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出現較多的瓷磚變形現象是衛浴瓷磚呈瓦片狀或起拱,這是因為衛浴瓷磚受潮所構成的,衛浴瓷磚受潮的緣由大致有以下幾種:
1.空氣中的水分(例如黃梅天);
2.地坪沒幹透,用水泥加固龍骨;
3.龍骨,毛衛浴瓷磚太溼,運用水性膠水;
4.一樓等溼潤環境未作分外的防潮處置;
5.石質地上和衛浴瓷磚相接處的斷面未作封閉處置;
6.水泡(如水管分裂,陽臺水倒灌等);
7.此外,商品本身及施工不當也會構成起拱。例如單調處置不當、攝生缺少、含水率太低、背槽太淺、施工中彈性縫隙未留足、鋪設太緊等。俗話說,瓷磚是“三分質量七分鋪裝”。更多時候,影響瓷磚的總體效果並非來自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而是來自於鋪貼是否得當。
瓷磚變形的7種類型及預防措施:
1.翹角
四角上翹,長度約30mm,其餘表面是平直或只有少許下凹,這種缺陷是由於燒成後期輥道平面上下溫差過大所致,缺陷多發生在燒成的最後2-5min。
解決辦法:
A如果出窯產品尺寸正確,降低燒成帶最後2-3組(箱)輥棒上部的溫度L5-10℃或更多,並對等升高輥道下面的溫度;
B如果燒成後尺寸偏大,則僅升高輥道下面的的溫度5-10;
C如果燒成後產品尺寸偏小,則僅降低輥道上面的溫度5-10℃或更多。
2.角下彎
角下彎正好與翹角缺陷相反,它是坯體的四角都下彎,長度約30mm,其餘表面是平直或只有少許上凸,這種缺陷發生於窯的中間或兩側,它是由於燒成後期輥道平面上下溫差過大所致。
A.如果出窯產品尺寸正確,降低燒成帶最後2-3組(箱)輥棒下部的溫度(5-10℃或更高)並對等升高輥道上面的溫度。
B.如果燒後尺寸偏大,則僅升高輥道上面的溫度5-10℃或更多。
C.如果燒後尺寸偏小,則僅降低輥道下面的溫度5-10℃或更多。
有時,僅靠近窯牆的一出現角下彎現象,這種情況可能是該側的燒成帶溫度偏低所致(也可能是輥棒所致),這時可降低該側的助燃風壓,同時檢查該側的窯底是否堆積較多的爛磚,造成蓄熱過大,窯底溫度偏離,同時還要檢查該側輥棒孔處是否漏風。實際操作中,把輥道的下層抽力減少,加大上層抽力,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3.上翹邊
坯體沿進入窯方向平行的兩邊向上彎,與之垂直方向的兩邊變形不明顯,產生的原因是燒成帶前期(850-900℃或比最高燒成溫度低50-100℃溫度區)輥道上下溫差不合理。
在該區域提高輥道上面溫度5-10℃或更多,同時,對等降低輥道下面溫度,使其略呈下凹,但絕不能上凸,這樣利用坯體在高溫下軟化,凸出維持平衡,坯體因重力作用而恢復平直。
4.凹面
坯體邊緣逐降下凹,凹面既可能是預熱帶輥道上下溫差不合理所致,也可能是燒成帶輥道上下溫差不合理所致。
1.預熱帶生產變形的坯體
A.調整坯體配方,降低坯體的燒失量,
B.適當降低坯體的球磨細度
C.提高成形壓力,減少粉料含水率,從而提高坯體的緻密度,控制粉料粒度和提高填料均勻性;
D.根據坯體變形的情況,調節預熱帶輥道上下溫差,坯體下凹時,提高輥道上面溫度或降低輥道下面溫度,如果坯體上凸,方法相反;
E.減小溫度梯度,調整燒成曲線或降低輥棒速,延長整個燒成周期。
2.在燒成帶產生變形的坯體
A.如果出窯生產尺寸正確,降低輥道上面溫度5-10℃或更多,並對等提高輥道下面溫度:
B.如果出窯產品尺寸偏大,則僅升高輥道下面溫度5-10℃或更多。
C.如果出窯產品尺寸偏小,則僅降低輥道上面溫度5-10℃或更多。
5.扭曲
坯體與窯軸平行的兩邊發生變形,距邊緣70-80mm處上產,隨後距邊緣30mm處下彎。
形成原因:
A.可能是坯體燒成之初,由於輥道下面溫度較高,瓷磚呈凸變形,這樣瓷磚的兩側就成為瓷磚的支援邊,中部幾乎懸空,當到達高溫區,瓷磚底發生軟化,坯體的左右兩側無法承受重力和輥棒傳動中對它的作用而開始上翹,同時支撐也隨道瓷磚的變形而轉移,當瓷磚兩邊上翹到一定程度後,又由於受重力作用而開始下彎,從而開成扭曲。解決辦法:先按角下彎缺陷加以處理,直到坯體轉為上翹時,再按上翹邊缺陷處理解決。
B.可能是角下彎缺陷的擴大,常在燒成帶最後5-10mm內發生,此時通常按角下彎缺陷處理辦法來解決。
C.可能是急冷或急冷剛開始時,坯體在前進中互相擠壓所致,可透過調節調速電機的轉速和瓷磚排列的間隔來克服。
7/8
6.“海鷗翅”變形
造成"海鷗翅"變形的原因,可能是在燒成帶的中部和未端,由於輥道上部的溫度過高,使瓷磚變形成凹面,此時,瓷磚的中部成為輥棒上優先支撐區域,由於重力和磚傳動中產生的應力,使磚坯的中部逐漸上凸,直到燒成帶結束,形成"海鷗翅"變形。
解決這種變形,必須避免由於機械原因或溫度過高所導致的凸變形,然後適當升高輥道下面的溫度,在燒成帶的中部和未端設定適當溫差,約為25-30℃,如果需要,在燒成帶前端也可同樣設定溫差。
8/8
7.不規則變形
發生在窯爐中的不同位置,有時發生在某一特定位置,併成為同一缺陷形式,但長時間觀察仍無規律性。
成因:由於粘棒,輥棒彎曲變形或有輥棒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傳動不平衡,坯體入窯前已發生下凹或上凸變形等,然後發生瓷磚擠壓。
1.定期打磨輥棒,在輥棒上塗氧化鋁保護層,在瓷質磚的背面也塗上一層氧化鋁粉漿(或高鋁粉)這樣既可防止坯底高溫下生產的液相與輥棒粘結,又可使坯底相對硬,上部相對軟,減弱力偶的扭曲作用,降低其變形程度,調整燒成曲線,避免早期變形。
2.停窯時間出現變形,應檢查各組燒嘴的煤氣壓力是否正常或明顯不同。
注意事項
發現自家瓷磚變形或者破損,不要自己盲目修復,要找專業施工人員,保證安全。
影響瓷磚的總體效果並非來自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而是來自於鋪貼是否得當。
一般而言,出現較多的瓷磚變形現象是衛浴瓷磚呈瓦片狀或起拱,這是因為衛浴瓷磚受潮所構成的,衛浴瓷磚受潮的緣由大致有以下幾種:
1.空氣中的水分(例如黃梅天);
2.地坪沒幹透,用水泥加固龍骨;
3.龍骨,毛衛浴瓷磚太溼,運用水性膠水;
4.一樓等溼潤環境未作分外的防潮處置;
5.石質地上和衛浴瓷磚相接處的斷面未作封閉處置;
6.水泡(如水管分裂,陽臺水倒灌等);
7.此外,商品本身及施工不當也會構成起拱。例如單調處置不當、攝生缺少、含水率太低、背槽太淺、施工中彈性縫隙未留足、鋪設太緊等。俗話說,瓷磚是“三分質量七分鋪裝”。更多時候,影響瓷磚的總體效果並非來自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而是來自於鋪貼是否得當。
瓷磚變形的7種類型及預防措施:
1.翹角
四角上翹,長度約30mm,其餘表面是平直或只有少許下凹,這種缺陷是由於燒成後期輥道平面上下溫差過大所致,缺陷多發生在燒成的最後2-5min。
解決辦法:
A如果出窯產品尺寸正確,降低燒成帶最後2-3組(箱)輥棒上部的溫度L5-10℃或更多,並對等升高輥道下面的溫度;
B如果燒成後尺寸偏大,則僅升高輥道下面的的溫度5-10;
C如果燒成後產品尺寸偏小,則僅降低輥道上面的溫度5-10℃或更多。
2.角下彎
角下彎正好與翹角缺陷相反,它是坯體的四角都下彎,長度約30mm,其餘表面是平直或只有少許上凸,這種缺陷發生於窯的中間或兩側,它是由於燒成後期輥道平面上下溫差過大所致。
解決辦法:
A.如果出窯產品尺寸正確,降低燒成帶最後2-3組(箱)輥棒下部的溫度(5-10℃或更高)並對等升高輥道上面的溫度。
B.如果燒後尺寸偏大,則僅升高輥道上面的溫度5-10℃或更多。
C.如果燒後尺寸偏小,則僅降低輥道下面的溫度5-10℃或更多。
有時,僅靠近窯牆的一出現角下彎現象,這種情況可能是該側的燒成帶溫度偏低所致(也可能是輥棒所致),這時可降低該側的助燃風壓,同時檢查該側的窯底是否堆積較多的爛磚,造成蓄熱過大,窯底溫度偏離,同時還要檢查該側輥棒孔處是否漏風。實際操作中,把輥道的下層抽力減少,加大上層抽力,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3.上翹邊
坯體沿進入窯方向平行的兩邊向上彎,與之垂直方向的兩邊變形不明顯,產生的原因是燒成帶前期(850-900℃或比最高燒成溫度低50-100℃溫度區)輥道上下溫差不合理。
解決辦法:
在該區域提高輥道上面溫度5-10℃或更多,同時,對等降低輥道下面溫度,使其略呈下凹,但絕不能上凸,這樣利用坯體在高溫下軟化,凸出維持平衡,坯體因重力作用而恢復平直。
4.凹面
坯體邊緣逐降下凹,凹面既可能是預熱帶輥道上下溫差不合理所致,也可能是燒成帶輥道上下溫差不合理所致。
解決辦法:
1.預熱帶生產變形的坯體
A.調整坯體配方,降低坯體的燒失量,
B.適當降低坯體的球磨細度
C.提高成形壓力,減少粉料含水率,從而提高坯體的緻密度,控制粉料粒度和提高填料均勻性;
D.根據坯體變形的情況,調節預熱帶輥道上下溫差,坯體下凹時,提高輥道上面溫度或降低輥道下面溫度,如果坯體上凸,方法相反;
E.減小溫度梯度,調整燒成曲線或降低輥棒速,延長整個燒成周期。
2.在燒成帶產生變形的坯體
A.如果出窯生產尺寸正確,降低輥道上面溫度5-10℃或更多,並對等提高輥道下面溫度:
B.如果出窯產品尺寸偏大,則僅升高輥道下面溫度5-10℃或更多。
C.如果出窯產品尺寸偏小,則僅降低輥道上面溫度5-10℃或更多。
5.扭曲
坯體與窯軸平行的兩邊發生變形,距邊緣70-80mm處上產,隨後距邊緣30mm處下彎。
形成原因:
A.可能是坯體燒成之初,由於輥道下面溫度較高,瓷磚呈凸變形,這樣瓷磚的兩側就成為瓷磚的支援邊,中部幾乎懸空,當到達高溫區,瓷磚底發生軟化,坯體的左右兩側無法承受重力和輥棒傳動中對它的作用而開始上翹,同時支撐也隨道瓷磚的變形而轉移,當瓷磚兩邊上翹到一定程度後,又由於受重力作用而開始下彎,從而開成扭曲。解決辦法:先按角下彎缺陷加以處理,直到坯體轉為上翹時,再按上翹邊缺陷處理解決。
B.可能是角下彎缺陷的擴大,常在燒成帶最後5-10mm內發生,此時通常按角下彎缺陷處理辦法來解決。
C.可能是急冷或急冷剛開始時,坯體在前進中互相擠壓所致,可透過調節調速電機的轉速和瓷磚排列的間隔來克服。
7/8
6.“海鷗翅”變形
造成"海鷗翅"變形的原因,可能是在燒成帶的中部和未端,由於輥道上部的溫度過高,使瓷磚變形成凹面,此時,瓷磚的中部成為輥棒上優先支撐區域,由於重力和磚傳動中產生的應力,使磚坯的中部逐漸上凸,直到燒成帶結束,形成"海鷗翅"變形。
解決辦法:
解決這種變形,必須避免由於機械原因或溫度過高所導致的凸變形,然後適當升高輥道下面的溫度,在燒成帶的中部和未端設定適當溫差,約為25-30℃,如果需要,在燒成帶前端也可同樣設定溫差。
8/8
7.不規則變形
發生在窯爐中的不同位置,有時發生在某一特定位置,併成為同一缺陷形式,但長時間觀察仍無規律性。
成因:由於粘棒,輥棒彎曲變形或有輥棒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傳動不平衡,坯體入窯前已發生下凹或上凸變形等,然後發生瓷磚擠壓。
解決辦法:
1.定期打磨輥棒,在輥棒上塗氧化鋁保護層,在瓷質磚的背面也塗上一層氧化鋁粉漿(或高鋁粉)這樣既可防止坯底高溫下生產的液相與輥棒粘結,又可使坯底相對硬,上部相對軟,減弱力偶的扭曲作用,降低其變形程度,調整燒成曲線,避免早期變形。
2.停窯時間出現變形,應檢查各組燒嘴的煤氣壓力是否正常或明顯不同。
注意事項
發現自家瓷磚變形或者破損,不要自己盲目修復,要找專業施工人員,保證安全。
影響瓷磚的總體效果並非來自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而是來自於鋪貼是否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