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賽門之略
-
2 # 蕭武
豫東戰役之前,中央本來要求粟裕率三個縱隊渡江南進,到敵後去作戰,以調動中原戰場國軍主力回援江南,減輕中原戰場解放軍的壓力,便於經略中原。粟裕在陳老總支援下,斗膽直陳,趕赴城南莊,當面向中央陳述自己的意見,最後和中央實際上達成一個對賭協議,暫緩南進,在中原戰場殲滅國軍最精銳的第五軍,就可以推遲南進的時間。
用粟裕的話說,這是在中央面前立下了軍令狀,而且還要在規定的一年時間內完成這個任務,否則仍然要按中央意見渡江南進。所以,粟裕返回華野司令部後,便開始著手策劃下一步的行動和作戰計劃。深思熟慮之後,粟裕認為,最合適的戰場仍然是在魯西南,以解放軍的調動來吸引第五軍來進攻,在半路上設伏圍殲。
但行動開始後,國軍方面的反應並不積極,而且都是大兵團集體行動,粟裕的設想出了點問題,在魯西南戰場圍殲第五軍的計劃就要落空了。這時候,之前率三縱八縱在中原戰場協助中野作戰的陳士榘唐亮兵團正在脫離中原戰場,返回華野歸建,參加下一步的作戰。陳士榘在從南線返回的路上發現了一個很好的戰機,給了粟裕很大幫助。
陳士榘發現的這個戰機就是敵人的河南省會開封防禦兵力很薄弱,是有機會以突然行動圍而殲之的。這之前解放軍雖然也攻克過洛陽等城市,但是還沒有攻克過省會城市,所以粟裕戰前沒有打過開封的主意,而是將戰場選在了魯西南老根據地一帶,而不是在開封附近。但粟裕虛懷若谷,陳士榘的電報一來,一說粟裕就明白了,當即同意了這個方案,並馬上開始佈置其他部隊協助。
於是陳士榘率兩個縱隊迅速將開封包圍,開封守軍沒有多少人,而且大多數是地方保安部隊,戰鬥力薄弱,陳士榘很快就攻克了開封,全殲守軍。因為開封是省會城市,河南的國大代表聽到訊息,在南京到處造輿論,要求國軍迅速收復開封。國軍統帥部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之下,不得不馬上抽調部隊,編為兩個兵團,也就是區壽年兵團和胡璉兵團,反攻開封。
區壽年被包圍後馬上組織就地抵抗,死守待援,同時上報國軍統帥部,請求支援。國軍統帥部馬上命令中原戰場的各部隊積極支援,不僅有胡璉兵團,還調動了以第五軍為主的邱清泉兵團,本來正在山東戰場的黃百韜兵團也迅速脫離戰場,趕往豫東戰場。一時間,國軍大軍雲集,豫東地區戰雲密佈,突然間成了國共雙方几乎進行決戰的戰場。
結果是眾所周知的,豫東戰役不僅全殲了區壽年兵團,區壽年本人被俘,而且趕來救援的黃百韜也被包圍起來,差點提前報效黨國,好在這次邱清泉救援積極,一個側翼迂迴,突破瞭解放軍的阻擊陣地。這時候粟裕的胃口早已經超出了華野的兵力極限,粟裕手上也沒有預備隊可以用了,最終不得不眼睜睜的放掉已經被咬在嘴裡,而且已經吃下了一半的黃百韜兵團,撤軍北渡黃河,脫離戰場。
此戰共殲敵九萬餘人,是三路大軍挺進中原中原以來單次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此戰過後,中央馬上致電粟裕,同意將渡江南進計劃推遲到一年半以後,現在就專心致志的在中原戰場機動作戰,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豫東戰役可以視為粟裕給中央的淮海戰役的可行性分析報告,也就是把敵人主力消滅在長江以北。而這其中的關鍵一招,就是陳士榘突然建議圍攻開封,讓整個中原戰場的國共雙方部隊都動起來了,也就出現了殲敵機會。
而此戰中有兩次都是下級提出了更合理的建議後,上級以虛懷若谷的態度接受了。一個是粟裕斗膽直陳,說服中央暫時推遲執行渡江南進計劃,為在中原戰場消滅敵人主力爭取時間。另一個則是作為戰區統帥的粟裕在接到陳士榘先進攻開封的建議後,沒有繼續堅持自己原來的計劃,而是馬上改變和調整了部署,因為很顯然這是一個更合理的建議。
回覆列表
1946年底,剛打通膠濟鐵路線西段的的微操大師為了徹底結束蘇北和魯南戰事,集結了四個重兵集團在徐州綏署主任薛嶽的指揮下兵分四路,企圖壓縮山東和華中兩大野戰軍的作戰空間,迫使其在山東境內進行一場大決戰。
陳毅和粟裕分別指揮的山東及華中野戰軍為了延緩薛嶽逼近我解放區首府臨沂,不得不分兵把守進行節節阻擊且戰且退。於十二月份初,戰場已經轉移到了解放區縱深地帶,薛嶽的四路大軍已經對兩大野戰軍形成了半包圍之勢。
要避免陷入被動,山東和華中兩大野戰軍必須轉配合作戰為聯合作戰,集中兵力先破敵一路爭取一個大方向性的勝利。當時的陳毅建議首先分割殲滅進犯漣水的李延年兵團,然後再集中兩大野戰軍主力,夾擊進犯有宿遷向沭陽進攻的胡璉兵團。
但是,當時的粟裕正在鹽城指揮作戰一時難以抽身,況且李延年兵團除了有張靈甫整編74師王牌主力外,還有桂七軍一部及整編28師,實力比較強大況且敵兵力較集中,一時難以分割圍殲。而負責進攻沭陽的胡璉兵團部整編69師率先冒頭了,師長是戴之奇,蔣大公子身邊的大紅人,胡璉根本指揮不動,因急於立功已成孤軍深入之勢。
因此,粟裕建議陳毅率領山東野戰軍迅速南下會合,在宿遷或者沭陽一帶對胡璉兵團整編69師進行分割圍殲。陳毅在接到粟裕來電的建議後,同時致電延安統帥部及華中局,同意粟裕提出的集中兵力優先殲滅胡璉兵團部的建議,這也是兩大野戰軍會合後的第一次大作戰。
趁薛嶽四路大軍對兩大野戰軍形成合圍之勢前,粟裕決定迅速圍殲沭陽一帶的戴之奇的整編69師以避免被動,於1946年底宿北戰役正式打響。兩大野戰軍會合後的首次作戰配合得很默契,瞬間就將戴之奇整編69師與胡璉兵團部間的聯絡徹底切斷,不足三天的時間就全殲了整編69師部兩萬餘人,師長戴之奇兵敗自殺。
在粟裕的建議下在江蘇北部打了第一個大勝仗,極大地延緩了薛嶽向膠濟線東段和魯南及蘇中發起的攻勢。在胡璉兵團部受創後,薛嶽精心構建的包圍圈露出了一個大缺口,為了完成微操大師交給的任務薛嶽不得不抽出兵力將缺口給堵上。雖然宿北一役破了薛嶽一路,但山東和華中兩大野戰軍還處於薛嶽的夾擊之中,粟裕和陳毅仍未完全擺脫被動的局面,因此兩軍在魯南必須再組織一次大殲滅戰,再給予薛嶽一路大軍毀滅性打擊。
薛嶽補完缺之後立即命令李延年兵團張靈甫的整編74師及桂系鍾紀第七軍部奪取沭陽,粟裕的陳毅決定就近對張靈甫74師進行分割圍殲。但是,張靈甫推進至漣水陳師鎮便停止了前進,坐等桂七軍與整編28師與之會合。因此,粟裕建議取消圍殲張靈甫的作戰計劃,抓住距離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最近的馬勵武整編26師。於是爆發了魯南戰役,歷時十八天,殲滅馬勵武整編26師及快速縱隊、周毓英整編51師等部共五萬餘人,再次重新整理了殲敵記錄,這也是山東和華中兩大野戰軍會合後的第二場大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