年2月廣西西林縣知縣在即沒有按照國際慣例將拘捕的法華人解送至法領事館,也未向朝廷通報的情況下就擅自處死了外國傳教士。同年10月,廣東水師在英籍商船“亞羅號”上逮捕了“海盜和嫌疑水手”,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巴夏禮致函清兩廣總督葉名琛,稱“被捕人員為英籍且清兵曾侮辱懸掛在船上的英國國旗”,要求送還被捕者,賠禮道歉。葉名琛態度強硬,雖然答應放人但拒絕賠償道歉。1856年10月23日,英軍開始行動,三天之內,連佔虎門口內各炮臺並攻入廣州城內,葉名琛被俘,當時人稱其為“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六不總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向北京進攻,道光皇帝竄逃熱河(承德)圓明園第一次遭到洗劫,後被盜匪搶掠,焚燒。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字,簽訂了《北京條約》。俄國以“調停有功”自居威逼、勒索清朝割讓了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成為最大贏家。
從所謂“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因來看,實在是讓人扼腕嘆息,本來兩起普通的外交爭端由於清王朝上下既不懂得國際規則,又不懂得審視世界形式造成了本應避免的戰禍,更令人錯愕的是清王朝居然妄圖藉助與俄羅斯抱團取暖抗衡英法聯軍,結果是割地受辱。受此打擊,道光皇帝在熱河暴斃,同治登基藉助兩宮垂簾聽政慈禧走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其後十五年裡,清廷藉助湘、淮漢族地方民團撲滅了太平天國運動,腐朽的帝國似乎迎來了中興的曙光。
在消滅太平軍的過程中,慈禧一步一步從垂簾聽政走上了政治舞臺的中央,成為實際的最高領導人,她幾次下令重修圓明園,最終因財政吃緊不得不改修頤和園。
1897年,山東村民與教堂因土地糾紛引起衝突。威縣梅花拳師趙三多應村民閻書勤等的邀請,前往援助並將梅花拳改名為義和拳。1898年6月,山東巡撫張汝梅上奏朝廷,認為義和拳本屬鄉團,建議“改拳勇為民團”。同年10月趙三多等人豎起“扶清滅洋”的旗幟“起義”,遭清軍鎮壓而失敗。1899年,袁世凱在濟南就任山東巡撫後,嚴格限制義和團的活動,義和團開始向直隸等地轉移。隨後的1900年5月27日,直隸中部蘆保鐵路沿線約3萬義和團佔據了涿州城,清政府派出聶士成等參與鎮壓,但此時直隸地區的義和團運動已呈現出“誅不勝誅”的局面。
隨著事態的擴大,義和團中混入大量的無業遊民、地痞流氓,他們以扶清滅洋為藉口大肆濫殺無辜,他們劫掠焚燒教堂,捕殺教民、迫害外國和平傳教士,面對混亂的局面,國際社會要求派兵進駐北京保衛使領館及僑民,遭到清廷蠻橫拒絕。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組成八國聯合軍合計5萬人(日本陸軍20000人,俄羅斯陸軍12000人、大英帝國陸軍10000人)。由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任聯軍統帥,向北京進軍。慈禧也不含糊降旨向十一國宣戰並號召義和團協助清軍對抗聯軍。“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在現代火器面前血肉橫飛,“忠勇的八旗禁衛”在先進的三列陣排槍射擊中化為齏粉。
東拼西湊的聯軍進攻很迅速,慈禧老太太的化妝潛逃很麻利,固若金湯的北京城輕易淪陷很神奇。
八國聯軍控制了北京想喊老太太回家談判,慈禧頭都不回裹挾著光緒曉行夜宿一路向西,中國領土太大,東西縱橫三萬裡,“追老太太回家吃飯”成了八國聯軍難以完成的任務。於是聯軍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洋人要給老太太一個教訓,對於教訓的目標,幾經爭論後選擇了圓明園。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餘的財富,他們把園內劫後餘生的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至此圓明園的建築和奇花異草遭到徹底毀滅。
向過往每次戰敗之後一樣,簽約、賠款然後是盛大的迴鑾儀式,園子雖然沒了,可是北京那個字的皇宮還在,慈禧很欣慰也很感慨後來談起此事說:“想起來,我還算是有主意的,我本來是執定不同洋人破臉的,中間一段時間,因洋人欺負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動氣。雖是沒攔阻他們,但始終總沒有叫他們十分盡意的胡鬧。火氣一過,我也就回轉頭來,處處都留著餘地,我若是真正由他們盡意的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打不下來的道理?”
在圓明園被徹底毀壞的11年後,一聲槍響劃破了寂靜的夜空,旨在推翻滿清皇權專制王朝的武昌起義爆發了!
徜徉在圓明園的瓦礫荒草之間,看著嬉笑著的熙來攘往的遊人,憑弔之餘耳邊似乎響起義和團的口號:義和團神助拳,只因鬼子鬧中原。不下雨,地發乾,都是教堂遮住天。女無潔,男不嫌,鬼孩不是人所產。如不信,仔細觀,鬼子眼珠俱發藍。神也怒,仙也煩,神仙下山把拳傳。焚黃表,生香菸,請來各洞眾神仙。不用兵,只用拳,要廢鬼子不為難。挑鐵路,拔電杆,海中去翻火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德哭連連。洋鬼子,全殺盡,大清一統定江山。
頤和園毀滅了,皇權專制政體滅亡了,然而“皇權思想”與“義和團式的愛國”方式依然殘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