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虹月天欲YQ
-
2 # 小劉弄啥嘞
蘇軍從小就在那裡長大,就好像漁村長大的孩子都會游泳一樣,而且蘇軍標配的服裝都是保暖的,肯定比德軍厲害,你這就好比讓沙漠里長大的孩子去海邊打海戰一樣
-
3 # 軒轅豆
“凍成狗”在此處作為形容詞蠻貼切:實質其實就是德軍的物資保障不足問題
能用的地圖太難找了,這張亞Continental橋的圖勉強能用吧?
我說了,凍成狗僅僅是個形容詞,直觀感受是冷!事實上就是蘇聯士兵一樣會感覺冷,無非是裝備保障的充足,使得他們具備禦寒方面的物質條件而已。
說個題外的話,去年我寫赤壁之戰的圖文時候,有朋友問過我為啥有選擇?迴避開,關於曹魏陣營那場,令人心悸的瘟疫?
今天在這裡一併展開,其實都是一樣的,我說曹操選擇從荊州前出至赤壁,與周瑜鄱陽湖水師形成對峙的戰局,是受制於襄陽--荊門--荊州的陸路物質保障不足,因而促成他掩護洞庭湖水師錨地,掩護經略江南四郡,補償而來江南乃至劉璋方面的供應。
那麼擴充套件思維就是:因為困難,所以決戰!
困難是前提,困難的實質是:不僅僅是糧秣不足,糧秣只是作為最重要的戰略物質的代表,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如果不是因為運輸的受限制?把部分糧秣轉換成為藥材,禦寒物資,甚至是燃料也未嘗不可!(防疫也得靠後勤)
那麼是否可以理解成為?偶發因素的瘟疫,也是供給不足另外一個方面的體現?
會有人說我扯遠了吧?哪裡有啊,其實這個問題再轉化下,就是個外線作戰與內線作戰的問題,把拿破崙拿來也不會跑調。
配圖1裡,已經大致上說明了,三德子已經在斯摩稜斯克,完成了之於尤金中將集團的合圍和整體上殲滅,其實還有張圖顯示,在莫斯科正南方面,就是烏魯木齊到斯摩稜斯克那條鐵路,兩者中間有複線連線,當然現在二戰地圖不好搞,影響大家觀感我很抱歉。
那麼一點共識就是:蘇聯波蘭的鐵路,德軍部分能用,不過用腳指頭想也知道,不好用很不好用,不說大家都懂的寬軌標軌問題,也不說撤退蘇軍的破壞問題(其實第一波的破壞來自三德子空軍),就說斯摩稜斯克被合圍的那夥蘇16,20集團軍的散兵遊勇,德國坦克不好打,德國機車或者說被德國修復的俄國機車,他們想弄壞很容易!再說還有很多“卓雅”,整不好的話?說不定蘇聯鐵路工人大哥,在伏特加的刺激下突發奇想,把手榴彈塞到了機車的煤堆裡。。。
當然,這裡還有個基輔戰役的排程問題,就是擱夏天,中央集團軍群裡劃拉走了一個第二還是第四裝甲集團,轉隸給南方集團軍群的事吧?
基輔發財了,你們都懂的,那麼發起颱風戰役的前提就是,得把南邊的裝甲軍調回來吧?這裡就需要解釋一個關於蘇聯境內的沼澤問題了,《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幾乎囊括了所有,作者關於草地的恐怖認識;但是回頭來一想,其實就是俄羅斯冬季的凍土,與秋季的陰雨相結合的產物,那麼線索浮現:是否是這次秋季排程,過多地觸碰了三德子物質儲備的極限?
那麼問題就基本清晰了,仍然是後勤問題:
1.德華人的後勤,對於鐵路的依賴是俾斯麥時代,慣下的毛病,而短暫的佔領時間裡,蘇波鐵路不可能迅速達到戰前的運輸水平。
2.秋季的戰線停滯時期,一來裝甲部隊排程,對於燃料需求極大(打滑,更費油了,而且聰明的大兵會燒油吃雞);二來就是顯然,德軍沒有完成冬季作戰物質的儲備(軍火,燃料,藥品優先順序更高,糧食和被服顯然靠後而且因為防護級別低,更容易被破壞。)
3.其實以上兩點,都應該作為莫斯科攻略的戰役決心,之先提條件!很顯然,德軍統帥部可能是受了拿破崙失敗的刺激了,戰役決心就已經超出了物質條件。
大體上說完德軍,咱們再說蘇軍:
1.就所謂的蘇軍有寒地作戰經驗,的確有,比如說前些年大火的槍油問題,也不全都是,三德子不傻,蘇聯人咋幹他咋幹不就結了?
其實電影裡,關於蘇德兩軍的伙食對比,描述也不少了,整體看法:蘇軍的伙食真的不好,正因此他們的後勤壓力反倒是可以,更傾斜于軍火燃料等資源。
此處描述:蘇軍個體,禦寒經驗上有優勢,真正的優勢其實還是內線作戰,後勤壓力小,還有一層就是俄羅斯人真的比三德子,更具有忍耐精神,貧窮才是原罪。
2.蘇軍作為防禦一方,依託鐵路樞紐莫斯科在背後,也具備運距短提前也有戰爭物質儲備的時間優勢;反過來作為更高質量的三德子一方,屬於進攻方,就首先需要承擔更大的物質投放能力,更多的運力被使用於軍火和燃料,其實這裡面用句電影臺詞:把軍需官送軍事法庭。
3.插花個主觀歷史和客觀歷史的事吧?我們接觸的材料,來自德國軍官的回憶錄蠻多是事實吧?軍官們大多數是不會受凍的,他們過多描述直觀困難的記錄啊,多少有些那啥逃避責任的意思?
我的歷史問答,真的沒有籃球問答好看,因為我懷疑那些浮誇的歷史故事,正如我確信:咱們這些人穿越回去,同樣改變不了歷史脈絡一樣。
儘管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我就是想說:其實動腦子想歷史,比支楞個耳朵聽歷史,要有趣上很多。
回到回答:
首先假設凍成狗的德軍士兵,擱物資供給充足的前提下,能救活嗎?
莆田醫生真誠表白:只要錢到位,啥都不是事!
翻譯成德語就是:只要火車跑得快,一人給你們發兩身“南極人”,渾身燥熱到天明!還有說冷的嗎?惠仁腎寶蒸乾飯,就著二鍋頭,再發你兩條二哈暖腳。
你別笑!好玩的歷史,它就不是個嚴肅的歷史;真實的歷史,就是我們自己設身處地地換成是別人,未必就能做到更好。
最終回答:所謂的德軍過冬問題,背後就是外線作戰,後勤供給不足問題!至於說蘇軍沒事不嚴肅,因為聽東北朋友說,以前凍掉手腳指頭的例子可不少。
只能說:相比於德軍,蘇軍方面的後勤問題,不是那麼突出!說蘇軍沒有啥事的,換戰場上你首先想的啥?生存吧,見親人吧,事情也多了,蘇軍也不是沒有頭像的。
戰爭不是戰爭電影,首先他就不講人道!從這點說,我們捯飭戰爭史的,倒是蠻有社會進步意義撒!
-
4 # 大漢玄德
這是個誤會,其實這一年冬天不算太冷,但習慣了地中海氣候的德華人,還是有點受不了。以及德國其實並沒做好持久戰的打算,所以導致後備不足。還有蘇聯其實也沒準備好過冬的物資,但一蘇聯人畢竟適應這種天氣,而他們是保衛祖國的正義之師。而德國不過是侵略者。這讓倆國在士氣上就不同啊。
-
5 # 米粒閒聊
1941年莫斯科戰役中的德軍凍成狗(凍的與流浪狗一樣,而不是家養的寵物狗),為啥蘇軍沒事?這主要是因為,德國對蘇入侵戰爭的準備不足,而這又是因為太過於輕敵了。從希特勒到高階將領們,幾乎一致認為8到10個星期,甚至是6個星期,就能徹底的擊敗蘇聯。而單從德軍凍成狗這個問題,可從後勤補給方面來分析。有人指岀,到了8月31日,希特勒才注意到冬裝問題。但這個鍋,真不能由最高統帥希特勒來背,因為整個德軍高層都很樂觀。甚至到了秋季,還認為到冬季前,可以勝利的結束對蘇戰爭,在東線僅會留不算多的兵力,他們可以安逸和溫暖的在蘇聯過冬。僅從,這些太過於樂觀的想法,就可判斷岀,如果到了冬季戰爭還遠未結束,更談不上徹底的取勝時,會出現什麼災難性的結果。而且,人們往往只記得德軍,在1941年冬天凍得跟“流浪狗”似的,這與冬裝準備太晚和不足有關外,還與德軍的運輸工具,同樣沒有做好在冬季使用的準備有關。因此,在人凍的跟“狗”似的同時,汽車、火車也同時凍成了“冰雕”一動不動,這就更加劇了包括冬裝在內的,各種物資,都無法及時的送到在前線的作戰部隊。而在1941年冬季之後,德軍在東線又經歷了三年的戰爭,但很少岀現類似1941年冬季的困境(除去被圍困之外的情況)。因為,他們越來越不敢輕視蘇軍、蘇聯了。
回覆列表
這能一樣嘛,哈士奇能在雪裡睡覺。德牧去早凍死了。主要的是蘇聯實行光土政策,撤退前燒掉所有物資,德軍什麼都要靠巨長補給線往前送。比如柴油被凍住,