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也不知道za弄了

    日軍進攻過蘇聯!

    這個是肯定的,就是諾門坎之戰。諾門坎之戰本質上就是日本軍部的“馬鹿們”對於侵略路線的爭奪。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日軍的“萬歲衝鋒”對上蘇軍蠻不講理的鋼鐵洪流,哪怕日軍在傷亡比尚處於優勢(以前曾在鐵血論壇看過分析,甚至做出了蘇軍傷亡是日軍2至3倍的說法),日本軍部的高層也知道,自己那副小牙口啃不動蘇聯這個大熊。

    再往南看看,前幾年一萬人追著中國最精銳的東北軍,佔據了整個滿洲,日本人一想,還是揍軟柿子吧。結果,日本人想來走一步看一步,投入越來越大,陷入了中國泥潭;為了供養石油,順便對美英宣戰。

    四十年代,這時候,日本人哪有多餘實力再開條戰線,去挑戰大毛熊?蘇聯人一波強勢怒懟,打的日本人欺軟怕硬的本性畢露,自此之後,哪怕蘇德戰爭最慘烈的時候,日軍也無力,更不敢去挑戰蘇聯人了。(就是朱可夫元帥,一場仗打服了小日本)

  • 2 # Tidao

    日本起初卻有攻取前蘇聯遠東地區的詳細作戰計劃。為何最終放棄呢?第一:諾門坎軍事衝突,該事件有最初的小規模武裝衝突演變為師團級的戰役,日軍遭到蘇軍毀滅性打擊。死傷慘重。毫無還手之力。此戰使日本知道了與蘇聯的巨大軍事差距而改變戰略為防守。第二:日本軍部南下派佔據領導地位,北進派受到打壓使天皇及軍部最終決定南下。總之就是蘇軍的那次毀滅性迎頭痛擊把日本打疼了。再也不敢造次。

  • 3 # 世界大同張福敏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高層內部便存在“北攻蘇聯”和“南攻歐美(南進)”的鬥爭。由於對德國存在幻想和對自身實力的錯誤認識,“北進派”一直佔據上風。

    1939年5月11日,日軍發動了“北進”做準備的諾門罕戰役。但諾門罕戰役最終卻以日軍的失敗告終,這讓日本高層意識到日本不可能單獨擊敗蘇聯,必須要得到德國的配合。

    可就在“諾門罕戰役”進行時的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德國正式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對於日本“北進派”幾乎是晴天霹靂,此後日軍“南進派”逐漸佔據上風。

    到了蘇德戰爭爆發前夕,日本的各項戰略準備基本都是圍繞“南進”進行的。當時為解雙方後顧之憂,又和蘇聯簽訂了中立條約。當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日本根本來不及調回“北進”。另外,雖然蘇德正在大戰,蘇聯的遠東部隊並沒有減少而是一直在增加,基本維持在對面日軍的兩倍到三倍。雖然其中不少是戰鬥力較弱的二三線部隊,但也足以威懾日軍不敢妄動。

    綜合來講,由於德國的戰略欺詐和諾門罕戰役的失敗,導致日軍“北進派”失勢,使得日本沒有做好進攻蘇聯的準備。而蘇德戰爭開始後,蘇聯對日本關東軍的嚴防戒備,也沒有給日軍找到進攻的機會。

  • 4 # 絲男士4141213889

    諾門坎戰役的時候日本也考慮過與德國夾擊蘇聯並希望得到德國應援,但德國考慮的是對付西歐各國,仍需要蘇聯的幫助,不止為了石油,也為了進攻西歐各國的同時不被夾擊,一戰德國就是這樣敗的,早先蘇聯看出英法想禍水東引且又想東擴,所以與德國戰略重合,蘇德間有共同利益,於是簽約互不侵犯,但歐洲的勞什子破事日本可不想管,日本只知道德國背叛了自己,這遠比諾門坎戰役的失敗更讓日本寒心,所以從此日本打心底信不過德國,而德國也一如既行的看不起日本,導致互相失信,在日本準備南進戰略時德國一無所知,反正日本認為優勢在海上,儘快取得資源才是關鍵,但德華人看來,這就是瘋子行為,拉美國下水軸心國必敗,所以珍珠港之後,德日事實上在各自為戰,而美英中蘇等國互相規劃好戰略部署對德日有序攻防,互為一體,最重要的是互信,德日之間早已互相失去公信力,為自己戰略可以不為對方思考為所欲為,同時也沒有重要的戰略配合,也就不可能集中力量對同盟國逐個擊破,更重要的是互相幫助過對方的敵人(國軍德式師與上海猶太人),地方遠說得過去,快戰敗了才算小有合作(德國對日技術援助,但日本應用不當),蘇德戰場不過是大背景下的一個體現罷了,日德不互信乃至不和才為關鍵。

  • 5 # 月芽er

    根據史料記載,除了侵略中國,當時日本的確有考慮過進攻蘇聯或東南亞的方案,但最終選擇了侵略中國的同時,進攻東南亞。主要基於一下幾點:

    第一,日德雖然因為共同利益走到了一起,但雙方並不完全相互信任。日本曾在滿蒙邊界與蘇聯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在這次諾門坎戰役中,日本戰敗。而德國不僅袖手旁觀,而且此時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因此,日本人不信任德國。

    第二,在這次諾門坎戰役中,日本人被蘇聯的強大軍事實力嚇怕了。所以,日本不敢繼續招惹蘇聯,而是選擇南下東南亞。

    第三,寒冷的西伯利亞資源匱乏,而日本物資由於戰爭急缺,特別是石油和橡膠嚴重不足,日本為了獲得更多資源,選擇進攻這些物資豐富的東南亞。

    所以說,帝國主義在利益面前,都各自考慮自己的利益,很難齊心合力,最終失敗也在所難免。自私自利的小日本,必敗無疑!

  • 6 # 島主說事

    蘇德戰爭打得不可開交時,蘇軍打得有些力不從心,屢戰屢敗,日本為什麼不趁勢進攻蘇聯呢?

    首先,蘇德戰爭打得最激烈時,蘇軍早就預料到日軍可能發生的北上進攻問題,所以在西伯利亞部署了強大的防禦力量。這支力量後來成了解困莫斯科的中堅大軍。

    其次,日軍是想趁蘇德戰爭進攻蘇聯,德國也非常想日軍來個北上,與德軍形成對蘇軍兩線夾擊,只是日軍此時也處在兩難境地。一方面,有1938年張鼓峰和1939年諾門坎兩次戰役失利的教訓,不敢輕易造次。另一方面,蘇德戰爭時,日軍正陷於亞洲戰場不能自拔,日軍大本營在北上與南下問題上也處於爭論不休之中。

    第三,蘇德戰爭爆發,美日關係予盾進一步升級,日本把美軍視為主要潛在對手,沒時間去管蘇德戰場的事。對日本來講,東南亞和太平洋才是下步進攻目的地。

    有以上三點,日本才沒有趁火打劫,最終蘇軍在佐格爾幫助下,成功獲取日軍南下情報,近百萬大軍開進莫斯科戰場,成為打擊德軍的有生力量!

  • 7 # 觀書人

    謝邀,相信對歷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當時的日軍不是沒有進攻蘇聯的行動,諾門坎戰役讓日軍大本營深切認識到自己和蘇聯遠東方面軍的差距這是第一,日本國內由於戰爭的持續導致各類資源急缺,使得海軍南進派得到當時天皇支援壓倒陸軍北上派是第二,在蘇聯遠東方面軍主力大部調往蘇德戰場導致遠東地區蘇軍實力下降,但是由於當時日本陸軍大部陷入中國戰場,精銳的關東軍又被調往東南亞,使得日本進攻力量不足是第三,將這三點綜合來看

  • 8 # 陽城幹部1

    日本海軍與陸軍有深深的矛盾,而空軍沒有,只分屬海陸軍各一半。海軍又是優勢的一半,陸軍所有裝備都不如海軍。陸軍打過兩次蘇聯都敗了,指揮官切腹自殺了,已經不可能也無能力打第三次。中國戰場還牽制了大量日本陸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和有十幾年交情的朋友之間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