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小堯茗居

    首先,我們講一下清朝八旗制度的由來。在明朝統治的末期,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後金政權。起初,雙方的實力非常懸殊。明朝擁有將近1億人口,但後金政權的人口不到100萬。為了整個各方面的力量,提高協同能力,努爾哈赤建立了正紅、正白、正藍、正黃、正黑5個旗。在政權建立的初期,確實出現了滿洲正黑旗。但是黑色旗幟很難區分,因此,後來又取消了正黑旗。隨著後金政權實力的增強,4個旗變成了8個旗,也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白旗和鑲白旗。

    在八旗中,正黃旗和鑲黃旗的地位最高,因為由努爾哈赤親自兼任旗主。 既然大汗親自擔任旗主,正黃旗和鑲黃旗自然擁有各種便利條件。在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上,兩黃旗得到了很大的補充。在官員和將領的選擇上,優先選擇兩黃旗。在皇太極執政時期,後金政權的國號改成了大清,為了照顧其他兄弟的意見,正藍旗開始享受兩黃旗同樣的待遇。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形成了上三旗,其他五旗則被稱為下五旗。

    在上三旗中,兩黃旗對皇帝忠心耿耿,正藍旗則要差很多。在清朝皇帝皇太極突然去世以後,兩黃旗幾萬官兵堅持要求必須擁立皇帝的兒子繼位,拒不接受兄終弟及,間接阻礙了多爾袞等級。 多爾袞依靠正白旗和鑲白旗起家,雖然實力不弱,但面對兵強馬壯的兩黃旗,仍沒有必勝的把握。因此,最終選擇了皇太極的兒子福臨繼承皇位。但多爾袞成為了攝政王,依靠各種手段,多爾袞掌握了清朝的軍政大權。在此以後,多爾袞改變了上三旗的編制。正黃旗和鑲黃旗沒有變化,但由正白旗取代了原來的正藍旗。

    兩黃旗和正白旗組成了新的上三旗,多爾袞去世以後,順治皇帝曾經試圖改變這一結構。但由於遭到了一系列的反對,連順治皇帝也無力改變,上三旗的結構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滅亡。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祀聯絡了關外的4位旗主王爺,準備對雍正皇帝逼宮。但首先需要接管豐臺大營的武裝,在接管的過程中,統軍將領表示“自己只服從十三爺的命令。”一位關外的旗主王爺勃然大怒,直接詢問其屬於哪個旗。當時,各個旗的旗主王爺都在,可以直接訓斥和管理。

    統軍將領直接說“末將是正黃旗,”旗主王爺脫口而出“上三旗的。”按照清朝的規矩,上三旗直接隸屬於皇帝,其他旗的旗主王爺也無權管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上三旗屬於皇帝的嫡系班底,雍正皇帝在選拔豐臺大營將領的過程中,自然需要任命自己信得過的上三旗將領。 其實在上三旗中,也是有高低貴賤的。在傳統印象中,正黃旗的地位最高。但其實並不是這樣,鑲黃旗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逐步成為了八旗中的首旗。

    也就是地位最高的一個旗,其次才是正白旗和正黃旗。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兼任40多項重要職務,可以說是權傾朝野。但出身是和珅的硬傷,因為和珅不屬於上三旗,和珅是正紅旗出身,屬於下五旗。至於乾隆皇帝的小舅子傅恆,則是鑲黃旗。對於普通的上三旗人來說,雖然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在就業機會和俸祿待遇上都有優勢。由於皇帝一直管理上三旗,因此,上三旗能夠長期壓制下五旗,直到清朝的滅亡。

  • 2 # 棍哥觀史

    清太祖努爾哈赤在統一女貞各部的戰爭中隨著勢力的擴大,人口的增加,為了能夠更好的管理,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純色。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為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原有牛錄(女真族的狩獵組織)制的基礎上,建立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把後金管轄下的所有人都編在旗內。

    八旗發展“因若取谷於部眾,將苦累部眾,乃令出一牛錄之十丁四牛於公,於閒地耕田,多獲穀物,充實倉庫,委任十六大臣、八巴克什掌管庫谷之官登記收支。” ——《滿文老檔》

    起初的八旗並沒有明顯的親疏遠近之分,如果有那就是在各自的心中存在。比如最初建立的黃、白、紅、藍四旗,在他們心裡就會有自己屬於嫡系部隊,而後面增加的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多是被打敗或是投降而來的,多多少少的在心裡就會有點兒落差。加上女貞族散處於東北各處,生活習慣、風俗制度並不一樣。有的部落沿江而居,靠打魚撈珠為生;有的女真人則居室耕田,"飲食服用,皆如華人";有的靠狩獵捕貂為生……對於一下被編入統一的八旗制度之中,這些制度跟自己以前的生活習俗不同,一時都是不好接受的。此外入旗之後女真民眾擔負著比以往更為繁重的差徭,如國家修築城堡、種植糧谷、製備舟車,都要按旗僉派牛錄人丁擔任。根據《滿文老檔》的記載的對抽派人丁的規定,都是令女真、蒙古民眾對入編八旗持消極態度的因素。

    這種新編入旗不適應的情況,隨著在一起平哈達、除輝發、亡烏拉、滅葉赫、大敗明朝官軍於薩爾滸、徵蒙古、平定北韓等一系列的戰鬥中,各部互相配合,同生共死,一致對外,逐步建立起強烈的歸屬感,對八旗制度有著高度的認可。

    上三旗為崇

    清軍入關之前,皇太極親自統領著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三旗。皇太極作為首領,皇帝,這三旗人馬就是皇帝的親兵衛隊,稱為為“上三旗”。努爾哈赤去世的突然,至於他心中的接班人是誰,目前還是眾說紛紜,他的兒子中間因為帝位出現了不和諧的情況,因此八旗就開始出現了親疏遠近的情況。皇太極為了保障自己的皇權,自然會逐漸加強自己的勢力而削弱其他各旗的實力。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總攬朝政,將自己所領的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豪格統領的正藍旗降入下五旗。

    清世祖福臨即位之後,為了打破原來的勢力,對八旗重新進行了調整,由皇帝控制的鑲黃、正黃、正白三旗,稱為上三旗;由諸王、貝勒統轄的正紅、鑲紅、正藍、鑲藍、鑲白五旗,稱為下五旗。明面上規定了上三旗較下五旗為崇,擔任皇宮的守衛任務,而下五旗則是負責皇宮之外的地方的守衛。上三旗可以說是皇帝最信任的武裝力量了,這是皇帝在面對外來入侵的最後一道屏障,也是防範屬下造反最直接的力量。

    槍桿子裡出政權,在防範其他人擁兵自重,謀反的情況下,皇帝也在不斷的削弱在諸王、貝勒對各旗的控制。雍正就在原有的軍隊領導下,繼續將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領(俗稱外佐領)和府屬佐領(俗稱內佐領)的隸屬關係。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領,實際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諸王及貝勒僅能控制其府屬佐領。

    由此可見,上三旗無論在實力上還是在權利上壓制下五旗就很明白了,這是皇帝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皇帝的統治地位勢在必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話“看山跑死馬”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