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詞風
-
2 # 緣圓起名
說起臘月習俗啊,還真不少。因為臘月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不容忽視;臘月又是最一接近新年的一個月,所以啊,臘月的習俗隆重而又講究!有歌為證:
臘月究竟有哪些習俗?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八節喝臘八粥
臘八節是農曆臘月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日期為臘月初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有的地方吃臘八面,山東地區喜歡製作臘八蒜。在古代,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現在更多是閤家歡聚的日子,大家會圍坐在餐桌前享用美味的臘八粥,邊品粥,邊規劃即將到來的新年。
二十三 祭灶吃糖瓜
臘月二十三,又稱為“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糖瓜是用麥芽糖粘芝麻做成葫蘆和瓜形,我們這稱麻糖。二十三糖瓜粘,家家戶戶希望灶王爺吃了糖瓜,上天后說些甜言蜜語,祈求來年得福興旺。
二十四 除舊佈新
臘月二十四,除塵掃房子的習俗由來已久,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期待。
二十五 糊窗戶
古時候窗戶都是用紙糊的,容易破。在臘月二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會調製漿糊修補窗戶上的漏洞。現在不用再補窗戶了,大多數遵從習俗的人會在今天擦洗玻璃,想來也是“糊窗戶”的意義延續,擦好窗戶準備貼窗花。
二十六 燉大肉
民間會在這一天殺年豬割年肉,以備過年。鄉村裡的新年,以走親訪友為主。在臘月二十六,將養了渾圓肥潤的年豬,宰殺醃製好,春節宴請的時候,就用自家鮮美可口的豬肉,招待賓朋。
二十七 殺年雞
宰公雞是備年貨的一種習俗。臘月二十七,家家戶戶除了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採購,置辦年貨。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等一樣也不能少,非常的熱鬧。
二十八 把面發
這一天大家紛紛用白麵發好,其寓意是二十八把面發,日子越過越發。在我們當地,一般都是用純白麵的,很少用雜麵,因為白麵象徵著新年的日子,過的白白淨淨。
二十九 蒸饅頭
一般前一天發好的面要在第二天開始蒸饅頭了,有的地方蒸“棗花”饅頭,就是在饅頭上嗯一個大紅棗兒,象徵著日子紅紅火火。
三十 晚上熬一宿
三十兒就不用我多說啦,常被人們稱為小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無論家裡的男男女女,老少少,都要圍坐在一起,暢談心聲,吃“別歲”團圓飯。除此之外,還要供奉自家的祖先,神靈,以示祈禱下一年的吉祥美好生活。
哦,對差點兒忘了!臘月三十的上午還要貼春聯兒,以前都是自寫春聯兒,現在有現成的印製春聯,春聯底部配上新穎鮮明的圖案,別有一番興趣呢。
大年初一 扭一扭
這說完了吃,說完了喝,我們可要運動運動了,不然的話,會增肥的。在我們東北,有大年初一扭秧歌的習俗。美美吃過早飯,家家戶戶、但凡是能走動的人,都紛紛走街串巷,穿著五彩繽紛的服飾,扭起火辣辣的秧歌。
-
3 # 廣東冷藏車
我們老家臘月要乾的事還不少:殺豬、辦年貨、買新衣服、上墳、小年、除塵大掃除、大年三十貼對聯、包餃子,基本上就幹這些事!
-
4 # 五千年風流過客
臘月正是迎春過節的關鍵節點,是過年的開幕式,吃臘八粥是開幕式的重頭戲。
臘月,年末歲尾,九九寒天。時值“冬閒”,也正是迎春過節的開幕式節點,因此內容頗多,吃臘八粥是開幕式的重頭戲,而後是掃房、請香、祭灶、封印、書春聯、辦年貨,直至除夕夜。
過年從吃臘八粥開始至“過小年”到除夕夜,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宣告結束。
因為臘八是過年開幕式的重頭戲,所以在此談談臘八粥:
臘八(臘月初八)的一天吃粥為主題:
臘八粥乃臘月初八的一天用各種各樣的食材熬製的粥,也有的地方叫“七寶五味粥”。吃臘八粥,以慶豐年,流傳至今。
回覆列表
臘月的習俗
臘八喝粥:
臘月初八,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臘八粥。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在河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小年祭灶:
臘月二十三,俗稱農曆小年,也有地方稱臘月二十四是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臘月二十四掃塵日: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情感願望。
臘月二十五磨豆腐: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舊俗認為灶神上天(臘月二十三)後,傳說天帝玉皇於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下界查訪時,會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臘月二十六燉年肉:
臘月二十六一到,就進入準備年夜飯的時刻了,人們會上街置辦年貨,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
臘月二十七去宰雞: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貼門花。
因為正月初一到初五傳統是不能動火的,因此要在年前準備好過年的食物,發麵不容易壞,正月里人們一熱便可入食。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八會打糕蒸饃發好面。貼門花,貼紅春聯。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貼上春聯、門神畫。掛上紅燈籠,象徵日子紅紅火火。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蒸出一些棗糕、佛手等形狀,點上紅點兒圖個吉利。蒸饅頭的寓意是來年日子過得蒸蒸日上有個好彩頭。同時,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
大年三十,迎回灶君吃年夜飯守歲:
除夕吃頓豐盛的晚餐,俗話叫做“年夜飯”,也有的地方叫做“團年飯,年夜飯”、“閤家歡”、“分歲酒”、“守歲酒”、“辭歲酒”。
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這一天是全年的最後一個晚上,舊歲至此而除,人們共同守歲企盼新年的來到。歡聲笑語迎辭舊歲,鞭炮聲聲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