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懂財帝
-
2 # 隊長快訊
區塊鏈資訊之大王(中本聰)有多少比特幣
區塊鏈資訊隊長 4月6日
區塊鏈資訊之(中本聰)有多少比特幣
網上有3種猜測
第一種: 無限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比特幣都是有限的
第二種 : 100萬到200萬 資訊最靠譜。
第三種: 不知道 我是逗比 我怕誰 。
-
3 # 區塊戀LOVE
這個節目中本聰應該是最好玩的。
中本聰,越來越多的人可能聽過,可你知道他到底是誰嗎?他已在江湖上失蹤多時,無非江湖上依舊有他的很多很多傳說……!
-
4 # 晴天財經閣
大家好,我是中本聰的弟弟中本蒜。一直以來網路上流傳的我哥哥中本聰擁有100萬枚比特幣,其實這都是坊間傳聞。我哥以前並沒有料想到比特幣會如此的值錢,還順便帶火了去區塊鏈概念。
在2009年開始我和我哥中本聰開始試挖比特幣,當時確實挖了不少但後邊丟失了一部分。還有那次花1萬枚比特幣購買了一個披薩的混小子是我大侄子,本來他過生日送了他5萬枚比特幣結果被他花掉不少。
-
5 # 區塊前沿科技
Satoshi就是中本聰,從上圖可以推測,如果這部分早期的比特幣都是中本聰所挖掘的話,那麼他就有100w枚。
但是如果從第一個地址1A1zP1eP5QGefi2DMPTfTL5SLmv7DivfNa來算的話,那麼他只有66.752396個比特幣。
之所以大家認為這是中本聰的地址,是因為這個地址從2009-01-03 18:15:05開始有了50個比特幣。
揭開中本聰的神秘面紗。從他第一次釋出論文至今已有十年,他的名字人盡皆知,但他的身份依舊是個謎;至今為止沒有人見過他,而他的事蹟更像一個傳奇:創造了全新的貨幣系統概念——去中心化,並把一種革命性的貨幣交易系統呈現在世人面前,他就是比特幣之父,中本聰。
他的才華
早在2008年10月,全球經濟危機發生不久,一個自稱為中本聰的人在密碼學郵件組發表了一篇關於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的文章,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三個月後,他發行了第一版比特幣軟體,同時加密貨幣——比特幣問世了。
最初,比特幣在密碼學界並不被看好。因為在此之前,如Beenz、Flooz等等的虛擬貨幣不計其數。在密碼學貨幣領域,眾多前輩都嘗試過,但他們無法克服系統中央伺服器被攻破的信用風險。而這次,在大家眼中,也不過是一個年輕後輩為自己畫的宏偉願景,最終由於技術無法實現不了了之。
然而09年1月,在他們看到論文的三個月後,比特幣軟體推出了。這次發行看似輕鬆,其實並不簡單。中本聰從07年就開始編寫程式碼,為吸取前輩的失敗經驗,他加入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去中心化。
有別於之前中心化的組織結構,去中心化降低了中央伺服器在系統中的重要性,而把資訊分散儲存到系統的每個節點中,提高了資訊保安的穩定性。
“我希望人們能感受到一種區別:‘我是第一次知道我們在嘗試一個以無信任第三方為基礎的系統’。“
這個理念尤為新穎,更是讓比特幣得到了第一位粉絲,他也是比特幣最早的參與者,哈爾·芬尼。由於對密碼學的熱愛,哈爾格外看好比特幣的發展,透過加密郵件,他聯絡到中本聰並對比特幣系統提出意見。在哈爾的反覆測試和中本聰對系統的不斷修正後,比特幣系統終於可以通暢運行了。
“他很聰明也很真誠,我很幸運能認識這樣才華橫溢的人。”在合作之後,哈爾這樣評價中本聰。而對中本聰而言,哈爾則是他的“沃森“,正所謂英雄之間惺惺相惜。
在比特幣小有名氣之後,中本聰開始打造他的核心團隊,而眾多比特幣核心團隊的研究者都是慕名而來,其中也包括加文安德烈森,後來的比特幣首席科學家。
這個核心團隊對比特幣進行了新的定義,並在中本聰的框架基礎上,對系統程式碼進行擴充。事實證明,中本聰的密碼學造詣十分精湛,許多曾經被認為是冗餘設計的錯誤,後來被證明都是正確的。
直到2010年,在核心團隊逐漸壯大之時,中本聰稱自己有新的專案,選擇了隱退。隨後他把團隊交給了後來的領導者,他非常信任的加文。
他的神秘
雖然他的出現不過短短三年,但中本聰對加密貨幣領域的改變遠遠超過了這些。無論他是否隱退,對幣界和媒體而言,最為神秘和好奇的必定是他的真實身份。
起初媒體的猜測頗為豐富,有比特幣的先驅尼克·薩博,基於他對分散化貨幣的狂熱和喜歡用假名的癖好;有日裔美華人多里安·中本聰,一個物理學家,曾參與機密國防專案和金融資訊服務系統的工程設計;還有另一位加密學先驅哈爾·芬尼,曾坦言十分欣賞中本聰,並與之一起合作完成早期系統修正的加密愛好者。然而這些疑似中本聰的學者紛紛對媒體坦誠,自己並非中本聰。
直到2016年5月,一名澳洲學者,克雷格•史蒂芬•賴特,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公開承認自己就是中本聰。隨後他也給出了諸多解釋。
他所用的名字,中本聰,源於17 世紀的一位日本哲學家和商人:Tominaga Nakamoto,這個日本人開創了當時對循規蹈矩的批判思潮,並支援自由貿易。
透過與比特幣團隊領導者加文·安德烈森,和比特幣基金會前負責人喬恩·馬孔尼斯進行加密資訊的核對,克雷格得到了他們的支援,這加深了部分人對克雷格的信任,但同時更加大了質疑者對他的懷疑。
事實上很多細節表明,他有撒謊的嫌疑。他所說的博士學歷與其真實學歷不符,他所提到的合作者大衛·克萊曼於13年過世無法作證,他提供的加密郵箱與事實也有微妙的差別,很多中本聰的相關線索更是模稜兩可或是被拒絕提供。
他的選擇
在克雷格之後,再沒有人主動承認自己是中本聰。大家紛紛猜測,也許中本聰所提倡的去中心化就是沒有絕對的領導者,也許他是害怕手中那100萬比特幣會受到不法分子的覬覦,也許他是不敢面對數字貨幣未來的眾多不確定性因素。他依舊是個謎,或許會變成一個永遠的謎。
但於中本聰而言,這個選擇必定有更多因素的考量。他深知,加密貨幣系統所打破的是傳統的銀行體系,在這裡沒有中央銀行或者美聯儲,貨幣也不存在通脹的風險,更沒有不同國家的匯率差異。而這現階段比特幣仍只是個實驗,沒有監管的保障,更不會被各類政府所接受。這個身份的隱瞞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政策上的困擾。
其次,媒體的輿論也將是一個可怕的衝擊,即使身份不曝光,那些疑為中本聰的學者依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騷擾。連生命垂危的哈爾也被剝奪了最後的寧靜時光。再看承認自己是中本聰的克雷格,證實自己身份的同時,他更是遭受著不同程度的質疑。無論是騙子還是中本聰本人,他的出現也側面證實,站出來並不是最佳選擇。
於是他最終選擇了模糊自己的真實身份。而世人眼裡,在這些真真假假背後,“中本聰”的真實身份真的還重要嗎?
有人說,中本聰不只是一個人,而代表了一個方向。他給年輕學者指了一個方向,敢於嘗試、敢於創新,也給世人指了一個方向,一個不斷追求公平和自由的全新的貨幣交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