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雜說不亂說

    《水滸傳》書中“第九回”已經明確說了,柴進乃是大周世宗的子孫。這是沒有半分疑問的。

    至於柴進為什麼不住在京城。我認為原因如下。

    前朝的王孫在當朝天子的眼皮子底下,其實是一種變相的監禁。趙匡胤好歹是柴榮的結義兄弟,但是皇位的繼承“兄終弟及”可不適用於“結義兄弟”。趙匡胤“成橋兵變,黃袍加身”,雖然合自己的心意,心中多少還是有一點對大哥柴榮的愧意。加之怕自己手下的將領以後也來個如法炮製,創意性的發明了“杯酒釋兵權”。從此北宋武將式微,文官坐大。不僅如此,還創造了“盛世不殺士”一說。以後不管是不是盛世,反正我北宋不殺士。你想,這樣的北宋朝廷,絕不可能讓前朝的王孫住在京城。一則免“苛待”之責,二則免惹禍之煩。畢竟人家孤兒寡母是讓位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打發得遠遠的,多給些田地、財帛,不夠?再賜“誓書鐵券”,但是,不給予參與國家政治的權利。這樣一來,既無“捲土重來”之憂,又無“兇殘涼薄”之嫌。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反正朝廷也不缺錢。

  • 2 # 覃仕勇說史

    答:我這裡有兩種答案,先聽哪一種呢?

    先聽有趣的吧。

    柴進的確是後周皇帝柴榮貨真價實的後人。

    《水滸傳》第九回《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透過一個酒店主人的嘴交待得非常清楚了。

    那店主人對林沖說:“你不知俺這村中有個大財主,姓柴名進,此間稱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喚做小旋風,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孫。自陳橋讓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賜與他誓書鐵券在家中,誰敢欺負他?專一招接天下往來的好漢,三五十個養在家中。”

    柴進不僅財力雄厚,隨時可以賙濟接納江湖綠林好漢,更妙的是,他有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敕賜的“誓書鐵券”在家中,官府不敢過問。

    於是,就有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犯下了彌天大罪的汪洋大盜,都把柴進的莊園當成了避難所。

    書中,林沖、武松、宋江、朱仝等等,都曾到柴進莊園避過難,成為了《水滸》書中一個極具江湖氣息和俠義情懷的話題。

    也由此可見,柴進這個人物設定是水滸世界裡不可或缺的。

    與柴進人設相類,雖然所處位置沒有那麼重要,卻也同樣為水滸世界增光添彩的還有“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的楊志、“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嫡派子孫”關勝、“開國之初,河東名將呼延贊嫡派子孫”呼延灼等等。

    所以,從文學的角度來說,柴進是後周皇帝柴榮的後人,楊志是宋初名將楊令公的後人,關勝是武聖人關羽的後人,呼延灼是宋初名將呼延讚的後人。

    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柴進並不是後周皇帝柴榮的後人,楊志並不是宋初名將楊令公的後人,關勝並不是武聖人關羽的後人,呼延灼也同樣不是宋初名將呼延讚的後人。

    這是個無聊的答案,卻也是真實的答案。

    這裡重點說說柴榮子孫的下落。

    柴榮一共生育有七男五女。

    “前三子曰誼、曰誠、曰訁鹹 及其孫子皆先被後漢誅,無後”,即前面的三個兒子與後周太祖郭威的家眷於乾祐三年(950年)全被後漢隱帝劉承祐殘忍處死了。

    柴榮第四子即為後周恭帝柴宗訓,第五子叫柴熙讓,第六子叫柴熙謹,第七子叫柴熙誨。

    恭帝柴宗訓禪讓帝位後,死於開寶六年(973年)。

    柴宗訓沒有後代,嘉佑四年(公元1059),宋仁宗下令找來柴氏族譜,從柴氏家族的旁支諸房中找一個輩份最長的人,給予一定的待遇,封崇義公,由他及他的後人承擔奉祀後周皇族之職。

    另外,按照王銍《默記》、王鞏《隨手雜錄》記,老五柴熙讓為宋太祖麾下大將潘美收養,改姓潘,名惟正。

    而正史載:“乾德二年十月,熙謹卒。”即老六柴熙謹死於964年,該年,柴熙謹只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沒有後代。

    柴熙謹死前兩年,即962年,宋太祖封后周忠臣盧琰為越國公,盧琰出於對周世宗的忠心,帶老七柴熙誨遷往吳越居住。

    由此可見,居住在滄州、又有“誓書鐵券”的柴進,只能是一個虛構人物。

    實際上,歷史上真要有柴進這樣一號人物,就可以說是趙宋王朝養虎為患了。

    且看小說家張恨水評柴進:“大抵柴之為人,並非勢必為盜之輩。固一思宋朝天下奪之於彼柴門孤兒寡婦之手。自負身有本領,頗亦欲為漢家之劉秀。”

    看看,柴進此人,仗義自己的帝王血統、政治資本、家庭財力,著力交結不法之徒,就是想學習中興漢室的光武帝劉秀,等待時機,恢復柴周王朝。

    這也無怪乎趙宋之前的改朝換代中,新朝必須對前朝王孫公子斬盡殺絕了。

  • 3 # 看遍山川

    柴大官人是不是柴榮的後代,先看看柴榮兒子們的情況。周世宗柴榮共有七個兒子,老大柴宜,老二柴宗誠,老三柴宗諴,當年後漢隱帝誅殺郭威全家,柴榮作為郭威的養子,他的那三個兒子也在郭家,當時和郭威兒子妻眷等一同被害。

    郭威開創後周政權和後因無子,將皇位交於養子柴榮,周世宗去世後,其第四子柴宗訓六歲繼位。隨後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柴宗詢被迫退位,被宋封為鄭王遷往湖北房州。

    十三年後,才二十歲出頭的柴宗訓“發病”而死,趙匡胤賜諡“恭皇帝”,把他葬在他父親柴榮陵側,小夥子死得有點不明不白,封建社會改朝換代這類是也不少見。柴宗訓有五個兒子,長子柴永崎襲封其鄭國公爵位,柴榮就這一血脈延續下來,直至宋滅亡。

    第五子柴熙讓據載在趙匡胤登基後,因害怕被害,改名更姓逃跑不知所終,這有些矛盾的地方,他四哥柴宗訓才六七歲的樣子,他年齡還要小,怎麼能預知禍福,除非其家人所為,還有就是趙家做的手腳,令其像人間蒸發一樣。

    第六子柴熙謹“陳橋兵變”時還是抱在手裡的娃娃,一不知道當時是趙匡胤還是潘美起了善心,沒有殺掉,潘美還認其作了義子,改名潘惟吉,這小孩也短壽,乾德二年,也就北宋初年就去世了,也有些不明不白。

    第七子柴熙誨一說和柴熙讓一樣在宋初就下落不明,另一說是被北宋開國將軍盧琰收為義子,改名盧璇,隱居浙江,真宗時出仕後封武烈侯,其後裔散於江浙一帶。

    趙宋皇帝多少是做了些手腳,朝代更替時這檔子事歷來也不少見,但沒有把柴家趕盡殺絕,至少柴宗訓那支血脈留了下來,宋代時還是有柴家子孫存於世上,嘉祐四年宋仁宗還下旨讓柴氏子孫“歲時奉周祀”。

    上梁山的柴進那肯定是小說杜撰人物,柴家子孫裡有沒有誰參與過北宋時期的農民起義沒有確切記載,小說作者為了反對趙家道君皇帝,想當然搬個前朝皇室人物來撐個場面也無可厚非,而現實生活中柴家子孫恐怕都是夾著尾巴做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建立的時候,是否所有事物都在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